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将乐窑宋瓷的神秘面纱

 格格巫 2017-12-27

    入冬,将乐县乡村依然是郁郁葱葱,如诗如画。南口乡小拔村上瑶和下瑶自然村窑址是将乐古窑群之一,3000多亩的竹林中,绿树下,有大小古窑址13处,古瓷片堆积约3万平方米。山林里、道路旁、田野里,随处都是厚厚的文化堆积层,藏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瓷片,村民的土胚房里也夹杂着古瓷片。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在这种大背景下,将乐窑也随之兴起,它在南方制瓷工艺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占有一席之地。直至元代,随着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的崛起,将乐因地处山区,缺少后续交流更新,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制作水平上逐渐滞后于其他地方,最后没落衰亡。

    将乐,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将乐窑受景德镇窑、越窑、龙泉窑的影响较大,产品以造型独特和气韵传神而享誉中外,作为闽西北的重要窑口,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观余学云个人博物馆

中国古陶瓷学会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

将乐窑古瓷展——祥云轩余学云

余学云:将乐窑收藏第一人

    如今,尘封多年的将乐窑,被一个人渐渐擦亮,他就是余学云,一个远近闻名的将乐窑收藏鉴赏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市博物馆古

    今年47岁的余学云出生在将乐县古镛镇解放村的农民家庭,早年因家境困难而被迫辍学。上世纪80年代,余学云家里开起了旅社,经常有来将乐收购旧陶瓷的外地人前来住宿,让他感到非常好奇。12岁时,有一次他途经一个工地,无意间发现路边有个碟子,觉得特别漂亮,就把它捡回家了,没想到竟是清代瓷器。家里经济困难,这小小的碟子换来了几元钱,他拿来贴补家用。从那以后,他开始收集房前屋后、村头村尾那些丢弃的旧陶瓷。随着捡回家的陶陶罐罐越来越多,他渐渐地迷上了古瓷器收藏。虽然家人不支持,但余学云坚定了收藏的决心。

中国古陶瓷学会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

将乐窑古瓷展——祥云轩余学云

    长期积累中,余学云收藏了全国各地窑口的瓷器,他发现自己家乡的将乐窑有着辉煌的造瓷历史,器型丰富,种类繁多,他决心专注本土瓷器的收藏研究和宣传。历经20多年,他将自己收藏的1000多件宋瓷逐步梳理分类,整理成册,先后出版发行了《将乐窑古陶瓷鉴赏》《将乐窑宋代茶盏》,使将乐窑这一瓷中“奇葩”重新绽放于世。

中国古陶瓷学会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

将乐窑古瓷展——祥云轩余学云

    余学云说:“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文化等诸多信息,将乐窑是国内颇具盛名的综合性瓷窑,我这一辈子也整理不完,每个系列都可以整理成册,每个系列都有上千的品种,它将等待更多人去发现

    几年来,余学云先后向市、县博物馆捐赠藏品累计400余件。去年,他还自费开启了“闽瓷钩珍”将乐窑宋代瓷器全国大型公益巡展活动,先后走进三明和江苏太仓市。

中国古陶瓷学会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

将乐窑古瓷展——祥云轩余学云

   网上余学云博物馆让将乐窑声名远播

2010年开始,余学云在华夏收藏网开设网上个人博物馆,他挤出业余时间写体会,不定期推出器型特点、精品分析、如何辨别真伪等介绍将乐宋瓷的文章供大家学习欣赏,吸引了许多铁杆粉丝,网上博物馆累积点击量超过20多万次。余学云同时还开办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将乐祥云轩”和“镛州祥云轩”,镛州祥云轩推出系列《小乐学古瓷》,用“小乐”和“瓷伯”两个卡通人物的对话,讲陶瓷故事,说陶瓷历史,生动有趣。

   余学云说,我为自己家乡骄傲,传播将乐文化是我的责任,希望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线上与线下博物馆结合,让将乐窑文化传播得更远,也增进家乡人民的文化凝聚力。

中国古陶瓷学会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

将乐窑古瓷展——祥云轩余学云

   30多年的收藏经历中,余学云拥有了3000多件古瓷器,其中将乐窑就占了三分之二,为了让更多人欣赏自己的藏品,了解将乐古陶瓷文化。2010年8月,他在家里开办了福建第一家农民家庭博物馆,免费开放。仅160平方米的家庭博物馆中,古瓷器展品跨越千年,上至商周、两宋,下至民国。有将乐窑,也有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德化窑、耀州窑、邢窑等。

   在互联网的传播下,这里每年吸引了国内外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业内同仁,访客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已近万人次,有来自法国、新加坡等,也有新疆、北京、上海等。节假日里,参观者要排着队进馆,余学云就全家总动员,热情接待访客,并耐心介绍每件藏品的历史与知识。

    这几年,将乐窑在收藏业内热度越来越高,特别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大城市深受藏家喜爱。沙县藏友李文忠曾在收藏瓷器中多次“打眼”,在“逛”网上个人博物馆时他感到很充电,就通过百度地图找到余学云的家,登门拜师。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藏友秦松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拜师,连续4年利用每年积攒的年休时间,在余学云家里一学就是半个月。余学云现有学生20多人,他倾其所能,将所学的古陶瓷知识都义务传授给他们。

    宋代凤首壶见证海丝之路的辉煌

    采访中,余学云从密室里取出一锦盒,打开锦盒,一支宋代将乐窑青釉莲纹点彩凤首壶让人惊艳,记者双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宝物,温润冰爽之感在手掌间流过,与这千年的“精灵”来了一次穿越,它是将乐窑的顶级代表作,汇聚了宋代窑工们的智慧,精美的造型和高超的技艺让人惊叹。

    2015年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报道了海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余学云表示,自己收藏的这把宋代凤首壶更精美珍贵。

    这宋代将乐窑青釉莲纹点彩凤首壶,犹如亭亭玉立的凤凰,刀法流畅,釉质莹润,色泽典雅。瓶口装饰成凤首形状,凤冠上4瓣花图案造型,纹饰吸取波斯国的金银器特点,瓶颈6道凸起的竹节纹,壶身剔雕6层莲花瓣,好似凤的羽毛,象征着幸福吉祥。

    凤冠和眼睛用褐彩点缀,是这件国宝的点睛之笔。余学云介绍说,褐彩是中国古代青花的雏形,当年的窑工已经懂得用带铁元素的材料在瓷器上装饰色彩。

    将乐金溪是闽西北地区水运交通中心之一的航道,流经沙溪汇入闽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将乐窑凤首壶是中国的图腾与西方波斯风情的完美结合,可以推断这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一个见证。

   余学云说,如何与这件宝物结缘?

    2012年的一天,还在建阳参加寻宝节目的余学云,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将乐万全乡一村民在路边捡到了一把宋代凤首壶,催他马上回来看看。听了朋友的描述,余学云预感到这是难得一见的宝物。

    他一边赶回将乐,一边请亲戚朋友凑集现金。深夜零点,余学云提着现金赶到村民家时,屋里已经围满了前来购买宝贝的人,一轮又一轮讨价还价后,价格越炒越高,有人开始徘徊,有人因看不懂真假开始犹豫。

   昏暗的灯光下,余学云端详着宝物,从事30多年将乐窑研究,过手古瓷不下10万件的他,断定眼前宝物是将乐窑的极品,他沉稳掩饰着心中的激动和喜悦,直接出了全场最高价,最终抱得宝物归。

    传承保护文化瑰宝

    将乐窑作为宋代陶瓷中浓重的一笔,它的收藏热度正在持续走高。将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古窑址保护工作,对县域范围内的古窑址开展保护、管理和宣传。

    近几年,将乐县配合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了多处专门烧造擂茶系列器皿的古窑址,特别是2009年在古镛镇玉华村挖掘出的烧造擂茶系列器具窑址,在福建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填补了我国、我省古代窑业产品的空白,对研究客家擂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旅游价值。

   现在,将乐县教育部门在学校里开办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学生们现场体验古陶瓷制作方法,让学生们从小懂得保护古窑址的重要性。

(文章摘自三明日报 记者 周志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