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如琢 | 被资本夸张的艺术

 yang102 2017-12-28

作者: 解智伟


崔如琢 | 被资本夸张的艺术

中国书画的艺术悲歌(五)



当老一辈艺术家离去

一种空漠的悲凉从时代的背面袭来

那些艺术巨匠带走了艺术

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就像梅兰芳带走了京剧

齐白石带走了国画

 

——笔者

00

秋烟漠漠雨蒙蒙》在保利香港崔如琢作品拍卖专场拍出1.26亿人民币,这是崔如琢的第九件天价拍品。

 

崔如琢的拍卖如同好莱坞的娱乐大片,创造出连续九幅作品破亿的神话,让人分辨不出天堂与人间,商业运作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崔如琢自己也认为自己要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第一艺术家,75岁之前超过毕加索,还要建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基金会,影响要超过诺贝尔奖。

 

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广东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会长刘佑局说,崔如琢的作品还是在传统的门坎里徘佪,没有半点创新意识,一点艺术价值也没有。




无形的手 | '做局'的联盟


早年商界有句经典:好的策划连狗屎也能卖出去。这不是说崔如琢就是狗屎,但崔如琢的亿万运作确实令人叹服。

 

据了解,崔如琢背后的“推手”是一家名为观唐文化(871383.OC)的新三板公司。

观唐文化的股东有:李保刚曾任西南证券北方片区总经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司长、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之子马越黄文仔则是星河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强为香江集团董事局主席。如琢投资也是股东。


观唐文化公开说:“公司与著名书画家崔如琢先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公司书画作品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崔如琢先生的书画作品”。

 

据观唐文化披露,公司2014年还是亏损,2015年曾凭借买卖崔如琢的作品入账2亿多元,一个公司扭亏为盈。

 

观唐文化的供货商和客户与股东都有一些关联,观唐文化的前五大供应商,其中的北京瓯江草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观唐文化的股东易苏昊对北京瓯江草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100%持股其中的北京共同娱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公司的法人代表西剑曾是观唐文化及其前身的实际控制人。

观唐文化的客户有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吉浩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其老板孙胜旗是观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观唐文化的董事长李保刚先前就是观唐投资的董事长。

 

崔如琢的作品就是在这种关联中完成交易,其实在公司运作的背后,还有更大的商业企图,观唐以艺术品信托名义向社会募集资金,募集目标是100个亿。

 

艺术批评家朱其说,现代画坛存在着一个谎言共同体,即拍卖公司、艺术投资人和经纪人、艺术家形成一个'做局'的联盟,他们操纵价格发布,影响不明真相投资人的市场和学术判断。



郁金香泡沫 | 艺术市场的警示


交易平台,把一件艺术品的价值炒高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然后将这个泡沫金融化,将风险转嫁至每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头上。有的在拍卖中,天价做局,利用拍卖平台搞左手卖给右手的游戏,对社会宣布以天价成交,实际上没有成交,或者成交了但价格不是天价。


 

20114月天津文交所将实际价值只有十几万的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高估50倍按照600万估值上市交易,十几个交易日后再被炒高20倍到1.12亿元,最后的结果就是投资者250万入场,退场只剩130元的血本无归。


崔如琢作品

 

2002年崔如琢进入国内拍场,作品每平尺在10万元左右,2010年,崔如琢近200件崔如琢送拍,全年拍场成交额为2653.28万元。

2011年,崔如琢名为《盛世荷风》的画作以1.01亿元卖出,这标志着崔如琢正式进入了亿元时代。

 

这其间的商业运作,由于资料缺乏,无从分析,但到2014年,崔如琢开启了他“批量”产生天价拍品的时代。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当代书画家作品拍上亿元的总共为8件。

 

一家观唐投资的公司浮出水面,2014年,观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京发起设立的如琢·婧·观唐艺术品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这款产品的投资标的对接画家崔如琢的作品,目标是做到100亿规模。

 

观唐公司用崔如琢作品圈钱,再包装炒作、推高画价,寻找最后一棒的卖家。

有人说崔如琢的作品只是艺术赌场中的筹码,离开赌场的筹码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泡沫催生的书画交易,在理性市场回归后必然会暴跌,这是铁定的历史的规律。



故宫捐 | 商业包装的运作


今年2月,崔如琢捐赠故宫现金1亿元人民币,成为目前为止故宫文物保护基金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现金捐赠,引起社会各界轰动。



据崔如琢称,该款来自其将自己花几个月完成的60米指墨长卷《瑞雪丹枫溪山无尽》以一亿元卖给星河湾集团老总黄文仔先生。他说,这幅长卷是留给女儿的,若不是为了给故宫捐款,200亿他都不卖。与此同时,“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在故宫午门展厅举办。


崔如琢作品

 

黄文仔是观唐文化的股东,这是个人收藏行为,还是观唐公司的商业运作,真说不清楚。

 

有人说,崔如琢捐赠一个亿给故宫是买故宫的入场券。这个入场券似乎太贵了,毕竟是一个亿的黄金白银,至于是拳拳爱国之心,我也很是怀疑,一个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人,怎会有如此举措。

这可能也是一种形象包装的商业炒作,巨大的轰动效应,赚饱了公众的眼球。

 

近三四年,崔如琢连拍八幅作品,每幅都过亿,为什么这一亿还卖画给观唐股东,才捐赠出来,这一亿很难说是观唐公司捐赠的还是崔如琢捐赠的。

不管谁捐的,对于故宫的文物保护都是一件好事。



崔如琢作品 | 谁识庐山真面目


上亿元的画价一定惊世骇人之作,历代的传世名作都没有到这样的价位,这样的绘画一定是当代的典范。


崔如琢作品

 

有人说,崔如琢笔下的荷花图,石头是潘天寿的、荷花是李苦禅的、叶子又是张大千的,全无自家面貌。

更有人爆料,崔如琢的荷是剽窃李苦禅的,崖如琢的山水是剽窃傅抱石的。

有人称崔如琢是江湖画家,画的是行画,恶俗不堪。


 (崔如琢模仿李苦禅,上图李苦禅《盛荷》,下图崔如琢《盛世荷风》。)


(崔如琢模仿傅抱石,上图傅抱石《西陵峡》,下图崔如琢《近峰铸铁 远岭多娇》。)

 

其实,中国画画家大多是从临摹起步的,采众家之长,东拼西凑也不算是一种羞耻。至于说崔如琢作品是地摊货,有点过份,人家巡回展主办单位还是中国美协,美协主席刘大为还十分推崇崔如琢作品。

 

说到崔如琢的作品,笔阻墨滞而呈厚重,境浅意薄而显淡泊,传统中国画在崔如琢面前都是小品,崔如琢是画大画的,崔如琢的9幅亿元拍品,一幅达到300平方尺,三幅超过200平方尺,两幅在150平方尺以上,最小的两幅也都在80平方尺以上。

 

画大画是需要控制力的,地摊画家哪有这种功力,哪有那么多闲钱去买超大纸张,崔如琢绘画确实说不上什么创新,因为别人的烙印太深,但有一点是创新,那就是“指墨”。


所谓“指墨”,指墨就是不用毛笔画画,而是用手指画画。有人说,指墨在国画的地位就如同耍猴。

耍猴说得太难听,艺术品市场是游戏,艺术也是游戏,有钱人可以任性玩,玩手指,也可以玩脚趾,谈什么学术高度、笔墨精神、气韵生动,能卖就是硬道理。 


打破传统,摆脱毛笔的禁锢,来一场书写工具的革命,用拖把、竹签都可以画国画,用手指更方便。

书法界早有指书、掌书一说,指墨在国画领域尚不多见,崔如琢实属先行者。

 

在货币为导向的市场里,有的高价艺术品就是一堆拉圾,这才是中国书画的艺术悲歌。



感谢您的“赏读”

微信号:fengqiao19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