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的剑(下)

 RK588 2017-12-28


巴蜀地区的居民喜好击剑之术。与中原地区不同,巴蜀地区的击剑指的是遥击而中的掷剑术(即飞剑),而非持剑对刺的格斗术。

汉书中曾经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由于司马相如是蜀人,因此他学习的击剑可能便是蜀人常习的掷剑术。

1977年,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出土了七柄柳叶型短剑。出土时,七剑排列紧密,长短有序,剑锋方向一致,最长的一把长32cm,最短的一把长28.4cm。

四川涪陵小田溪也出土过类似的短剑组合,这种摆放方式与后人携带飞刀或飞镖时的方式类似,可以作为掷击论的一个佐证。


【↑↑↑战国·巴蜀短剑(左侧两柄)↑↑↑】

巴蜀柳叶型短剑,藏于国家博物馆。

飞刀类掷击武器的长度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过长则操作不便,过短则杀伤力不足。

196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杂技艺人生平的电影《飞刀华》,根据刀身和演员手臂的比例推测,片中的飞刀长度在28cm左右。由于此片在拍摄时曾经得到上海地区多个杂技团的支持,因此片中飞刀的长度应该是有现实依据的。


【↑↑↑《飞刀华》剧照↑↑↑】

现代一本名为《忍者飞刀投掷技术》的书中则说,飞刀的长度应该在9~16英寸(22.86~40.64cm)之间;从网络资料来看,现代飞刀爱好者练习的飞刀一般长度较短,多在15~25cm之间。


【↑↑↑现代暗器爱好者使用的飞刀↑↑↑】

四川地区存在一种名为飞刀花鼓的曲艺项目,新闻图片上出现过该项目传人手持飞刀的照片,飞刀长度推测在35cm左右。

从上述数据来看,实用飞刀的最大长度应在40cm左右。

装柄完毕后的巴蜀短剑的长度普遍比未装柄时多出10cm左右,个别实物由于剑柄较长,装柄前后的长度差别会更大。

以此推算可知,未装柄时长度在30cm以下的巴蜀短剑可以作为掷击武器使用,长度明显大于此数据的巴蜀短剑则属于格斗武器。


【↑↑↑四川博物院藏战国巴蜀短剑↑↑↑】

不少巴蜀短剑出土时带有青铜剑鞘,这种剑鞘由两件薄片状部件组成,正面部件弯曲鼓起,背面部件为一块平板。两件部件组合在一起后,中间有一个空腔,短剑便插在这个空腔里。

也有部分巴蜀短剑会使用皮质剑鞘,如新都马家公社木椁墓便出土过一件皮质剑鞘的残片。该鞘为薄皮缝合而成,外髹黑漆。成都地区出土的一些柳叶剑的剑身上带有残留的丝织物和漆皮,可能便是剑鞘的残痕。


【↑↑↑战国巴蜀云纹双剑鞘及短剑↑↑↑】

该鞘为青铜质,分前后两片合成,鞘长23.3cm,鞘宽13.8cm,内置两柄柳叶剑和一柄铜削。一剑长28cm,另一剑长28.4cm,削长15cm、宽2.3cm,藏于雅安市博物馆。

苴国位于巴蜀两国北部的汉中地区,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的弟弟杜葭萌。虽然苴国君主有蜀国王室血统,但苴国却与巴国交好,两国经常合力攻打蜀国。

前316年,蜀军进攻苴国,苴侯逃到巴国,巴国无力抗蜀,便向秦国求救。

秦惠文王闻讯,令张仪和司马错率军去救苴国。秦军灭掉蜀国后,张仪见巴、苴两国富庶,便令秦军占领苴国,同时将巴国王室掳到秦国,巴蜀地区遂入秦人之手。

秦国占领巴蜀后,在巴、蜀、苴三国的疆域上分别设立了巴郡、蜀郡、汉中郡。


【↑↑↑影视作品中的张仪↑↑↑】

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的土著文化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排挤和压制。战国晚期,巴蜀短剑的使用量相比过去有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周式剑开始在巴蜀地区流行。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巴蜀居民对传统柳叶剑进行改装,将剑肩锉成直角,并安装中原风格的剑格和剑首。


【↑↑↑安装剑格的巴蜀柳叶剑↑↑↑】

左二、四为安装剑格的巴蜀柳叶剑,左五为巴蜀地区出土的周式剑,三峡博物馆藏。

汉代时期,巴蜀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巴蜀短剑的使用量越来越少。西汉中期以后,很少再有人使用巴蜀短剑了。


【↑↑↑巴蜀地区出土的中原周式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