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没接触过网络文学的——即便没读过原著,也或多或少接触过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游戏。 2013年,国内游戏资本大量进入网络文学IP,网络文学成为游戏行业题材的火热来源。2014年,影视业的大量资本开始涌入网络文学IP,网络文学的影视化进程几乎坐上火箭。一时间,“网文”行业风生水起。 网络文学的火爆如果仅仅局限于作品的热潮,那还不算真的火爆。资本市场的反应才更有说服力。 致力于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阅文集团和掌阅科技,一个在香港,一个在A股,都希望能够登陆资本市场;阿里巴巴也成立阿里文学,致力于在线阅读。巨头中唯一的特例是百度,把百度文学出售给了拥有影视和游戏产业的上市公司完美世界。 根据阅文集团招股书的数据,目前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约46亿元,而巨头争夺网络文学的原因正是改编影游、动画等市场,这片市场规模更大,2016年高达4696亿元。 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网文写手收入高得惊人? 一个网文新手,稿酬按照最低标准支付,有从业者说,即使每天不间断地写的话,一个月收入也不到2000元。因为在写稿的同时,每个月都要花时间修改文字,所以收入会更低。 网文写手和平台有点像兼职的关系,稿费需要交10%的税,折算下来,一般的写手,稿酬目前大概就千字10元的水平。如果有订阅的话,收入会高一些。所以,收入构成就是基本稿费+订阅分成。 新三板挂牌公司金色传媒总裁王裕仁说,在网络文学作者这个群体,头部作家拿走大部分收入,90%的作者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甚至更少。 也有不同的情况。 23岁的知名写手“天蚕土豆”自爆08年开始写小说,第一笔稿费就拿到3000多元,曾给母亲600万做投资。写手“我吃西红柿”2006年赚进第一笔800块稿费,3个月后收入过万,半年后买房。而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漫画单行本发行量近千万册,收入可想而知。 资本“叫价”怎么来的? 2016年,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到处都是IP概念。对资本一向敏锐的胡润也开始给网络文学IP制作榜单。胡润说:“中国的IP产业正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文娱行业创造了胡润百富榜上3.2%的上榜企业家。这个行业既能创造财富,又是投资的热门。” 资本的追逐下,网络文学IP的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2008年,《鬼吹灯》系列影视版权仅100万元,目前的估值则是1亿元;《全职高手》影视改编版权前几年才200万元,目前价值则是5000万元。头部网文IP的版权普遍价格在5000万元。一些不出名的网文作者或者IP,现在也会叫价到二三百万元。 也有一部分知名作家选择不和平台签约,而是自己成立工作室,或者与上市公司联合成立公司。像《九州缥缈录》和《龙族》的作者江南,就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灵龙文化,该公司获得了上市公司奥飞娱乐上亿元的注资。2015年,江南以3200万元的年度版权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第一名。 按照阅文集团的预计,网络文学占整个中国文学市场的规模比例到2020年会增至22.7%,届时,中国文学市场规模预计为591亿元,这意味着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4亿元。 改编热潮对决版权保护,谁更胜一筹? 在影视剧之外,很多网络文学都会改编成游戏。慈文传媒在2015年《花千骨》热播之后,推出了同IP游戏,正在热播的《楚乔传》,慈文传媒也推出同名游戏。在年报上,慈文传媒2016年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75%。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认为,发展游戏业务是慈文传媒业绩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视为公司多元化的一个途径。从近期的一些跨界案例来看,影视和游戏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双方都在涉足对方的领域。 然而,网络文学兴盛的同时,“抄袭”风波如影随形,近几年火爆的IP大剧有不少被爆料过抄袭,之前话题和人气都达到顶峰的《锦绣未央》、现在正热播的《楚乔传》,都陷入了抄袭风波当中。《锦绣未央》更在不久前被十部小说的作者联手告上法庭,被列举出209处抄袭,联合索赔约211万元。 随着《楚乔传》的热播,网文圈再次不平静起来。原名《11处特工皇妃》的《楚乔传》被爆出抄袭丑闻,《斛珠夫人》的作者萧如瑟指责《楚乔传》的原著作者潇湘冬儿抄袭,作家江南也指《楚乔传》抄袭他的《九州缥缈录》。 《楚乔传》涉嫌抄袭让制作发行方很受伤 百亿市场背后的“8000亿改编空间”,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