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的2017:73岁老人管着30岁的公司,还能撑多久?| 艾问每日人物

 艾问人物 2020-07-22


文/Quincy

2017年马上就过去了。相比于2016,今年的中国互联网少了一些温情,多了一些嘴仗。乌镇“饭局风波”中各位大佬们的暗流,比明星绯闻更牵动神经。

各大企业公关混战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但对于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来说,这可能是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年。普通是因为华为这艘大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平稳迅速前行;特殊则是因为全球手机行业拐点将至,预计将面临更大的风浪。

从1987年诞生至今,华为已经30岁了。而73的任正非,依旧是这艘大船的掌舵手,带着船上的所有人,继续向全球行驶。

iAsk

“狼性文化”企业代表

华为伤了程序员的心吗?

临近年底,华为又开始用“百万年终奖”之类的标题拉仇恨了。但就在今年2月,华为还深陷裁员风波。

年初传闻华为在中国区开始清理34岁以上员工,而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以上的程序员。退休的新政将45岁可以退休,变成了45岁必须退休。

对这件事,任正非侧面回应称:“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一时之间,华为“别人家公司”的人设几乎崩塌,众多程序员表示老伤心了,“华为无情”的评论声四起。

然而,12月份的“百万年终奖”新闻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任正非10月亲自签发了《荣耀品牌手机单台提成奖金方案》。通过这个方案,刚毕业入职的13级员工也可以领取和23级高管一样的百万奖金。“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任正非的这句话,又开始刷屏了。

华为到底有没有钱?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入手。

众所周知,华为实行特殊的薪酬制度。和BAT比,华为基本工资不算高,但得益于奖金和虚拟股分红,老员工一般拿到将近百万年薪不是问题,而新员工则没有这么多福利。但这一福利也滋养了一批效率低下、“性价比低”的老员工。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经历了高速增长的10年,中国手机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据统计,到 2016 年,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 96 部/百人,渗透已经接近饱和,进入了存量市场。

行业称,2018年手机行业的凛冬已至。对此,中国手机巨头们的选择是向海外市场要规模,尤其是聚焦在东南亚蓝海。据媒体报道,在 2017 年上半年,华为、OPPO、vivo和小米的海外出货量持续增长。

看来,华为不过是为提前过冬做好准备罢了。

iAsk

荣耀走向全球,任正非为何还要裁员?

4月,华为发生“闪存门”事件。主打轻薄时尚的华为旗舰P10系列,由于供应链闪存严重缺货,采用了UFS和EMMC两种存储器方案,因此速度出现了明显差异。事件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P10手机纷纷降价。

7月,华为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第83名。

11月,任正非内部讲话透露华为将重回低端机市场。“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穷人,友商的低端手机有低端市场,不要轻视他们。华为也要做低端机,我们的老产品沉淀下来可能就是做低端机”。

12月,华为消费者BG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腾鸿飞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带走调查。

12月,华为与百度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未来将在互联网服务和内容生态、人工智能(AI)平台和技术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入合作。

一连串事件,不仅是任正非的心路经历,也折射了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巨大变化。

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最显著的事件是供应链全面涨价。内存、屏幕等核心元器件普遍出现供货不足,导致中高端手机集体涨价。

在此情况下,华为“闪存门”、主管供应商的高管受贿等问题就不难理解。华为重新杀入低端手机市场,也符合任正非“终端必须要有利润,利润一定要有现金流”的思路。

在国内互联网手机市场,华为和小米的争夺更加激烈。荣耀从2016年开始单飞,主打面向年轻人的潮牌手机,和华为手机分割。12月21日,华为宣布荣耀手机1-11月的累计销量达4968万台,超越小米的4709万台,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

在进入存量市场后,预计2018年中国手机制造商出海的热情仍将高涨。作为国产手机的代表,华为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

荣耀近年来深耕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近日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证实,华为商务旗舰手机Mate10 将于 2018 年登录美国,并称“我们可能很快成为第二大厂商。”。 目前全球手机出货量排行中,三星居首,苹果次之,华为第三。华为瞄准第二,也就是剑指苹果。

而这一切都要源于任正非在1987年华为建立时选择了的外销路线。在全球手机战场上,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避开发达国家市场,先凭借低价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然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如今,华为在北美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于几近严苛的市场环境,还有利润低的难题。据分析,2016年华为整体营收达到5200亿元,但利润率只有7%,粗算下来仅有苹果的五十分之一。

这样一来,华为的裁员风波也就不难理解了。三十而立,同众多被“清退”的程序员一样,华为也要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一是为了海外增长面临的风险提前准备,二是吐故纳新,保持人员的年轻化和创新性,节约成本。

任正非本人非常喜欢说真话,“华为不是家,与员工是雇佣关系。”这就是一句残酷的真话。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华为出海,不只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入手,融入全球企业文化也很重要。技术创新是加分项,但加班和裁员想必会被减分。2017年的裁员风波被任正非轻松化解,但中国手机市场面临的困境却非一人之力、一家之言能够化解。

更何况,73岁的任正非仍然没有找到接班人。

2016年任正非在向高层汇报时,曾坦言感到迷茫:“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任正非2016年的这个疑问,如今得到解答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