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的四大宠臣为什么只有李卫善终呢?

 大东村人 2017-12-27

我有靠谱回答

21个回答

作者:金满楼

张廷玉、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

在这四人中,河南巡抚田文镜是累病而死的,因为其死前生病,其向雍正恳请休息,但雍正不准,说河南事只有他才能处理妥当,结果田文镜只好带病上岗,结果没多久就死了。

这也算是继十三阿哥胤祥之后累死(因累而病)的重臣了。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雍正自己也是累死的呢?

至于张廷玉、李卫、鄂尔泰这三人还算正常,最起码,他们没有在雍正朝给累死吧?作为被雍正看上的重臣,没给活活累死、能顺利地挺到乾隆朝,不就是极大的胜利么?

不过,说到善终这话题,张廷玉在死前可谓是饱受挫辱,乾隆一点也没给他留情面,算是死前很不好看的。

鄂尔泰和李卫还算好,最起码死前都还分风光。但是,在鄂尔泰死后,被称为“鄂党”的鄂尔泰亲友亲信们被乾隆狠狠打击,最终一蹶不振。不仅如此,就连鄂尔泰的很多荣誉也被剥夺,也算是死后很不好看的吧?

以此而论,雍正朝的四大重臣,大概就李卫还算比较好看些了。不过也不完全是。

乾隆三年,李卫拜谒泰陵(雍正帝陵)时突发肝病,后请求退职养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于任上。

据说,李卫死前“声震殿瓦,衙内牛马皆吼应之。同起同止,如是者三昼夜,气乃绝。年五十三。”

事后,在直隶总督孙嘉淦的请求下,李卫入直隶名宦祠,后又入了京师贤良祠,还算是比较风光的。

不过到后来,乾隆南巡时在西湖花神庙内无意中发现,其中雕像竟然是按李卫及其妻妾所塑,并号“湖山神位”。

乾隆为此大为光火,命撤像毁之,并斥责道,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不过乾隆总算给李卫面子,没有继续追究。由此,死后的李卫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历史声名。

向敬之

雍正的四大宠臣的说法,不知是哪里来的,像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尧,督抚李卫、田文镜,以及雍正遗诏指定为顾命大臣、死后配享太庙的张廷玉、鄂尔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宠臣。

雍正帝与张廷玉剧照

除了这些名臣,怡亲王允祥更是雍正倚重的兄弟和宠臣。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处理重要政务,后来受命总理户部掌管全国财政。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台柱,对雍正治绩助力甚大。雍正说,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积劳成疾地胤祥病故,令享太庙。雍正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如此算来,雍正的四大宠臣之说,并不成立!

当然,乾隆帝曾说过:“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蕉窗雨话》卷十),而说这话时,是田文镜死后,乾隆帝对其不满时所言:“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李卫和田文镜、鄂尔泰,都得了善终。称李卫得善终,是因为他品秩不过从一品,乾隆初登大宝,却给了李卫四团龙补褂,以示最高恩宠。而田文镜病逝时所得的待遇丝毫不比李卫、鄂尔泰差。

田文镜死于雍正十年十二月,雍正帝说:田文镜“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雍正《河南通志》卷一《圣制》),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并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

论及身后荣辱,李卫远远不及田文镜。

《李卫当官》剧照

乾隆五年,新任河南巡抚雅尔图上奏:“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不应入豫省贤良祠。”(《清史列传·田文镜传》)乾隆帝看出了雅尔图看到他降旨将李卫入祀贤良祠,而拿李卫同鄂尔泰素来不和,来以拿掉田文镜而谏阻李卫入祀京师贤良祠。乾隆帝没有批准将田文镜的牌位从河南贤良祠中拿掉。

而李卫则在死后四十二年,乾隆帝突然发飙,称:“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清史列传·李卫传》)因为乾隆巡幸江浙,见到杭州西湖庙里有李卫及其妻妾的塑像,“虽有大小,面貌相仿”,且书“湖山神位”,很不高兴,下令将所有的神像毁掉。

雍正的宠臣不只是四个,早期在九子夺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有年羹尧、隆科多,中期执政的时候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张廷玉,以及十三爷允祥。

所有这些人中,所谓善终,结局最好的,还真是只有李卫。

年羹尧大家都知道,协助雍正顺利继位,平定青海之乱,官至抚远大将军、一等公,权倾一时,后来因为功高盖主,得罪了朝野上下的清流言官,卷入权力斗争,做什么都不对,最后被雍正帝赐死,享年才47岁。

隆科多,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弟,佟国维之子,佟国纲之侄。因为雍正由孝懿仁皇后抚养了十几年,视其为养母,所以称隆科多为舅舅。

康熙末年,隆科多官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康熙去世前,秉遗命,拥雍正登基。受赐袭一等公、吏部尚书、加太保。但还是晚节不保,因为地位太高权力太大,以及和八爷党不清不楚的关系,被定下50款大罪,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充公,软禁至死。

张廷玉和鄂尔泰是雍正的股肱之臣,一个是皇帝的贴身秘书,一个是封疆大吏,军事奇才,雍正在世时最欣赏和宠爱的就是李卫、鄂尔泰、田文镜,准张廷玉配享太庙,准鄂尔泰入贤良祠。但是这两个人晚年和死后还是遭遇了一些波澜,那不是因为雍正,而是因为他们活得太长,到了乾隆朝,骄傲而自信的皇二代乾隆又要用这两个顾命老臣,又忌惮他们,还动不动要挟,压榨他们,张廷玉几次想退休退不了,只有和皇帝就工资问题讨价还价以求自保,不料乾隆一定要通过打压他们来为自己树立权威。所以两位老臣为清王朝鞠躬尽瘁了一辈子,最后没能颐养天年,死后子女还难免卷入是非。

田文镜是贯彻雍正政策最为坚决彻底的酷吏,之所以说他是酷吏,是因为他执行政策不怎么动脑经,不如李卫灵活,不过因为忠直,深得雍正信任和喜爱。田文镜死在了雍正朝,这是他的幸运,雍正帝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还命河南为其设立专祠。其实田文镜的执政能力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他晚年古板严苛,顽固不化,匿灾不报,在地方上引起的民怨很大,丢给了乾隆一个烂摊子,因此,到了乾隆朝,很多荣誉被拿掉,最阴差阳错的是,田文镜墓因占用乾隆帝西陵扫墓御路三尺,被乾隆帝夷为平地。占地只是一种说法,真要是喜欢,可以配享太庙,要是不喜欢,找个借口将你铲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乾隆对他的反感。

十三爷允祥,其能力,功劳,贡献,都是没有人可以否认,抹黑的。只是因为他身体不好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最后就只剩下了李卫。

如果仔细观察前面不得善终的大臣,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权力核心走来走去,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端掉。李卫有个很大的优势,他基本上是在做地方官,而且专业技术很强,最开始是管理盐政,后来修海塘,管刑狱,河道等,他做的都是对国家的经济,税收,财政,治安有大利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好,大家都看得到。而相对来说,参与权力斗争的机会较少。而为官一方他又比较注意体察民情,灵活变通,口碑也比较好。遇到这样有能力的大臣,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帝,都是舍不得浪费的。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能在乾隆手上善终,也是不易了。

田文镜死于雍正十年十二月,雍正帝说:田文镜“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雍正《河南通志》卷一《圣制》),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并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

雍正的四大宠臣的说法,不知是哪里来的,像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尧,督抚李卫、田文镜,以及雍正遗诏指定为顾命大臣、死后配享太庙的张廷玉、鄂尔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宠臣。所有这些人中,所谓善终,结局最好的,还真是只有李卫。

乾隆帝曾说过:“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蕉窗雨话》卷十),而说这话时,是田文镜死后,乾隆帝对其不满时所言:“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李卫和田文镜、鄂尔泰,都得了善终。称李卫得善终,是因为他品秩不过从一品,乾隆初登大宝,却给了李卫四团龙补褂,以示最高恩宠。而田文镜病逝时所得的待遇丝毫不比李卫、鄂尔泰差。

其实说只有李卫善终,是不对的。田文镜虽然晚年有河南水灾瞒报,但雍正也对他很宽容,正常病死,也算善终。隆科多是皇亲国戚,雍正即位之初宠信有加,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结党营私,触犯皇权,最终落得抄家下场。

年羹尧不用多说,功高震主且如明太祖时蓝玉。至于李卫,为人低调,不畏强权,为雍正整顿吏治的政策贡献颇多。关键一点既不结党营私,又干练有为。

如果仔细观察前面不得善终的大臣,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权力核心走来走去,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端掉。李卫有个很大的优势,他基本上是在做地方官,而且专业技术很强,最开始是管理盐政,后来修海塘,管刑狱,河道等。

他做的都是对国家的经济,税收,财政,治安有大利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好,大家都看得到。而相对来说,参与权力斗争的机会较少。而为官一方他又比较注意体察民情,灵活变通,口碑也比较好。遇到这样有能力的大臣,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帝,都是舍不得浪费的。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能在乾隆手上善终,也是不易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当前时间 0:00
/
时长 3:12
静音

李卫死于乾隆三年(1738年),享年五十一岁。由于早逝的缘故,李卫基本避开了乾隆初年鄂尔泰与张廷玉间政治争斗的高峰,因此谈不上是否“善终”的问题。但是,乾隆对李卫的态度却颇为微妙,这在李卫去世四十年后的一次南巡中爆发了出来。

李卫在雍正朝担任浙江总督时曾主持编修过《西湖志》,志文中有一段记载:

湖山神庙在岳鄂王祠西南,前临金沙涧,后为乌石峰,有泉发自栖霞山,涓涓下流,伏榛莽中,上多桃花,名桃溪。雍正九年,总督李卫相度地形,芟芜涤秽,虚明闲敞,爰创祠宇,奉湖山之神。

湖山神庙就在今天的竹素园,是杭州一带有名的景观。据史料记载,“三春之月,都人士女竞集于此,画鼓灵箫,喧阗竟日”,足可见当时的繁华盛景。然而,李卫在整修神庙时,做了一件极为出格的事情。

当时寺庙内部供奉着“湖山之神”,“旁塑女像十三,曰十二花神及闰月花神,尽态极妍”。实际上,“湖山之神”是照着李卫的模样塑造的,而旁边十三位花神的原型均为李卫的姬妾,文人墨客们所参拜的竟全是李卫一家子。

可想而知,乾隆第五次南巡至神庙,见到此情此景时的愤怒程度。果然,乾隆下旨将李卫及其大小老婆的塑像全部销毁,另塑神像供奉:

朕巡幸江浙。临莅杭州,见西湖花神庙所塑神像及后楼小像,牌俱书“湖山神位”。其像大小虽异,而面貌相仿。闻系李卫在浙江时,自塑此像。托名立庙,是以后楼并有正夫人及左右夫人之像,甚为可异。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其在浙江亦无甚功德于民。并闻其仰藉皇考恩眷较优,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岂可令其托名立庙,永享祠祀乎?所有庙中原像,著该督抚俱即彻毁,于前殿另塑湖神之像,并于后殿另塑花神花后。以昭信祀。

在这段上谕里,乾隆提到了他对李卫的评价。

雍正的四大宠臣都有年羹尧、田文镜、李卫、隆科多。大家从《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影视中都对年羹尧和李卫有很多的了解。他们都是在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就跟着雍正身边了。比如年羹尧,他是雍正的家奴。李卫从十几岁就跟着雍正了,而隆科多那可是雍正的舅舅,可以说这些人都是雍正的心腹。那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李卫剧照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官至四川巡抚、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雍正对年羹尧更是宠的不得了,可是最后年羹尧却没有善终啊。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十二月,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年羹尧官位显赫,功高震主,这时候更应该急流勇退,而他不懂得君臣相处之道,正用的着你的时候,皇帝给你的恩宠都会是以后致你死地的利刃,这正是福兮祸所依的道理。二是年羹尧不懂得低调,做事张扬,为人桀骜不驯,不懂得官场生存之道,为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有可能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三是恃宠而骄。不仅在生活上奢侈,据说在西北打仗时,为了吃上白菜,就命一千士兵从四川转运。在被降职后,吃一颗白菜只要最里面的几片叶子,其他的都扔掉。四是越礼,这是很犯皇帝的忌讳的,据说年羹尧吃饭叫“用膳”,见人叫“引见”,睡觉叫“翻牌子”,这些都是皇帝常用的词语,这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王权社会,是要杀头的。

年羹尧剧照

李卫这个人大家不陌生,电视剧中的李卫是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聪明伶俐,很得雍正的喜欢,并且这个人办事细心牢靠,更难得的是他知道怎么与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地低调,在电视剧中他官至两江总督,那可是个全国最肥的差事。最后他还得以善终,并且一直活到了乾隆朝。但是历史上的李卫并不是叫花子出身,也不是个文盲,他家是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出身在一个富贵人家,家底还是很丰厚的。康熙年间的时候花钱捐了个小官,后来到京城户部管银库,在京城那种遍地都是红顶戴的地方,他这管小的不能再小了,可就是这样的小官敢顶撞权贵。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后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男人想要延-时30分,看盆友圈eeen数字120让你爱妻满意。上面写某亲王盈余。这时候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就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雍正当皇帝后,李卫是平步青云,成为雍正的心腹,雍正生性多疑,但是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平安无事,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隆科多这个人出身很高,他是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他是康熙第三个皇后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康熙的小舅子,他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在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康熙晚年时众多皇子的九子夺嫡大战中,隆科多是各方拉拢的对象,在这种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争夺战中,稍错一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况且隆科多还那么接近旋涡中心,最后他在雍正继位时拥立有功,任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很快又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并令他的长子岳兴阿承袭。而他的次子玉柱,从侍卫的身份被授为銮仪使。当时雍正不喊他的名字,对他以“舅舅”相称。并且在雍正继位初期,他可以直接选拔官吏不用申请皇帝,被称为“佟选”。这可是宠信到了极点了。但是他的下场也很不好。因为他恃宠而骄,自己不仅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而且对家人娇惯放纵,最后被定四十一条罪状,逮捕抄家,幽禁于畅春园,最后死在园中。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熟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是利益和权利面前迷失了自己。真正能做到恪守本心的又有几个人呢?所谓知足者常乐。这就是与李卫结局不一样的原因。

雍正四大宠臣,他官至封疆大吏,家境依然一贫如洗,子孙都没沾光

清朝雍正年间,雍正皇帝的几大宠臣诸如年羹尧,隆科多以及鄂尔泰等人都家境盈实。然而,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田文镜似乎有些与众不同,在和大清朝一般文臣武将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他在基层岗位县官县令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有丰富的基层从政经验。在中年仕途顺利,官至封疆大吏,家境还是一贫如洗!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僚里,他显得有些另类。

田文镜像

是实话,早年的田文镜在仕途并不顺利,而且可以说是处处坎坷。在康熙22年,老田以监生的身份当了一个小官,长乐县县丞。田文镜也并不是那些擅长八股文的老朽,科举考试也并不出彩,并未中得一个进士及第。就这样,田文镜在县令得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这时候得老田已经步入中年,快到了知天命得年纪了。

雍正剧照

就在田文镜或许都以为此生定矣的时候,康熙去世了,接着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继位,这可为田文镜带来了好运。雍正皇帝即位后,田文镜可以说是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他不仅深受雍正皇帝的宠爱,还在仕途上步步高升。先是升任山西布政使,没过多久又转任职河南巡抚。四年之后,田文镜再次被雍正皇帝授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的职务。

田文镜

可以说,到此时,田文镜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转身。在雍正六年的时候,田文镜还被雍正赐予河南山东两省总督。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官职是雍正帝给田文镜量身定制的,是不为定例的。就是这样一个封疆大吏,享受着当朝皇帝的恩宠,可以说是可以享受一生荣华富贵的。但是奇怪的是,他的一生却清贫如洗,子孙后代也没有沾到一些的光。

雍正皇帝

因此,雍正皇帝评价田文镜时说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这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正如田文镜自己评价自己时说“鞠躬尽瘁,愈加奋勉,虽任怨任过,刀具在前有所不避。”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尽管觉得他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为官能如此安贫乐道,清廉如斯,已不多矣。

古今中外,一个“贪”字不知害死了多少人。要是说起清朝的贪官,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和珅了。民间一直流传着和珅的家被抄后,家中财物达到了大清十七年的国库收入。这个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也可见贪的程度了!

在雍正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整治贪官的高压期,在雍正执政的时期,出现了这么一个事情,两江总督唐文尧被抄家了,在他的家中抄出一个镶满钻石的玉壶,运到北京后,雍正皇帝非常喜欢,于是空闲时间就把玩这把玉壶。

在把玩了3天后,雍正知道了这把玉壶的用途,这个价值连城的玉壶竟是唐文尧的夜壶,这下让雍正皇帝气的啊!想想都骚气的不能行。

两江总督历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当时,有人弹劾唐文尧,雍正不相信,于是派出自己的亲信李卫去查,这一查,真是惊呆了!

由于和皇帝关系还可以,本来他的罪再怎么也不能满门抄斩吧!就是因为唐文尧奢侈到把这么好的东西当夜壶,一怒之下,对唐文尧满门抄斩。做法是相当给力!震慑了一批人!

参考文献:《清史稿》、《雍正》

如果说四大宠臣指 李卫 田文镜 年羹尧 隆科多那有点太少了。。雍正宠臣不少 有忠心耿耿的十三 十六 十七第。有三朝老臣张廷玉 鄂尔泰等等。但是一般都说前面四位。。。那我就来侃侃。。首先说雍正这个人。康熙临终前给百官说留一个坚刚不可夺志的人,做你们日后主子。在我认为这就是康熙对雍正最后的评价。这样的人 眼里容不进沙子,你做的好 ,我破格重用。你不好,我不会让你好。 说实话我喜欢这样的领导。这样做官才会有干劲,是明主。再来看看这四位做了什么。田文镜就看出来雍正是这样的人所以拼命干出成绩,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得罪人,而他自己也是被累死的,就像诸葛亮拼命报答知遇之恩。李卫的情形类似。但是没有田文镜这么猛,这个人非常聪明,懂的用办法慢慢的推行雍正新政。但是俩个人都非常忠心。再来说剩下的俩位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年羹尧因为青海战功而目空一切,做了很多违法的事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安排大批手下做大官所推荐之人让吏部优先安排,被称为“年选”。而最主要的是反对雍正新政,这样的臣子别说雍正。哪个皇帝也容不了。所以下场没有第二个。剩下隆科多,此人对雍正登基确实帮助挺大。雍正开始也委以重任,都是有权以后也是贪污受贿而且没有一点政绩,还有就是后来跟八爷党过从甚密,最后竟然敢私取天潢玉牒。这在任何皇帝眼里都容不下,尤其是重奖重罚的雍正所以下场可想而知了。 剩下的 十三 十六 十七等等弟弟和那几个老臣。雍正都是给予很多权利而且打破惯例破格提拔,比如十三被封铁帽子王,张廷玉一个汉人可以配享祖庙。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好好翻翻清史,雍正朝雍正的重臣决非四个,远比四个要多。雍正皇帝是勤政的,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晚年求长生,炼丹,丹药反倒是要他命的罪魁祸首。他性格也比较阴冷,刻薄。但对他的爱臣还是非常好的,对这些人可谓皇恩浩荡。但一旦放在对立面,手段就狠了。雍正朝重臣倒霉的有2个,年羹尧和隆科多,他们自有其取死之道,不值得惋惜。其余比如胤祥,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静等都是善终,善终也就是自然死而不是被贬和被杀。雍正皇帝对谁好的时候,好的也比较过分,对胤祥就好的一塌糊涂,突破了君臣的概念。是兄弟不假,但其他兄弟享受不了这待遇,对头老八的下场就很可悲。虽然雍正上台后谨小慎微也避免不了被处理的命运。所以皇家兄弟关系不重要,君臣关系才重要。

查看更多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