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高山
2017-12-27 | 阅:  转:  |  分享 
  
Page?导入新课你认识画面上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他的事迹?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感受他那
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1976年9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简介2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长征的历史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王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内容解析七律·长征视频1934年10月,中国工
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
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
长征。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首诗写于193
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创作背景朗读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wēiyíp
ángbómín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律:即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
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远征难”三个字
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
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首联体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
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形容绵延不断形容巍峨高大对偶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
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大渡桥横铁索寒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Page?
献花(0)
+1
(本文系西芦学校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