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中医治癌

 癌症康复交谈 2017-12-28

谢文纬
 
  现在世界上每年约有800万癌症患者,幸存者不足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率占人口总死亡率的10—15%,尤其壮年人受癌威胁最大,是首位死亡原因,而老年人癌症的发病率则最高。西方医学为了攻克癌症所投入的人力与财力可谓空前绝后。尽管西医近年来基础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放疗设备不断更新,化疗药物逐年增多,但从治疗上说,西医除了对少数几种癌有较好办法外,对于绝大多数癌症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西方世界一度把癌症看作是“医学的失败”。

  一、攻癌的难点

  西医在历史上战胜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许多疾病,取得过辉煌的成果,例如疫苗的研制成功,使人类战胜了天花、霍乱等瘟疫性疾病;抗菌素的发明,使人类战胜了结核以及许多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一般说来,病因单一,多为外源性的,如致病的细菌、病毒,西医只要找到关键的一点,采用单打一的方法,往往能一举成功。然而癌症的病因相当复杂,随着现代工业带来的污染,致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光是致癌物质就不计其数。更何况癌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人自身的正常细胞变成了恶性的癌细胞。现代科学已发现了数百种与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不同的癌均有各自特异的癌基因,甚至某一种癌在不同阶段的癌基因也不同,还有一些癌则是出现了抗癌基因的丢失或变异。所以癌是千差万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癌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西医之所以迟迟不能攻克癌症,就是因为总习惯沿用过去对付单一病因疾病的方法对付癌症,比如发明一种药或制定一个模式化的治疗方案,试图治愈所有的癌症,这是不切实际的。癌症只能各个击破,这是由癌的复杂病因和多种类型所决定的。

二、中医能否攻克癌症?

  20年前在美国有一本发行了数百万册的书,名叫“Killing Cancer'’,写的是一位癌症患者到东方寻找草药治癌的真实故事。Jason Winters不幸患了甲状腺癌,按照西医的治疗方案,需要做超面积扩大手术,包括要切掉他的舌头。这种残酷的治疗使他不能接受,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只身一人来到东方,去寻找治癌的草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果然找到了几种有抗癌作用的草药。他超大剂量服用了几个月后,竟使肿瘤消失而获得治愈。当他回到美国后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Jason Winters的故事之所以能轰动美国,表达了西方人对目前西医治疗肿瘤方法的失望,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东方人用草药治癌所寄予的希望。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癌的?与西医治疗癌症有何不同?简单说来,西医趋于一种模式化的治疗,而中医的治疗则灵活得多。中医治病总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通过望闻问切手段,根据病人当前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这既是一种整体治疗,同时也是个体化治疗。因此对于病因繁杂、种类多样化的癌症来说,中医的治疗应当更为恰当更为有效。

  中医治癌全都使用天然药物,虽然中医也用有毒性的天然药物,即所谓的“以毒攻毒”,但与西医人工合成的化疗药物相比,其毒性还是缓和得多。在临床上,中医往往根据病人的承受能力,采用逐步加量的方式,同时加用扶正药物,保护病人的全身状况。中医的这种缓攻法,正好适合治疗生长相对缓慢,细胞恶性度不高的肿瘤,而这类肿瘤是发病率最高的常见肿瘤。

  中医的扶正疗法应当说是西医最先肯定并能接受的。研究证实,中药的扶正作用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延长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甚至在防止癌症复发、预防癌症方面也有作用。

  中医治癌并不单纯靠攻杀癌细胞一条途径,而是多途径的抗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节整体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结果改善了局部循环障碍,纠正了生癌的内环境,铲除了生癌的“土壤”,最后使肿瘤缩小以至消失,应当说这是对癌症的根本治疗。

三、肿瘤新概念

  经典的恶性肿瘤概念认为,癌的形成是起源于单个细胞内的恶变,这种细胞不服从正常的调控,在行为上有自主性,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西医治癌始终着眼于“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由此提出超根治手术和大剂量放疗、化疗,结果这些疗法都严重地损害了病人的机体,往往使病人与癌细胞同归于尽,这种教训在临床上实在太多了。

  近来对癌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新的恶性肿瘤概念认为,大多数癌组织保持着与起源组织十分相似的结构,除了某些抑癌基因缺失或癌基因过度表达外,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得以保存。因此细胞恶变的形成,仅仅是由少数基因变化和机体内环境变化的结果。癌变过程的特点是调控失常,而不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并且这种,癌变过程有潜在逆转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