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病|腕管综合症

 华佗追随者乡医 2017-12-27

第一部分    理论阐述

一、概念

腕管综合症,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以桡侧手指麻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腕部、手掌桡侧、桡侧3或4个手指桡侧麻木、疼痛、蚁走感,夜间或清晨症状明显,有时可放射到肘部和肩部。活动或甩手后症状减轻。

2.上述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以示、中指末节掌面多见。拇指外展、屈曲和对掌时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背伸腕关节时可加重症状。

3.严重者,可见大鱼际处肌肉萎缩。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4.屈腕试验(Phalen试验)和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均阳性。



三、传统认知

1.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其中,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2.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导致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而发病。包括腕部外伤,腕管内肌腱周围慢性炎症改变,手指及腕关节过度屈伸等引起慢性劳损,腱鞘囊肿等腕管内占位性病变,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第二部分  浮针医学阐述

一.浮针病理

(1)正中神经是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的一支神经,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屈侧的大部分肌肉,以及手内桡侧半的大部分肌肉和手掌桡侧皮肤感觉。

(2)前臂肌群共有9块,分为3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中层:只有指浅屈肌;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肌。旋前圆肌:两头分别起自肱骨内上髁与尺骨冠突,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

(3)腕管综合症以桡侧手指麻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是由于正中神经受到压迫造成。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前臂肌群(如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等)出现病理性紧张,形成患肌,从而引起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引起手指麻木等局部症状。




二.常见患肌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肱桡肌等。


三.注意事项

(1)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应将键盘放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以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伤害。

(2)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保持手腕伸直,既不弯曲,也不要过度伸展。

(3)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放松操作手,每工作1小时,可缓慢弯曲手腕10秒钟,或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第三部分  病例分享


病例一(江苏宿迁蒋勇)

患者资料:庄某,女,49岁,2017-5-22初诊。主诉:右手腕部酸疼伴食指中指麻木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在半年前出现右手疼痛伴食指中指麻木,痛时不能提一点重东西,甚至连吃饭筷子都拿不起来。给予止疼药口服就稍有缓解(药物不详),在某诊所接受传统针灸治疗,二个疗程后效果不明显。近期手腕部疼痛加重。

诊断:腕管综合征

浮针治疗:患肌检查:肱桡肌(+++),指浅屈肌(+++),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2017-5-22初诊:常规消毒后,运用一次性浮针治疗,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即时效果:经过上下半场的治疗,右手腕部酸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食指中指麻木有所好转。      

2017-5-23二诊:患者来到我诊所非常高兴,诉腕部疼痛减轻80%。继续针对上述患肌治疗。      

2017-5-24三诊:患者诉腕部酸疼症状基本消失,食指中指微有一点麻木感,继续针对上述患肌治疗。      

2017-6-8六诊:患者通过5次浮针治疗后,腕部的酸疼,食指中指麻木消失,未予治疗。       

2017-8-2回访,右侧腕部至今未出现复发和不适情况。


病例二(云南香格里拉阿格)

患者资料:取X,男,66岁,牧民,2017-6-27初诊

主诉:右上肢疼痛,活动受阻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是牧民,每天的工作是重复性的挤奶,冲奶。一个月前开始,右上肢疼痛,逐渐加重致活动受限,麻木,尤其是拇、示、中指明显,腕关节局部肿胀发热,夜间症状加重,影响睡眠,晨起手指发僵,活动不灵活,右肘关节屈肘受限,无法抬重物,服用过一些丹参,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和外用云南白药喷雾剂,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诊断,1.腕管综合症;2.肱骨外上髁炎。

浮针治疗:

患肌检查:冈上肌(++)、三角肌(+++)、肱肌(+++)、背阔肌(++)、指伸肌(+++)、拇长伸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常规消毒后,运用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次性浮针治疗,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

2017-6-27:患肌处理:尺侧腕屈肌、肱桡肌、背阔肌,冈上肌。即时效果:肘关节屈曲功能明显改善。

2017-6-28二诊:肘关节临床症状消失,腕关节僵硬不灵活,掌心麻木。患肌处理:指伸肌、拇长伸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三角肌。

2017-6-29诊:夜间疼痛及麻木消失。晨起手指稍有发僵。患肌处理:指伸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胸大肌、冈上肌。

2017-8-3回访:劳累时腕关节有点酸痛。其他无不适。


病例三(山东潍坊于新全)

患者资料:孙××,女,28岁,营业员。

主诉:左手腕部疼痛酸胀不适,伴手指麻木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因搬运家具工作中,突然感觉左手腕部疼痛,不敢活动,休息后疼痛逐渐缓解,但是以后每次用左手拿重物均感手腕部疼痛不适,有时有酸胀感,时有手指麻木,尤以食指中指为著,夜间及休息时酸胀感明显,在家曾贴膏药,服用止痛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左手腕管综合征”,欲给予局部微创治疗,患者因害怕未做,来诊。

诊断:左手腕管综合征。

浮针治疗:

患肌检查:左上肢前臂屈肌群+++,左侧肱桡肌+++,胸大肌++。

2017-6-4初诊:常规消毒后,运用一次性浮针治疗,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即时效果:患者感觉疼痛消失,酸胀及手指麻木感觉明显减轻,分上下半场,留管于前臂肌群。

2017-6-6二诊:患者诉手腕仍然疼痛酸胀,但是较治疗前减轻,食指未再麻木,中指仍然感觉麻木明显。患肌处理: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肱桡肌,胸大肌,胸小肌,即时效果:患者腕部疼痛酸胀及手指麻木症状均消失,感觉手腕活动轻松自如。

2017-6-13三诊:患者诉左腕部无任何不适,手指麻木感未再出现,触摸患肌紧张度及紧僵硬滑感均不明显,故第3次治疗未做。

2017-6-20电话回访:患者感觉良好,症状未再复发。


病例四(山西洪洞张周明)

患者资料:许某某,男,50岁,2016-9-30初诊。

主诉:右手腕胀疼,手指活动受限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三天前开始不明原因的出现右手腕不适,肿胀,手指出现麻木,灼痛,手指活动不灵,无力,晚上疼痛加重。随后发展为右手不能握拳,疼痛难忍,手指指尖皮肤发白, 指甲出现青紫,到当地两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腕管综合征,要求急诊手术治疗,病人不愿手术治疗,经他朋友介绍,来我所就诊。

诊断:腕管综合征。

 浮针治疗:

患肌检查:斜角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常规消毒后,运用一次性浮针治疗,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

2016-9-30初诊:患肌处理,斜角肌,肱桡肌,拇长屈肌,旋前圆肌,指浅深屈肌。即时效果:疼胀立即减轻,指尖由紫变微红,手指能握拳,活动自如,只是手握没劲。

2016-9-31二诊:患者诉症状基本消失,只有手拿东西力量不够。由于患者晕针,怎么沟通都不愿再浮针,嘱其注意休息,有不适随诊。

2016-10-3随访:一切正常,手已有力。

2016-10-8随诊:正常。

上工少涉

浮针医学 源自传统 守正融新 止于至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