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哲学系教会了我什么?

 昵称10461630 2017-12-28

来源:奴隶社会(ID:nulishehui

我们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希望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答案是:做一个好人。定义一个人太难,定义一个好也不简单,但是定义一个好人是每个人都可以说话的。


做一个“比较”无私的人


首先,做一个“比较”无私的人。


“比较”是我新学的一个词,前段时间和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老人一起吃饭,期间我们敬酒的时候说道,祝您永远健康。他说,可不要,万寿无疆、永远健康这些词都是不存在的,还是比较健康实际,你们就祝我比较健康吧。所以完全的无私也不实际,比较无私很多时候就是最大的人生格局了。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运”本质上就是人,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运”即在其中。有次见到黄怒波(曾给母校北大捐款累计10.14亿),他说自己的财富随时可能会消失,但是他的诗写一首就会留下一首。我觉得朋友亦如是。



有些东西像苹果,彼此交换之后皆剩一个;更多的东西像思想,交换之后彼此都拥有更多。以己无私献人之私,这是最大的人生格局,也是对人性弱点最大的征服。人与人常常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的本质是一种区别。这种区别通常是选择的结果。选择有些是天生促成,更多的选择与后天的人生阅历和领悟有关。你可以选择自私,也可以选择无私,但脚下的路一定是不一样的。


所谓“智者养神,愚者养身”。世俗的名与利,不是不要,而是无论是否得到,都不要过于计较;红尘的痛与爱,不是无所谓,而是无论怎样的恩怨情仇,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她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每个人脚下都有路,不必和别人挤。


做一个真实的人


其次,做一个真实的人,不要有太重的分别心。你要知道,万般皆可弄虚作假,唯有岁月实在公平。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看到流浪狗就想着踢一脚,看到上司家的狗比亲爹还亲;见到清洁工快递员就吆五喝六,看到老板就卑躬屈膝。你不觉得恶心吗?难道就不能朴实地好好做一个人。


香港有句流行语:your face,your fate!(你的脸,就是你的命运。)本意是用来指人面容美的程度,但我觉得做个延伸似乎也合情合理,颇为有趣。这句话除了指人面貌的美丑之外,也可以指人生活状态中脸上的表情,当然如果指的是知行是否合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难道不是也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性在相对意义上是绝对的相同。陆九渊强调:“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所有人的本质上都是同样的心,所有的万物之理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理。王阳明讲人跟黄金一样,黄金分量有大小,但从成色上讲,你再重的黄金,成色也不过是99.99%。我一个普通人,分量很轻,但成色上我可以与圣人无别。我都可以跟圣人无别,什么高官富商明星还算事吗?


大道至简。最高尚的灵魂往往是最简单的,说真话、做善事、追美人。用心对待每一个跟自己有缘的人,肯定自己简单重复的日子,感谢这平凡朴素的生命,敬天敬地敬小人,更要敬一个认真做自己,开心生活的自己。


笑对人生和世界


再次,做一个乐观的人。


我受李敖先生的一句话影响颇深:永远不要给自己悲观的机会。后来又在他的回忆录里读到这样一首诗:感伤一类的情绪,是对生命的浪费,实在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时间是在1973年11月18日,那时他38岁,在狱中。


梁漱溟先生曾经指出,从根本意义上讲,儒家是一种乐感文化。“这样一个‘乐’字的拈出,其实已经把儒家看待世界的那种温暖的、有春天意思的目光显露出来了。”


用爱拥抱生活


最后,就是感恩生活。这里也包括孝顺,因为这是爱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人一生最重要的意义在哪?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暂时的答案是为了经历爱。经历爱,获得爱。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也会喜欢的人。从我喜欢哲学到现在已经十五年有余,从想考北大哲学系到考上北大哲学系整整十年,这十年每一天都在为读哲学而做准备;我非常喜欢长跑,曾经连续跑过八个小时。这些事情都是我喜欢的事情,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常常感到很开心,所以能坚持,所以能做到极致。只有爱才会做到极致,而且是最容易做到极致。



通向幸福的捷径,是爱的教育


爱,才是唯一离幸福最近的品质。


我在北大读书时,有一个老同学和我说:以后一定让他女儿读北大,这是最重要的事。我当时回答他,我已经读了北大,见了许多优秀学子,但人生值得追求的事情中,一定不包括读北大,但一定包括要健康、做自己喜欢的事、知道怎么爱自己和别人、知道什么是幸福……这些也是我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做到的。


我一直认为:世俗意义上的不成功或许会让一个人离幸福更近。人始终是最大的风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这个时代更需要一种更加宽容的成功。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可以有目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生活和成长的本身,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生活可以有目的,更应该是旅程。生命有终点,但更应该有意义。


教育,从来都不会点石成金,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现在的世界已然不同,我们更重要更高级的是改变观念: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态度都极为关键。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一定是充满关爱、尊重、书香。这些都和是否是权贵家庭没有关系。


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环节。做一个好人的所有要素和条件,都源自家庭。从这个层面讲,有些名校入学面试孩子父母,而且一定是两人。这点很有些道理。



北大哲学系教会我的这些事

第一件事是在思想中不要对任何事物预先设限,尤其是所谓的规则与“潜规则”。做事情不是想事情,最重要的是做,不要被空想的规则束缚。打开所有窗户,让阳光从四面八方照进来,你自然知道自己最爱哪束。


第二件事是“放下”。“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放下越多,往往得到越多。人和生活太复杂了,放下,很多时候正是对待生活最好的态度。著名哲学家叶秀山曾说:“凡是你自己能作主的,你就做,凡是你不能作主的,你根本就不要多想,就顺其自然吧!”


第三件事是学会“最”。最好的脾气留给家人, 最好的故事留给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关爱留给最爱的家人,始终把握一个“最”。我的世界很小,我的幸福很满。想想一个人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能两只手都可以数得来,所以时间不应该都去他们那儿吗?


第四件事情是请相信:如果说改变世界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最好方式是读书。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相信读书的力量。“读书致用倒还在其次,读书的至境在于养心、悟道,在于达到对人性的了悟与同情,达到对宇宙的洞察与皈依,达成个人人格的丰富、威猛与从容。”  


越努力越幸运。多数时候,多数人除了努力别无选择;也是努力,会给多数人更多选择。人与书都是最重要的,又是相通的,人可以是一本书,书可以看起来更像人。

来源:奴隶社会(ID: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说自己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