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终器材盘点,好东西还有很多呐!

 peterchiu60 2017-12-27

已经是2017年的最后一周了,这也是我们年终盘点的最后一期。说完了C/N/S和M4/3这四大块,今天就让我们赶在2018来临之前再抓紧时间梳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好东西吧。

 

富士

 

今年算是富士的大年,有三台机身和N多镜头面世。不谈去年发布今年上市的GFX-50s,还有X-T20、X-E3和X100f两台无反一台固定镜头高端便携。

 

作为前代X-10的升级款,X-T20的进步可谓诚意十足。像素提升至2400万之后,相位点也增加到了91个,单次对焦的速度也达到了0.06s。视频方面,X-T20可以拍摄最高4K格式的动画,并且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可以使用胶片模拟滤镜。

 

与其他系列不同,X-T20的类单反造型看起来更加霸气。翻转触摸屏的加入也让它的操控更加便利。

 

不过不喜欢类单反造型的朋友,可能对今年的另一款新品,X-E3更能提得起兴趣。

 

 

X-E系列和X-Pro与X-T系列的区别很明显,X-Pro系列有着类旁轴造型和混合型取景器,X-T系列是类单反造型加电子取景器,而X-E系列则是类旁轴造型加上电子取景器。

 

在配置上,X-E3与X-T2和X-Pro2一样,都是X-Trans CMOS III搭配X-Processor Pro处理器,画质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不过在价格上,X-E3可要比X-T2和X-Pro2便宜许多,如果不考虑全天候需求和机身材质的话,X-E3的性价比真的非常突出。我们的总编春卷也携带X-E3拍摄了不少美图,大家可以前往他的博客围观。

 

在今年,人气产品X100也迎来了更新,新的X100F同样搭载了最新的X-Trans CMOS III 传感器与X Processor Pro图像处理器,像素数直升为2400万,终于迈入了主流水准。

 


在机身结构上也有许多改动,比如增加了前拨轮、ISO拨盘和对焦摇杆,操控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不过富士的这枚23mm f/2.0的镜头并没有变化。遗憾还是有的,如果下一代产品镜头能够再进化一点就更完美了。

 

今年还有两只X卡口的镜头诞生,分别是XF50mm f/2.0 R WR和XF 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

 

 

XF 50mm f/2.0 R WR是一个等效76mm的中焦小定焦,f/2.0的光圈也有着不错的虚化效果。主要是这颗头非常小巧,方便携带,内对焦加上密封处理也让它有着防尘防水溅的全天候功能。

 

而XF 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则是现在富士X系统规格最高的微距镜头,等效122mm的微距镜头,可以达到1:1的最大放大比,浮动对焦的设计也可以在不同对焦距离下都有着出色的画质。

 

 

这两颗头进一步的丰富了XF镜头的产线,而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丰富的镜头选择无疑是最为吸引人的。其实富士也很能了解人们的需求,XF镜头群中,便携高画质的小定焦占了绝大多数,而这正是发烧友最为看重的。也期望来年富士还能在镜头群上延续自己的优势。

 

当然,富士在今年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中画幅无反GFX-50s。今年富士的G卡口又有三枚镜头发布,分别是GF 45mm f/2.8 R WR、GF 23mm f/4.0 LMWR和GF 110mm f/2.0 R LM WR。

 


加上早先公布的63mm f/2.8、32-64mmf/4.0和120mm f/4,现在G卡口已经有了6枚镜头,覆盖了从超广到中焦的焦距范围。不过长焦镜头上还有欠缺,需要慢慢补齐。

 

不过这6枚镜头也足够摄影师们进行创作了,加上G卡口的短法兰和支持机械快门,GFX相机也可以转接许多镜头,包括135画幅镜头。无论是干活还是单纯玩儿,GFX系统都足够吸引人。

 

富士在今年可以说收获颇丰,各个产品线都有更新。X系列无反在机身和镜头上的布局已经日渐成熟,富士现阶段的重点无疑是在GFX系列身上。首台机身GFX-50s虽然足够惊艳世人,不过在它身上确实也存在着首台机器都会有的各种问题,X100刚面世的时候,不是也不够完美么。不过我相信在富士的努力之下,未来的GFX机身将会越来越完善,也会更加推进中画幅的普及进程。

 

徕卡

 

玩儿无反,徕卡是认真的。今年徕卡先后推出了TL2和CL两台机身,顺便还发布了一款最薄的18mm f/2.8饼干镜头。

 


TL2和CL在参数上几乎完全一致,全都是2400万像素的APS-C传感器、49点AF和同样Maestro II图像处理器。这两台机器最大的区别在外观上,TL2还是一整块铝切割而成,极具现代感。CL则更加复古,拨盘和EVF都突起在机顶,颇有徕卡III型的遗风。

 


18mm f/2.8这颗头在参数上没有什么亮点,主要是饼干造型十分合适无反使用,并且徕卡称这是现在最薄的镜头,考虑到需要极致便携的话,许多朋友还是会考虑这样的产品。

 

不过今年徕卡的压轴产品必须是下面这颗Noctilux-M 75mm f/1.25,Noctilux一出,谁与争锋?这个焦段配上如此大的光圈,虚化效果极其之好。

 

 

对于这颗头,我也不配说些什么,就留给历史来评价吧。

 

宾得

 

今年宾得发布了一款机身K-P,虽然50mmf/1.4☆和11-18mm f/2.8☆已经发布,不过上市还要等到来年夏天。

 


K-P使用的是2400万像素APS-C CMOS,支持机身防抖以及机身防抖带来的高像素模式。K-P在参数上属于中等水平,不过颜值绝对算得上高。

 


我们在上半年也直播过这个机器的试用和评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头翻翻看。K-P搭配Limited镜头在成像和颜值上都非常不错。

 

腾龙

 

今年对于光学大厂腾龙也是丰收的一年,今年最重量级的产出当属24-70mm f/2.8 G2和70-200mm f/2.8 G2这两颗大三元镜头了。

 


关于这两颗镜头,我们也做过许多的节目和评测。出色的光学和机械素质让它们有着不输原厂的表现,可以说很不错了。

 

另外,腾龙还有10-24mm f/3.5-4.5 Di II、18-400mm f/3.5-6.3 Di II以及100-400mm f/4.5-6.3Di三颗非SP产品。

 


10-24mm这个规格的镜头等效35mm焦距为15-36mm,是一个APS-C画幅用的超广角变焦头。这颗头胜在重量轻、体积小,外加带有防抖,优秀的光学素质在超广角阵营中还是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而B028则是腾龙再次刷新单反镜头变焦记录的一款作品,18-400mm的焦段让你可以一镜走宇宙。

 


超大变焦比是这颗头最大的优势,如果你不想来回换镜头却想拍下更多美景,那么这个22.2倍变焦的镜头一定可以满足你的欲望。

 

下半年,腾龙又为我们带来了一支长焦变焦镜头,100-400mm f/4.5-6.3 DiVC USD。

 

 

腾龙在长焦变焦头上的功力一向深厚,从150-600和70-200就可窥见一二。这枚100-400也继承了腾龙长焦头的优良品质,画质出色,对焦迅速,并且主打便携的它只有1150克,配合强大防抖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做到手持拍摄。

 

不过细心的你肯定也能发现,今年腾龙所发布的镜头全部都是单反镜头,并没有针对无反的产品。虽说腾龙在之前也有面对索尼E口的镜头发布,不过在我看来那完全是小打小闹,并没有体现出腾龙的技术优势。

 

在今年,无反领域继续风起云涌,A7RIII和A9口碑销量双丰收,更不要说C/N都有进入全幅无反的决心。作为一家专业的光学厂商,腾龙应该早日加入这个市场。现阶段腾龙拥有的产品,如果移植到无反上,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用户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还是希望在来年能够看到腾龙能在无反领域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适马

 

今年“黑科技”厂适马的作品也非常之多,有14mm f/1.8、135mm f/1.8和24-70mm f/2.8三枚Art级别镜头以及100-400mm f/5.0-6.3、16mm f/1.4 DC两颗C系列镜头。

 

其实对于14 Art和135 Art已经无需多言,这两颗镜头在规格上已经突破了限制。作为一家另类的厂商,适马总是能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惊喜,这也是它受人敬佩的原因。

 

ART 14mm F/1.8 DG HSM

 

 

ART 135mm F/1.8 DG HSM

 

在今年,适马也带着自己的24-70mm f/2.8加入了标准大三元的战斗,凭借着自身的积淀,适马的这颗头一样可圈可点。

 


虽说在光圈参数上,适马的100-400比原厂有所落后,但胜在体积小巧,推拉式变焦也更加方便易用。并且适马出品,性价比也非常有优势。

 


而适马的无反定焦16mm f/1.4则算是索尼E口用户的解渴之作。

 


适马的16mm f/1.4 C提供M4/3和索尼E两种版本的卡口,不过M4/3卡口镜头众多,实际上对这颗头感冒的人并不多,不过对于索尼E卡口用户来说,它真的算解了燃眉之急。

 

大家都知道,索尼在近几年在全幅微单和FE镜头群上发了全力,导致了E卡口镜头始终没有得到太大重视。虽说索尼的精华仍然体现在全幅微单和GM系列镜头上,不过E口用户的需求还是要考虑一下的。

 

不光是半幅的镜头,适马在FE镜头上的动作也让人振奋。FE是个新卡口,索尼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开放卡口标准,让大家都来为自己添砖加瓦。而在这其中,大家最为期待的当然是适马。2018年FE 35mm f/1.4 Art的到来可也说是板上钉钉了,我们也希望适马能够移植更多的镜头到FE卡口上,甚至,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厂家跟进到无反当中来,也给广大用户创造更多的选择。

 

2017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年影像圈风起云涌,众多经典器材诞生。现在正是剧变的前夕,相信2018年厂商们还会继续给我们创造惊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篇内容来自影像新势力原创,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