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你知道吗?

 我的书海601 2017-12-28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他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极高的成就。甚至在生活上,他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除去工作以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诫,终成伟人。

他的十二法分别是:

主敬

静坐

早起

读书不二

读史

谨言

养气

保身

日知所亡

月无亡所能

作字

夜不出户

这是曾老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条可供我们借鉴、学习、执行。坚持不懈,必有所成。

一、主敬

要求衣冠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干净利索,有力量。

对照自己,好像只做到衣冠整齐。经常工作的时候会心存杂念,偶尔还会丢三忘四。对于家庭、工作两者兼顾的我来说,以后尽量全力为之吧。

二、静坐

曾老是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于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类似现代的打坐冥想。用以放松身心,清除杂念,也可反省自己。

三、早起

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身体健康。

这一点,自己曾坚持了半年,但还是毅力不够,常被一些小事打乱。总想着明日再做吧,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新的一年,得重新制订计划,严格执行。

四、读书不二

曾老的读书方法是,一本书还没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它书。必须把一本书看完、看透,才会读下一本书。他认为东翻西看,三心两意,于学问没有益处。他的做法是每天必须读十页。

再看看自己读书,有时候兴之所致,想看哪一本就看哪一本,一本还没看完,又想知道其他书的内容或者故事,通常是几本书一起看。三心两意,只追故事情节,从不思考,看完了事,不求甚解,转眼即忘。

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读书也是如此,需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把前人、古人、旁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为自己所用。而读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读好书,好读书并学以致用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五、谨言

曾老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都说祸从口出,如果考虑不周,或凭一时之气,或得意忘形,口无遮拦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能招致杀身之祸,或功败垂成。

楚汉相争,本该是项羽得天下。但“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得意过头,以为稳操胜券,竟口无遮拦的告诉刘邦,你左军司马曹无伤举报,说你有政治野心。刘邦假装诚惶诚恐:我哪里敢,这家伙,玩笑开大了吧!

刘邦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告密的内奸——曹无伤。项羽不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吗?他把自己的间谍直接暴露以后,谁还敢做你的内应?相反,刘邦在挑拨项羽与范增的关系上也玩起了反间计。半真半假的语言气急下,项羽顿时火冒三丈,直接辞退了范增。没了范增,项羽败局己定!

六、保身

曾老在他的书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都说病从口入,养生是讲究饭食八分饱,茶饮二两量。不光是大人,小孩亦是如此。明代医书《万密斋》中说,若得小儿安,常留三分饥与寒。

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度贪心必成祸。若要自由,必有规则;若要健康,必有节制。节欲节制,才是明智之举。

七、日知所亡

就是每天知道自己干什么,要干什么,反省自身,明确目标。

曾老在《曾国藩家书》中说,“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一定要改掉拖延症,方能成大事。逸:安逸、舒适,也有懒惰之意。多少人心怀雄心壮志,终因贪舒适享乐,败在懒惰二字上。

记得去年,我给自己写了一份计划,其中有一个目标是,每天至少画一幅线画。可总是拖延,要不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至今天365天过去了,所画的总数加起来还不到30张,其它的目标也大多没达到,皆是懒惰所致啊!

八、作字

曾老认为,习练笔墨,凡是即清。他每天早饭后必定练字半个小时。凡笔墨应酬,就当作自己的课程。凡是今天的事一定今天完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不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使人怡情气爽,修身养性。

八法能做一半己是受益非浅,很快新的一年就要来到,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愿你我共订计划,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共达目标!

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按自己的意愿优雅的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