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闻】纪要:“出土资料与战国秦汉史研究: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医简专题讲座”

 徒步者的收藏 2017-12-28


2017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历史所中心主办的“出土资料与战国秦汉史研究”系列讲座:“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医简专题讲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246会议室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邬文玲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史文献研究所的柳长华教授、顾漫副研究员、周琦助理研究员分别带来了《天回汉墓医简和医药文物的重要发现》《天回汉墓医简中的扁鹊与仓公》《天回汉墓医简的形制概述——以〈刾数〉简为例》三场精彩讲座。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均明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乐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汪桂海研究员分别对三场讲座进行了评议。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历史研究所同仁30余人聆听了演讲,并参与了讨论。

柳长华先生首先介绍了天回医简的出土和整理情况。四川成都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三号汉墓共出土简牍900余枚,同时还出土髹漆经脉人一件。结合《史记》《汉书》以及传世和出土医书文献的相关记载,天回医简被重新编定为五种医书,分别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刾数》《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天回医简目前所见简文中,出现五处“敝昔”字样,应是传世文献中的扁鹊。柳长华先生结合天回汉墓出土漆器的“弓”字朱书、山东出土“扁鹊”画像石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相关记载探讨了天回医简与齐鲁地域文化的关系,还重点从传统中医学角度详细探讨了天回医简的重要价值,并梳理了扁鹊医学的传承谱系。

顾漫先生着重介绍了天回医简与扁鹊、仓公的关系。天回医简中的许多内容均可以与《黄帝内经》等传世医学文献以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相吻合,天回医简应与仓公所传“扁鹊脉书”相对应。顾漫先生还详细梳理了传世文献所载仓公事迹,发现天回医简中出现的三处地名皆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仓公行迹所履,再次以出土文献印证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可信性。

周琦先生具体介绍了目前天回医简的保护工作和整理复原情况,从实验室考古角度讨论了医书的分类依据,展示了天回医简的编绳及简背划痕照片。周琦先生还以天回医简中的《刾数》简为例,以实验方式模拟了从选材、制作到书写、编连等古代简册制作的一系列流程,分享了在实际简牍整理工作中的研究心得。


三位点评专家充分肯定了天回医简的医学、史学价值,对天回医简的整理、复原工作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并期待天回医简能够尽早公布。相信随着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研究成果的陆续发表,我们对西汉早期的医学发展水平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最后,邬文玲先生对三场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对报告人和评论人的精彩发言、对聆听讲座的学者和同仁表示了感谢。

 

撰稿人:曾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