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次旅游革命来临,景区不要急,越急越坏事!

 孤凤 2017-12-27


 

第四次旅游革命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交通革命,这是我们看的明明白白的,而且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这样的交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第二是技术革命。第三是消费革命,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涉及时间的消费、金钱的消费、品质的消费、文化的消费。



IP的生成需要完整模式,越急越坏事

 

旅游按照感受可分为眼界型的观光旅游、家常型的民俗休闲旅游、享受型的各类度假旅游,度假是一个大概念,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度假。撒欢型的主表现方式是乐园,撒野型主要体现在户外运动,自虐型就是特种(主题)旅行。

 

IP通俗性的理解就是品牌,有品牌就叫有IP。实际上在这样整体的旅游革命的背景之下,IP一定要有先导,现在的旅游IP首先要看科技含量有多高,第二文化含量有多少,第三故事含量有多少,第四娱乐性含量是多少。如果只是说一个品牌一举成名是不对的,要成名很容易。比如说出了一个大事故,马上一举成名,但这样有意义吗?知名度后面要跟上美誉度,美誉度要跟上吸引力。

 

对旅游IP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IP是知识资产,不是一般的知识,而且是可以资产化的知识,也有部分一般的资产是以知识为依托的资产。我们如果光把IP说成知识产权也不对,知识产权是法律IP。既然是知识资产就要有过程,每一个IP都需要一个生成过程,这个过程第一是等,第二是积累,第三是培育,第四是成长,第五是品牌,第六是扩张,这样才是形成IP的完整模式。

 


所以在这件事上旅游景区有点急,当然中国人现在做什么事都急、做什么事都快,我们用了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4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在制造业的发展上可以追赶,可是在知识的积累上、在IP的引导上谈不上。所以有时候越急越坏事。

 

IP有什么特点呢?


IP的特点第一是系统知识,不是某一个知识点,一定是系统的。正因为是系统知识所以才可以有内在的生长环境;第二是品牌形成,第三是产权保护,第四是市场推进。我们现在是前几步没走,直接在走第四步,这样拔苗助长、过于着急是不行的。

 

王建林曾经说过我要让迪士尼20年盈不了利,迪士尼积累的内在才是最值钱的点,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迪士尼乐园,再进一步地看迪士尼,它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物和故事,这些内在的积累和故事的创新才是根本的竞争力。

 


中国有一个特有的思维叫建筑形象进度。什么是中国形象呢?一个成功的项目,突出了一个人物,形成了一种模式,开创了一片发展天地,由此形成了IP。


现在有两类模式,一类是商业模式,比如说山岳旅游之黎志,古镇旅游之陈向宏。还有一类是集团模式,首旅集团之段强,华侨城之任克雷。理论来讲他们有共同点,一是创造模式,二是坚守多年,三是个人痕迹突出。

 

何以成IP?互联网条件之下新模式形成新IP,比如说OTA之携程,新秀就是景域集团之洪清华,洪清华的创造不是偶然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创造的过程。



IP发展意味着价值创造和获取方式的变化

 

从现代社会来说第四次旅游革命需要IP的先导发展,而IP的发展即意味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

 

旅游的本质还是流动,但是在流动的过程当中人们不只是追求生命、追求生活。围绕着要素流动、效率提升和体验深化才是根本点。

 

现代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会形成随见随感,所见所得。行业的表现靠前的商业领域,比如零售业大数据,你会感觉旅游业差了太多。销售领域的大数据有一个判断标准,能不能形成消费者的画像,能够形成有进步,不能形成没有进步。

 

旅游行业什么时候能走到这点呢?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为下一步大数据都清楚,甚至你自己下一步都没有意识到就被大数据拿出来了。


所以旅游景区要进一步创造沉浸式体验,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沉浸,另一种是自然沉浸。


美国人都在追求深度体验、全身心的体验,最终达到眼耳鼻舌身心都体验。



IP发展的五大基础要素变化

 

第一是新需求的变化。


新一代的成长、互联网一代、新的消费者一代、自由化一代、个性化一代已经变成了世界的主体,经常说90后已经老了,有时候经常说50后实在该到坟墓去了,而且需求不仅是特点的变化,而是实际的变化,变成了市场的主题。

 

第二是技术进步使得需求加速度变化。


首先要有市场需求,未来是时间的消费,基本上10年之后人们每周四天工作日,20年之后,每周四天工作每天工作4小时,就是20年以后一周168个小时只有16个小时是工作时间。那个时候才懂得工作时间的宝贵,工作机会的稀缺。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就是我们的事情,原来说休闲需求占到三分之一,十年以后是二分之一,二十年之后就变成了十分之九的过程就是基础加速度。

 

第三是基础设施。


现在全面完善全面推进,过去制约旅游发展的短板现在基本上都消失了,现在的短板是什么?大家说有旅游产品的服务,现在一定意义上消费够、产品也够,最大的服务就在于供给不充分。

 

第四是行业特点。


因为我们没有传统的限制也就没有包袱,这样就自由竞争。

 

第五是竞争环境变化。


IP模式难推、市场不认。我听到有人讲在实践当中IP怎么操作,听来听去别人把你当骗子了,你要详细地讲大家会知道的IP形象,你要是上来就讲故事别人是不会信的,故事要讲的很深。我们现在要推的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市场的培育,简单地说扛的住就成,扛不住就完。所以这些年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出现,智慧旅游故事一直说到现在将近有20年,真正成的有多少呢?不多。

 

“空手套白狼”是旅游IP的通常做法,但创意不空,流程不空、机制不空、人才不空,最后形成模式、创造IP,你能说空吗?所以要培育复合型产品,形成组合性,强调组合度,最终达到场景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沉浸式的体验。

 


景区做出好IP的两个思路



做出优质IP要有两个思路:


第一,逆向思维。


包括词汇里负面的词汇拿出来加以正面解读,你的思路一下就开了。“稀奇古怪出思路,倒行逆施谋发展”,我们现在并没有运用到正规化的东西,一上来就在想行不行,如果你能够突破这些、能够“倒行逆施”,很多IP就出来了。

 

第二要契合人心。


违背良心再稀奇古怪也活不了,但你要是能契合人心,能把沟通的要点上。

 

中国旅游IP的套路是真正科技形成IP,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科技力量呢?有,但是科技力量和现实结合的太差了。说到底,如果讲IP为王就是讲研发为王,研发需要相应的投入,如果说得IP者得天下,那么得人心者将得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