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府 一城山色半城湖

 zqbxi 2017-12-28

汉代高祖时期,在今济南的东部设济南郡,从此有了济南之名。济南郡治设在今龙山镇东北两公里处的东平陵城,后又改称吕国和济南国,治所仍在东平陵。西晋永嘉年间(307312),济南治所由东平陵城西迁至古历城,并逐渐与历城县城合二为一。

  上个世纪初,随着济南在府城西关以西自开商埠,济南城市规模扩大了近一倍,成为府城与商埠共治的“双核”城市。尤其是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在这里交汇,进一步确立了济南在山东的中心  地位,也使其成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七十二泉名扬天下 

  宋代开国初年,时称齐州的济南隶属于当时的京东路,而京东路的治所设在青州。宋英宗赵曙于嘉祐七年(1602)立为皇子,封为齐州防御使,两年后他继承皇位,齐州即因“龙潜之地”升格为节度州。宋政和六年(1116)升齐州又进一步升格为府,改称济南府,治所设在历城县,辖历城、历城、禹城、章丘(今章丘市绣惠镇)、长清(今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村卢城洼)、临邑(今济阳县孙耿镇)五县,但仍隶属治所在青州的京东东路。宋代的济南府,经济发展较快,文化昌达,风景优美,并逐渐成为北方文化中心城市。 

  金代时设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益都(今青州)为山东东路首府,东平府为山东西路首府。济南府虽隶属山东东路,却设置总管山东东路和西路的司法机构——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后来又成为山东东路、西路宣抚使驻地,济南遂成为山东东西两路的重要地区,所辖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和济阳七县。正是在.金代,伪齐刘豫下令开凿小清河,从而大大改善了济南至鲁北的货物运输条件。金代所立《名泉碑》,列七十二名泉,从此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名扬天下。 

  元代初年,济南府改称为济南路总管府。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隶属于中书省,全国有11个大区称谓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因山东暨济南路靠近元代首都大都(今北京),战略位置极其显赫,与河北、山西等地一道被称之为“腹里”地区,即心脏周围地带,故中书省直辖山东各路,不在设行省,在益都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在济南路设山东东西道廉防司。济南路统辖历城、章丘、邹平、济阳四县及棣州、滨州两州,形成了一条西南与东北走向的狭长地带,使整个小清河流域由济南路统管,极大地方便了济南的河海水运。也是在这一时期,郭守敬兴修水利,疏通京杭大运河,济南段的大清河经临清、东平与南北运河相通,再与小清河接驳,济南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到了这时,济南城区范围进一步向东、向北扩大,最终包容了现在的整个大明湖,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特征。济南的城市地位、功能和辐射作用从此也有了较大提升,由大都通向苏杭的南北官道与中原通向大海的东西大道在这里交汇,元代的济南已是风光旖旎、商业繁荣的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济南路复称济南府。明代朱元璋登上皇位后,革除元代中书省及其在全国各地的派遣机构即11个行省,将全国化为13个行政区,各区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布政使司衙门。山东的布政使司衙门初设青州。明洪武九年(1376),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府移到济南府,济南从此成为山东首府(省会),是整个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统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个县。尤其明朝于正统五年(1440)在各行政区设巡抚一职,并于八年后排遣巡抚官长期驻扎济南,直至清末。明成化三年(1467)藩封的德王朱见潾位居济南,将元代济南公张荣位于珍珠泉畔的府邸扩大为王府。济南遂成为集藩王府、山东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济南府衙、历城县衙、府学、县学、贡院、军卫等各种机关于一地的区域中心城市。济南府更因其政治优势、水陆交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成为明朝全国三十三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经济上同样发挥着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 

  清代的行政区划、官府制度基本沿袭明代,分为布政司、道、府、县四级。济南府隶属济东泰武临道,仍为山东省会,但其统辖的州县比明代减少。自雍正七年(1729)至清末,所属历城(附郭县)、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和德州等十六个县州。 

  “双核”城市交通枢纽  

  与中国古代的诸多城市一样,济南有着历史悠久、设施完备的城池。济南府城池历史可上溯到宋徽宗济南设府初期,但那时系夯土筑城。经历代修固,至明洪武四年(1371),以砖石重修的济南城垣,替代了原来的土城。  

  济南府城即旧志上所谓“济南城周围十二里十八丈,高三丈三尺,阔七丈”。城垣因袭“天圆地方”之说,大致呈方形,四周设有四门,东为齐川门,西曰泺源门,南称历山门,北叫汇波门。其中东、西、南三门,建有瓮城(也称月城);北门下为水闸,只通舟楫,不通车马行人,故也称北水门。  

  四门之上都有巍峨的城楼,城四角有望楼。东南隅的高大角楼,也称九女楼,与城下的九女泉、黑虎泉等名泉,以及玲珑的金山寺和三皇庙构成和谐景观。城下设宽阔的护城河,“池阔五丈,水深三尺”,最初时需经吊桥出入。清咸丰十年(1860),为加强城防,以防捻军北上进攻府城,清廷耗资七千银两,紧急在府城以外修筑第二道城池,先是土城,五年后用石砌,人称圩子墙,环以圩子河。只因地形受限,圩子墙顺势而建,便不那么方正了。  

  因城北受大明湖所限,圩子墙只有东西南三面,北面与老城北墙对接。它周长二十余里,高一丈二尺,阔一丈,开有七座城门,设炮台十四座。光绪年间,府城又开设了西南角的坤 顺门、西北侧的乾健门、东南侧的巽利门和东北角的艮吉门等四座新城门。而府城周围由东西南北关厢簇拥,使济南府成为中国各省省会中规模较大的城市。 

  上个世纪初,随着济南在府城西关以西自开商埠,济南城市规模扩大了近一倍,成为府城与商埠共治的“双核”城市。尤其是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在这里交汇,进一步确立了济南在山东的中心地位,也使其成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虽然在民国建立的第二年即1913年,废除了地方政权中的府一级治所,但在此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称呼济南时总习惯叫做“济南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