分享

幸福布了个“大骗局”:它让人们坚信它是完美的

 龙叔文馆 2017-12-26




日前,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发布《幸福中国白皮书(2016年)》,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幸福指数排名中,上海和北京位居18名和27名,处于全国中下等。很多人对这一结果很有共鸣。大都市高涨的房价和拥挤的人流,让人感慨前路迷茫。

 

2014年,美国发布的一项报告也显示,最富裕和繁华的纽约竟是美国幸福指数最低的城市,幸福走低主要是迷茫、压力、焦虑等。

 

在这一背景下,一本名为《重塑幸福》的书风靡起来,希望帮人赶走焦虑、击碎迷茫、重塑幸福。书中有一些新的观点,读来让人茅塞顿开。

 

幸福源自解决问题


年少时,认为考上重点大学就万事大吉,上了大学才发现,还有更多事等着我们解决;长大了觉得,能把喜欢的人揽入怀中,就会过上幸福生活,两个人历经千辛在一起后才发现,婚姻、生活的问题接踵而来;生活中,我们总会祝福他人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现实遭遇总让人心生沮丧……


《重塑幸福》作者马克·曼森表示,人们总盼望“没有问题的生活”,习惯性地认为“我们一定能找到某种形式的终极幸福”,却永远也找不到。其实,有问题才是生活的常态,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个升级的问题就随之而来,永无休止,幸福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



幸福取决于面对问题的心态:遇到问题,有些人退缩,止步不前;有些人敢于正视,并努力解决。

 

其实,人们每次获得快乐或满足,往往都是解决问题后,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解决小问题得到小的进步,解决大问题得到大的提升,每个人都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起来。而“重塑幸福的关键在于不畏问题和痛苦,通过奋斗来解决问题,收获快乐。”

 

焦虑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马克·曼森认为,很多人之所以焦虑,问题出在价值观上。个人价值观,即一个人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如何衡量自己和评价他人。好的价值观让问题迎刃而解,不好的价值观则可能夺走幸福人生。


如何区分价值观的好坏呢?马克·曼森的衡量标准是:好的价值观具备基于现实、有社会建设性、直接可控这三个特征。


比如,诚实就是一个好的价值观。虽然有时会使人不愉快,但最终利于他人,有社会建设性。它也是直接可控的,说不说实话,完全在自我掌控范围内。相反,如把成功定义为受人关注,则是不好的价值观,因为别人是否关注,我们无法控制。


 

自己是否可控这点尤为重要。不好的价值观往往需要依赖外部因素,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无法专注地做更重要的事。除了价值观,不行动也是很多人焦虑的一大原因。即使问题非常棘手,也要强迫自己开始行动。哪怕是最细微的工作,也会让艰巨的任务变得容易起来。

 

重塑幸福,学会4件事


这是马克·曼森在《重塑幸福》中总结的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4种价值观:


主动担责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受害者心态”,往往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这种心理在短时间内会让人感觉良好,但最终只会让人长期生活在愤怒、无助的境况里。“只知道责怪别人,不过是自我伤害而已。”

 

抱怨婚姻不幸福的妻子比比皆是,理由可能是老公挣钱少或不懂得体贴,然而这么做只会加速感情破裂。职场上,一些人遇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推卸责任,把错误全都推到他人身上,“这类人不可能得到幸福”。幸福的人不管错在谁,都会主动担责,选择积极方式应对,而不是放大痛苦、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我很平凡

一个人写文章不错,别人叫他才子,他若把这个标签当回事儿,此后创作时就会因为杂念太多,无法专注于创作本身,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思想包袱越重,就越放不开手脚。

 

“你我皆凡人”,定义自己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身份,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平凡。选择的身份越狭窄越稀有,比如天才、高管、富翁等,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真正做出不一般成就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超人,或有什么过人之处,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很普通,所以做事时倍加努力。


不在乎

上台演讲时如果总担心说错话带来的尴尬,就容易放不开、出问题;相反,若是不在乎出丑,就会轻装上阵,格外自信。正如手里握把沙子,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多,反而是放松一些,不太在意时,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毫无选择地在乎所有事,包括无聊琐事,人就会变得斤斤计较,瞻前顾后。“幸福的关键是在乎得更少,人们只有不在乎失败、挑战和他人评价时,才会不顾一切地一往无前。”


学会说不

马克·曼森说,拒绝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想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但人的时间有限,所以需要拒绝一些事,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做真正想做的事。如果什么都不拒绝,一味满足他人的要求和眼光,则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成为所谓的“烂好人”,没有原则和底线。只有心无旁骛专注于少数重要目标,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有关幸福的研究很多,《重塑幸福》这本书只提到了其中一部分,虽然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但并不全面。一般,幸福取决于几大因素:健康的身体、热爱的事业、满足需求的财富、融洽的人际关系、不断地提升自己、觉得人生有价值。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幸福一直在他处”,人们永远也到达不了心中幸福的彼岸,比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说,不要妄想实现绝对的幸福,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放弃欲望才能获得幸福。这些有关幸福的不同观点都有其道理,应用时还需结合实际生活,不必全盘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