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的中西餐馆合不合你的口味?

 ljf2623 2017-12-27

2016年年初,我在仓促中买了成都到北京的站票,去看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时代的记忆》。想看吴冠中,以前没见过真迹。

进了展馆,一路踅到那个玻璃展柜跟前,来回细看,觉得很好。又看了别人的,没想到更好。老实说,老头儿在我这里谢幕了。当时和以后都不觉得亏心,可见对吴的旧情只在画上,挡不住新的、有力的冲击。

吴冠中承担盛名,是否正常?要讨论这个,不用拿“窃以为”开头,他攻击齐白石的时候也不客气。这是对的,在艺术上不论正面搏杀、暗箭伤人,也不论名望大小,有理就算体面。同意这个才好往下看,否则白生闲气。

有时候,我给吴冠中当成度量衡,以试探一个人的审美层次的深浅——虽然粗略,但基本牢靠。总的来说,偏爱吴冠中的人,往往对和谐、精准持有执念,不能彻底接受“审美”一词里的“美”,还包含了“丑”。

看吴冠中的作品,明确感到一派水乡的湿润明朗,这是构图、设色、用笔融合的结果,或许还得说,离不开画家自身的情感体验。他所呈现出的和谐和精准,源于控制欲,要控制点线面,不能容忍瑕疵。但现在说吴冠中有控制欲,总得有点理由吧:我们农耕民族崇尚自然,受这类思想影响的画家,身处现在的时代,面对工业和自然的冲突,容易以逃避的方式对工业文明视而不见,犯下过分诗化的毛病。艺院教授领着学生去伪古镇写生,就是一个例子,写生出来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属于生硬、矫情、甜腻的一类。从这方面看,对现状的不习惯和难以把控,是个较大的诱因,催促吴冠中去做宣纸和画布的上帝。

而极端的控制欲有无必要,是个问题。(我觉得,至少在绘画上,控制欲和强迫症是两种心态。刘野喜欢分割画面,他的风格很必要。)应该具体说明,是谁的作品消除了我对吴冠中的热情。展馆里还展出一幅刘小东的人物画长卷,记得材质是纸面丙烯。在确定了基本构思的情况下,画家进入了一个谦逊的状态,和眼前的纸张、模特,维持着平等的关系。证据是——像画家本人在一场访谈中所说的那样——画面具备多种表情,有干脆利落的局部,也有试探性的局部,好像在和媒介商议一件不太重要的事项。纸张边缘裁得不工不整,起毛,但不是有意的,更添了一点人味。

这是我疏远吴冠中、较亲近刘小东的原因之一。“水至清则无鱼”,吴冠中笔下的水乡公式,看来看去,终于觉得乏味了。还有个原因:由于刘小东的作品具备多种表情,已经完成,却像草稿,势必会注入不止一瞬的时间。吴冠中欣赏莫奈,他试图捕捉瞬间的单薄的美感,从起点上,恐怕就不及塞尚的受益者。

最后,当然要提一提《春如线》之类的作品。对比他严谨的作品,我有点怀疑他实践西方理论的动机。大概是压抑久了,想放纵几回。看到他那些生了苔的毛线团子,总觉得像是开中餐馆的老板,偶尔也做几个汉堡飨客。

作者简介:魏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