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楷书很死板,还有必要学习楷书吗?

 wonklee 2017-12-27

谢谢悟空邀请!首先我觉得标题就是个伪命题。死板?词面解释为僵硬;刻板;不会变通;不灵活;拘谨;呆板。泛指做人做事不灵活,较真,认死理。那么什么是楷书呢?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 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从汉字起源随变迁发展,涵盖了文体思想、哲学规律、道德伦理。余秋雨曾说过:今天看上去我们用电脑了,即使不用电脑,也用钢笔了,很少有人用毛笔去写,好像已经不实用了,这个我想跟广大的朋友讲一讲,摆脱了实用有可能使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康德讲过,“美其实是对于实力的一种超越”,如果完全处于一种实用状态的话,它恰恰是对美的一种侵害。我们的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力量。楷书死板吗,要怎去学?

一、楷书的学:以我的经验来看,既然是学习书法,练笔那还得从楷书(正书)开始,这样你才能运笔到位,扎稳基础。因我喜欢欧体,自然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开始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看你喜好 ,但以一种为主,因为初学书,在运笔过程中你会把握不住,一种方式还没记住就去另一种,每天又只有那么点时间,会延缓学书进度。我基本上是坚持练近一年左右,看你自己对书法目标的要求及悟性。通过学书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运笔间的关系与技巧,什么 起笔、收笔、提笔、顿笔、转笔、折笔、方笔、圆笔、藏锋、露锋.......把运笔的节奏把握好了,线条运用自如了,今后想练其他书体那是很容易的事,书法也是线条的艺术,所以这点很关键。

二、楷书的美:以欧体为例,欧阳询书法点画方正,笔力刚劲骨气内含,不瘦不满尽 显灵秀;中宫紧密,外延不张;一丝不苟,长短适宜,恰到好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后世评价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现今欧体名家众多,家可大以多看看,加以借鉴,博采众家之长。

三、楷书的用:书法艺术与当时社会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字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应实用的需要。楷书在唐朝达到极盛,四大家中欧、颜、柳皆盛于唐。在唐朝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用楷书来写碑记、墓志铭、颂赞、告救、官阁铭和种种题额等等, 蔚然成风,加之唐朝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 使群臣争相仿效。资料显示自高祖、太宗以下, 高宗、中宗、聋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诸王都是书法爱好者, 且多是当时的书家, 主要又精于楷书,民间也是广泛仿效使用,从朝廷到民间, 高手如云。 既符合 唐朝人的审美标准, 又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虽然当今社会书法的艺术性已强于实用,但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无可替代,资料显示,楷书四大家对东亚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

我正在发布些书法自学体会,大家可关注,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