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的剑

 RK588 2017-12-29


战国时期,剑是常备武器,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剑的记录,出土的青铜器上也不乏士兵使用长剑作战的纹样。


【↑↑↑燕王职青铜剑↑↑↑】

燕王职青铜剑,剑身铭有“郾王职作武业鐯剑”字样。郾即燕,燕王职便是燕昭王,这柄剑名义上由燕昭王监制,应该是燕昭王赐给臣下的剑。此剑出土于陕西洛川严庄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燕王职剑铭文↑↑↑】

1935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一对水陆攻战纹铜鉴;1965年,成都百花潭中学出土一件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两件铜器上面都铸有一些关于战争的纹样,从纹样上看,当时的弓箭手和长矛手都需要佩剑,而持剑对刺则是士兵进行近距离作战时常用的作战手段。

西周到春秋早期的青铜剑多出土于贵族墓葬,到了战国时期,部分平民墓葬也会随葬青铜剑。

1975年11月,江陵县将台区政府启动龙桥河改道工程,施工开始后不久,工作人员便在河道的断面上发现了大批墓葬。

这批墓葬为东周时期的楚国墓葬,下葬时间多数为战国时期,由于其位置处于雨台村雨台山,因此被称为雨台山楚墓。经过清点,这处墓地由558座墓葬组成,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兵器,其中有172件青铜剑。

出土青铜剑的楚墓中,不少都是单棺墓或者无棺无椁墓,在当时,士大夫的墓葬都会使用椁,由此可见,这些墓葬的主人都是平民或者奴隶。

这些平民和奴隶的墓葬墓穴狭小,部分墓葬的陪葬品仅有一件青铜剑,或者仅有一件青铜剑和一件青铜戈。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复合铜剑,铸造这种剑的时候,工匠先用含锡量低的青铜铸造好剑脊,然后再将剑脊放到范中,使用含锡量高的青铜浇铸剑刃。


【↑↑↑复合剑(自上而下第三柄)↑↑↑】

图中最靠下的一柄剑为战国时期的复合剑,出土于长沙,图片摄于湖南博物馆。

含锡量高的青铜质地坚硬,颜色偏白;含锡量低的青铜质地坚韧,颜色偏黄。这种采用分铸法制成的复合铜剑,剑脊坚韧不易折断,剑刃坚硬锋利,由于剑脊颜色和剑刃颜色有明显区别,因此也被称为两色剑。


【↑↑↑复合剑结构示意图↑↑↑】

复合剑的剑脊和剑刃分两次铸成,因此两者无法结合紧密,为了防止脱落,复合剑的剑脊外沿会铸成卡笋状。


【↑↑↑复合剑截面放大↑↑↑】

展示于上海博物馆的复合剑片段。

战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实用型的铁制武器在小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战国七雄中,楚国和韩国的铁制兵器比较出名。《荀子》中说,“楚国宛钜铁剑,惨如蜂虿”。史记》中记载,秦昭王在和范雎的一次谈话中,曾经不无忧虑的说:楚国铁剑锋利,但娱乐业却不发达,不沉迷歌舞的人一般思虑深远,而拥有利器的人会比常人更加的悍勇,楚国拥利器而思深远,恐怕有一天会图谋吞并秦国的疆域。

韩国堂溪(现驻马店市西平县西南一带)出产铁矿,水质也适于淬炼兵器,韩国宝剑在战国时期名气很大。苏秦曾经说过,韩国的步兵,身披重甲,手持利剑,可以“以一当百”。

现存的战国铁剑大部分产自楚、燕、秦三国,其中又以楚国制造者为最多。


【↑↑↑燕国金柄铁剑↑↑↑】

金柄铁剑,出土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形制已经发展成熟,铁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不可避免的会在形制上借鉴现有的青铜长剑,从出土实物来看,大部分战国铁剑的形制与C类青铜剑相同。

中国人制造青铜武器的主要手段是铸造,而制造钢铁武器的主要手段是锻造。C类剑为组装式剑,剑身的形状较为简单,适合采用锻打的方式制作。由于钢铁比青铜坚韧,因此这些铁剑的形制虽然与C类剑相同,但剑刃普遍更为窄长。


【↑↑↑C型剑:燕王职青铜剑↑↑↑】

燕王职青铜剑,剑身铭有“郾王职作武某旅剑”字样,1997年出土于淄博临淄区龙贯村,藏于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

1965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44号墓出土了50多件钢铁兵器,其中有15柄铁剑。这些铁剑里面,有8柄较为完整,长度在69.8~100.4cm之间。


【↑↑↑燕国铁剑↑↑↑】

铁剑,出土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1981年,湖南益阳赫山庙战国早期楚墓出土了两柄钢剑,分别长78cm和88cm;河南衡阳楚墓曾经出土过14柄钢剑,最长者140cm;湖北宜昌前坪楚墓出土过一柄铁剑,通长120cm,柄长30cm。

楚国铁剑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与C类青铜剑相同;一种为短剑,扁茎斜肩无格,短的30~40cm,长的50~60cm,仅有少量出土;一种为铜柄铁剑,形制与A类青铜剑相同。

有人对燕、秦、楚三国墓葬中出土的武器进行过整理和统计,发现其中的铁剑数量远不如青铜剑多,这说明当时军队的装备还是以青铜剑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