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老粗能干大事

 卡图洛夫斯基 2017-12-27

在开国老帅的序列里,樊哙与伟大领袖的关系最不一般。

 

他当然也是沛县人,屠户出身,也有一把子好力气,但关键是在革命前,伟大领袖为旧体制所弃,成了逃犯时,他就跟了刘邦了。

 

《史记》笔法善谑,说那时,他是“与高祖俱隐”。

 

这种关系就很铁。

 

天下大乱,能和刘邦一起革命是一回事,天下未乱,就能抛家舍业跟着刘邦做逃犯,是另外一回事。

 

刘邦人情谙熟,这里面的差别,他是分得清的。

 

所以,尽管像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等这些沛县老关系,在帮助他逃亡时也出力不少,而且革命爆发后,也都审时度势,第一时间拥护了刘邦,刘邦也一直倚重他们,但内心深处,刘邦还是有自己的判断。

 

刘邦总想,如果没有这场革命呢?

 

你们的人生会怎样?樊哙和我的人生又会怎样?

 

这样一想,樊哙的分量就出来了。

 

还是那句话,即使是在权力的小圈子里,也可以再细分一下,战友归战友,私人归私人。

 

樊哙是私人。

 

建国后,领袖总是宠着樊哙,“比诸将最亲”,有的老粗不服气,难免流露出一些闹情绪的意思。

 

他们撸起袖子,瞪着眼睛,说,我们身上的伤疤也不少啊!

 

这时候,刘邦总是大度的一笑,摆摆手,说,你们都是被迫革命,想的是跟上大哥,搏一把富贵,而樊哙是主动陪我受难,是甘心一辈子做逃犯的,我也是人,念他这点旧,也不过分吧?

 

老粗们想想,似乎是这么回事,一时又被领袖说破了自己当初那点心思,让自己的革命传统显得动机不纯,不免羞愧气沮。

 

刘邦意豁如也,示意大家放松,说组织上都理解,都是一起过来的老弟兄了,偶尔争一争也没什么,以后要多讲团结。

 

众人如释重负。

 

这件事后,有人便私下里议论,说樊哙这个家伙,看着很粗,其实聪明绝顶,就这帮赌徒中,他才是眼最亮、心最狠、最敢下注的人。

 

樊哙确实也不粗。

 

虽然在他的档案中,写满了斩首、俘虏、下城、破军等力战功勋,也不乏“先登”这样的豪勇之举,以及“屠城”这类野蛮行径。

 

看上去,是一个标准的革命老粗。

 

和其他老粗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但细细梳理樊哙革命史的细节,就能发现他的过人之处。

 

刚进城时,刘邦被咸阳宫里的金钱、美女惊呆了,“意欲居留之”,天天在床上办公,谁劝也不听。

 

斗争形势还很复杂,同志们都很忧虑。

 

但他们也都知道领袖的脾气,一个个徒叹奈何。

 

这时,只有樊哙敢硬闯进刘邦的卧室,对领袖说,有些工作,等革命真正成功了,再考虑也不迟,现在,还是要注意政治影响。

 

刘邦不悦,大骂樊哙修养差,不尊重领袖个人隐私。

 

这时,张良再出来代表组织说一句话,“愿沛公听樊哙言”,意思就差不多了。

 

刘邦一想,乃还军霸上,等着应对项羽。

 

队伍又稳定了。

 

这是一个能和军师配合的老粗。

 

鸿门宴上,樊哙又一次硬闯了进来,带剑,持铁盾,大碗喝酒,大口吃生肉,慷慨陈词,居然让项羽犯了糊涂,战友情生,“无诛沛公之心矣”。

 

刘邦趁机溜走,革命转危为安。

 

《史记》笔法善谑,说,这一天,要是没有樊哙的硬闯进来,“沛公事几殆”,革命就完了。

 

这是一个身后没有部队,也敢拼命,拼自己命的老粗。

 

刘邦知道,很多老粗地位上升,有了自己的部队后,就不大像刚刚匹夫暴起时那样搏命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他们要留着自己的命,考虑做贵族了。

 

这就能看出樊哙对领袖的感情。

 

建国后,中央开大会,刘邦给老战友们安排工作,落实待遇,语重心长地对樊哙说,在革命中,你那么能闯,按说应该封你一个“闯王”,但组织上有规定,非刘氏不王,你虽然是我的妹夫,但毕竟还不姓刘,只好委屈你做个侯爵了。

 

樊哙一笑,他娶了吕后的亲妹妹,如何不知领袖夫妇心事?韩信倒是封王了,他哪里知道这背后的利害呢?

 

樊哙认真地说,领袖是最了解我的,革命前,我就跟着领袖,那是领袖的人格魅力感召了我,在革命中,我不过一心一意为着领袖,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是历史选择了陛下,每次想起组织上对我的评价,我都很惭愧,我不过是一个老粗,能挽救什么革命?

 

樊哙又一次配合了张良,在新时期,统一了思想,稳定了队伍。

 

“沛公殆天授”。

 

是的,领袖是天降伟人,没有这点对领袖的态度和觉悟,老粗也不过是些铤而走险的莽夫,一样混吃,等死,填沟壑,能干屁大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