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

 _叶扁舟 2017-12-28
​夏朝
夏朝(约前2146~前1675年),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发展历程
王朝建立前
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
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之后其子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
大禹治水,划分九州,讨伐三苗,舜禅让禹,涂山之会(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王朝前期
受舜禅让,禹正式即位王位。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为了巩固王权,在涂山会盟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后都城迁往阳翟(河南禹县)。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大禹建立夏朝后,在以前先王子孙诸侯国林立的基础上,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铸造九鼎,各路诸侯朝拜。
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夏氏族原姓姒,但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同时启不再使用伯这个称号而改用后,即“夏后启”
夏启即位后,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
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启死后王室内讧,五子争权,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
中期发展
第七任君主季杼,又名杼,少康之子。在位十七年。夏朝达到鼎盛时期,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
季杼以后,到孔甲以前,在这期间经历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统治一直是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着向上发展的趋势。
衰落时期
 孔甲乱政,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崩溃,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室产生了不满,但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关系仍然友好。孔甲逝,其子皋继位。皋逝,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
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
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
 鸣条之战,夏室被推翻,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亳(可能是今河南郑州)称“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传13世(《世本》载12世)、17王,历时472年(依《竹书纪年》),于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灭亡。
后裔详情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向迁移。桀带着不少夏氏族人员从历山南迁至南巢(今安徽寿县),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今蒙古平原,与当地诸族融合,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商汤王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为王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