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大类招生:能形成素质教育土壤吗?

 昵称32226502 2017-12-26

 继清华大学宣布所有本科专业开启大类招生后,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推行大类招生。通过“大类招生+入校分流”、降低转专业门槛、强化辅修等方式,让学生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人大招生办介绍,学生入校后,高考志愿填报的“激情”退却,通过学校组织的新生研讨课、学术生涯规划、导师交流等活动,也能比高考时更理性、全面地认识专业。(北京日报417日)

 

高考大类招生:能形成素质教育土壤吗?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考生们也处在冲刺之前的备战阶段,而对于家长们来说,则已经提前进入了最后的冲刺之中,那就是为孩子填报志愿的冲刺。从一定程度上说,为考生填报志愿,也是对家长的一次“高考”,因为这不但需要对孩子备战状态的准确了解,还需要给自己填报志愿时的纠结上一道“保险”,而为了上好这道保险,家长们绞尽脑汁的程度绝不亚于孩子的高考。

考取适合自己的大学,是人生中十分关键的一步,但不管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家长来说,这一步走起来其实很艰难。因为按以往的招生规定,填报志愿必须要精确到具体专业,而随着与市场需求的融合接轨,专业设置已经更加细化,每年在大类中都会增添新的专业。但孩子与家长,填报专业的时候,认识并不太清,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使得他们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怕的是一旦报错,就会抱憾终生。因此,越多的可选专业,也意味着越多的纠结难题。

然而从今年开始,这样令人纠结的难题,有望得到化解,继清华大学宣布所有本科专业开启大类招生后,又有不少高校推行大类招生。显然,这样的大类招生,已经淡化了专业细分,这会使懵懂的孩子与家长从根本上放下思想包袱,只需清晰地选择大类即可。而至于到底哪个专业更加适合,则完全可以等到入学以后再做二次选择,这等于给孩子留足了充分认识专业特点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大类招生+入校分流”也就成了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机会。

而通过降低转专业门槛、强化辅修等方式,让学生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也会使学生在动态学习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志趣方向,这比较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规律。因为一些学生在刚入学时,并不能完全把握各专业的属性与特点,但在身临其境中,就会找到更加适合于自己的选择方向。

而二次选择中的“降低专业门槛”,本身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现代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地实践。它具有多层次的现实意义,既在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也在于恰当地调整了“宽进”与“严出”的关系,更在于所有的这些,其实也是为将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的必要准备与铺垫。因此,大类招生是个好举措,淡化专业细分,有利于素质教育土壤的形成。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