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生活幸福吗?《红楼梦》中早有暗示

 风干了忧伤hmsh 2017-12-28

贾宝玉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这在《红楼梦》中几乎随处可见。当薛宝钗和贾宝玉谈论“仕途经济”时,贾宝玉“咳”了一声,一改自己一贯“怜香惜玉”的做派,也不管人脸上过不过的去,拿起脚来就走了,留下薛宝钗在众人面前闹了个大红脸;林黛玉裁剪的时候,贾宝玉在旁边百般的和黛玉搭腔,黛玉就是不理他。薛宝钗进来,刚说了一句话,贾宝玉就撵她: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你抹骨牌去。这句话简直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薛宝钗——你别在这碍我们的事!

而在林黛玉面前,贾宝玉则永远都是“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百般的谦让俯就。可是,即便是贾宝玉再喜欢林黛玉,再不喜欢薛宝钗,最终,他还是与林黛玉阴阳两隔,而不得不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薛宝钗。

那么,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生活究竟怎么样呢?他们是会不冷不热的生活在一起,还是会像其他夫妻一样相敬如宾呢?

在第五回暗喻了红楼群芳最终命运的《红楼梦》词曲之一《终身误》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句子“纵然是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出处是《后汉书·梁鸿传》,在这个典故中,梁鸿的妻子孟光,每次伺候丈夫吃饭,都会把送饭的托盘举的和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对丈夫的尊重。于是,在后世,人们用这个典故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恩爱。所以,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还是互相敬爱的。

只不过,在这句曲子的后面,还有“到底意难平”,也就是说,虽然贾宝玉和薛宝钗恩爱有加,他终究还是没有忘了自己的林妹妹。那么,贾宝玉究竟是出于什么心态,一边难忘黛玉,一边和薛宝钗“举案齐眉”呢?三顺认为,芳官曾经对贾宝玉讲过的一件事,真实的反应了贾宝玉婚后和薛宝钗举案齐眉的复杂心理。

第五十八回,贾宝玉在大观园的山石后面,遇上了烧纸的藕官,此时的藕官因为违反规定烧纸,正被自己的干娘要拉了去见奶奶。贾宝玉急忙“英雄救美”,把这件事揽到了自己身上。为了感谢贾宝玉的相助,藕官哭着告诉贾宝玉:这件事你屋里的芳官知道原因,你只问她就行。

晚饭时,趁着房里没人,芳官告诉贾宝玉,藕官祭奠的是死去的菂官。因为二人总是在戏中扮演夫妻,两人就疯了,日常生活中也是你恩我爱。后来菂官死了,补了蕊官,藕官一样的和她温柔体贴。芳官问她为何得新弃旧,藕官道: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必当续弦,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义重了。若是一味的不续,孤守一生,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的这一番言论,独合了贾宝玉的呆性。贾宝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称奇道绝。然而,如果我们细品,藕官、菂官、蕊官的故事,不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翻版吗?而藕官的言论,也正是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后的内心感受。

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贾宝玉是贾府中被人寄以众望的接班人,他如果为了黛玉不肯婚配,岂不是违背了古代的孝道?贾宝玉虽然行为处事稀奇古怪,但是在大的礼节上,是一丝不错的。所以贾母才“背地里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所以,贾宝玉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在人生大事上,他并不敢违背长辈的意思,也愿意遵循长辈的安排,与薛宝钗成了婚,并且在婚后相敬如宾。只有在内心深处,才是他永远留给黛玉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