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弄堂,古镇的瑰宝

 吴越尽说 2017-12-28
 
 

  江南古镇盛泽除了丝绸闻名于世,纵横交错的弄堂也很出名,弄堂文化是一大特色,清末民初就有七十二条半弄堂的称谓。在现有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中,古镇区面积不到百分之五十,在方圆3公里内集中一百多条弄堂,密度之大堪称奇观。这些弄堂,如同祖先流淌的汗水和血脉,渗透在古镇每个角落;也象征着盛泽这棵丝绸常青树,把根系深扎在每家每户,弄堂里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丝绸之乡的美好家园。


  弄堂的名称极具地域和产业特点,很多与丝织业和丝绸相关,有些直接以丝织业主、丝绸世家的姓氏命名,与丝绸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弄名这里不一一罗列,一百多条弄堂照片也不可能全部都贴出来。条条弄堂要么幽深狭长,要么蜿蜒曲折,要么柳暗花明,照片上不能展示全貌,只有当你置身于其中,才能感受到每一条都有故事,每一条看似相似又都与众不同。


  近一段时间,我利用几个星期天休息日,充满兴致的走访盛泽全镇的弄堂。虽然已经在盛泽居住了将近四十年,除八十年代工作在盛泽外,其他时间一直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回盛泽,真正有时间去走街串弄的机会不多,走的范围也及其有限,有些偏僻地段几乎从来也没去过。后来私家车越来越多,开车也只走大路,弄堂里根本进不了车,所以即使当地人也只熟悉居住地或经常走动的亲戚朋友家附近、菜场或大卖场周围。有些偏远一点的小弄堂问本地人他们也不知道在哪里。所以,要想知道和熟悉弄堂只有自己亲自去走走。


  到现在为止我大约走过有八十条左右,再努力一下就全部走遍了,估计有名称的弄堂总数应该在100条至103条左右,还不包括名称中含有街、里、荡、湾、岸、浜、庄等地段,实际上这些地段也是居民区,且具有弄堂特质,几乎与弄堂相同,因为不是弄名就暂不列入一百多条弄堂内。有朋友攒促我把所有弄堂照片都贴出来,但是看着密密麻麻的照片,我自己都差点分不清楚哪条对应哪个弄名,太多了,太相似了。每次走访回来要及时编号,最好一边拍照一边就要写上名称,否则第二天就对不上号了。有位阿姨对着我喊:不用拍照了,微信上早就有人把一百条都贴出来了,还有人全部都画出来了!我对阿姨说,人家拍人家画都是人家的,我自己走过拍过才是我想要的,去走去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不把弄堂名称写出来,也不把全部照片贴上来,我怎么交代的过去。好吧,我就介绍几条有些特点的弄堂给大家,先来看这条:

  这条弄堂叫“申家弄”,南北向,北通盛泽大街,南到中浜,上面一张照片是北半条水泥路面,下面两张照片是南半条,是原汁原味的石板条路面,这半条石板条弄堂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风貌,许多介绍盛泽弄堂的照片都取自这里。特别是雨天,石条被雨水浸润闪着水光,雨水顺着石条缝涓涓流淌,两旁老宅墙壁半潮半干,斑驳而又端庄,像岁月老人在注视着,弄堂里静谧而又深沉,往往会把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这一切凝聚成一幅江南水乡特有的雨巷思怀图。这时,如果有一位纤纤女子打着纸伞缓缓走过,柔情的眼神划过你,她的身姿会被你长久记住。

  我早就听说有条“长弄”,想来不一定很长但也绝不会太短。谁知到了弄堂里一看,只有二十多米长,比一般弄堂还要短,而且仅有两户人家,不禁哑然失笑。我们的祖先真是有趣,给弄堂取名都非常幽默,想必是为了让后人更容易记得,充满了智慧的弄名。

  这一条是“香肠弄”,很形象,这条弄堂弯弯曲曲,要转四个弯才走完。刚进去看似平淡无奇,转过弯来却突然豁然开朗----

  转弯一看,眼前一亮,不仅弄面开阔起来,而且花树茂盛,真有冬天里看到春天,闹市里走进花园的感觉,不禁想坐下来静静享受冬日温暖的阳光,已完全没有了匆匆穿过弄堂离开的念头,时间好像停顿了一下,这弄堂霎时变成自家小院一般的亲切熟悉。

  “北仲家弄”是最窄的弄堂之一,宽度只有一米,两个人对面交身经过要侧身,如果手上拎点东西那就必须往前提或者往后背了,否则碰到别人身上不太礼貌。据土生土长的盛泽人说,小时候就怕晚上走过这条弄堂,黑漆漆阴森森的,弄堂风大,两边墙上还有墙头泥吹落下来,都是提心吊胆走过去。

  “牌楼弄”是我走访中最不甘心的一条弄堂,我从东港西岸看到它,还以为只是一个牌坊,但旁边一位老者说,这条牌楼弄大名鼎鼎的。坚决说是一条弄堂,可是弄堂在哪里?已经被围墙隔断了。他说还有前半条,就在牌楼的正面,你绕过去就能找到。我听了他的话,走过东港西岸,过了带福桥,绕到东菜场也没找到,又找到池口弄和豆腐弄,绕到后面还是没有找到。我真的很不甘心,下次还要去找。

  弄堂保护的比较好的我推荐位于镇中偏南部的竹篁弄,竹篁弄干净清爽,看上去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民居基本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弄里有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很有特色,除外墙被涂刷过,整幢楼保护完好。

  楼西侧的边门也保留的比较好。

  弄堂老宅保护得比较好的要数东白洋了,请看以下这两幢老宅:

  墙角的砖雕保存完好,大门上方的檐脊和砖雕都没有被损坏,仍然生动细致,在阳光照耀下明亮剔透。

  远远站在东杨家弄里,仍能看到老宅的侧面。

  今天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以后有机会继续介绍和推荐给你。如果你需要盛泽全部弄堂的照片请联系我,我一定全部贴出来,我非常乐于传播盛泽丝绸和里弄文化。最后,再贴上几张照片供大家观赏。

  马家弄,好像即将被拆掉,将来可能看不到了。

  已经成为历史的剪刀弄,蚕丝、丝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哪能离得开剪刀呢?现在,这里是东方大厦停车场,原来的剪刀弄只留存一两幢老宅。我高中的姚同学以前的家就住在这条弄堂里。

  已经成为“断头弄”的坝桥弄。

 
 

  染坊弄,染绸是丝绸加工的重要环节,染坊加工出来的就是成品丝绸面料,可以摆上货架出售了。

  盛泽镇最东北部的弄堂叫“东港新弄”。

  最西南部的弄堂是“大悲庵弄”。全文结束。谢谢各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