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静云闲 随心而行

 闲野之家 2017-12-29

我2012年底退休,至2017年底,正好五年。谢天谢地,如愿换了一种活法儿,睡觉睡到自然醒,适当外出看看景儿,买菜刷碗洗衣服,刷完微信看电影。当然,退休后业余爱好的空间大了,可以多花些时日,设计、制作、放飞自己的风筝。

退休这五年,也是我不断学习的五年。能人高手在民间,各有长处学不完。认真琢磨,取长补短,进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昨天详细统计一下,把我惊着了!这五年,我制作的风筝,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10多件!

这两天被流感袭击,我在病中编辑,选择部分风筝,就是想赶在年前,和朋友们分享。

中国风筝主要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四大产地,或许还应加上阳江,这是过去的说法。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热爱风筝的群体。再加上现代的运动风筝、软体风筝,还有盘鹰风筝,这个圈子挺热闹呢!

我制作的多是传统风筝。有硬翅、软翅、拍子等等。个体不很大,大了家里装不下,出门走不了。

早年模仿复制过一些名家作品,后来逐渐喜欢自己设计,甚至有点随心所欲。这类个性化的风筝,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我体会,风筝制作还真需要一点灵感。灵感来自学习,来自所闻所见所想所思,功夫在其外,此言有些道理。

我的风筝定位业余,没有负担和压力。想做就做一两件,想歇就歇个把月,轻轻松松地玩儿,在玩儿中感受快乐,挺好的。


扇形孙猴儿硬拍子风筝。卡通风格的孙悟空,是我二哥帮我画的草稿。后来还做了另外一只扇形软拍子。

孙猴儿,是我的最爱。小时候,我有一个孙悟空脸谱面具,整天扣在脸上,拿根破棍儿乱耍,很让大人们心烦。在我少年时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就翻看过好几遍。瞧瞧前面那张照片,拿着猴儿风筝的我,心里的得意劲儿都写在脸上了!

米字型硬翅孙悟空风筝。配上六只水蜜桃,色彩艳丽,空中效果好。

对燕儿。北京传统风筝软翅类中,我以为一个是鹰,再一个就是对燕儿,算是代表作了。

对燕儿的最大特点,是一根竹条,两头各挑着一只燕子,燕子头部似勺子,尾巴可前后忽悠,在风中两只小燕子谁也飞不走,上下翻飞,动感十足。

记得是1966年,我在广场上向一位老前辈学的对燕儿制作。70年代初在原平化肥厂上班时,还用破竹筐和拓蓝纸之间的衬纸,做过一对,飞得不错。

图片中的这对燕儿是近期做的,由于多年没摸过,刚完成飞不好,动了大手术才飞上了天。

现在很少有人做对燕儿了,但我仍然很喜欢。

儿歌唱着小白兔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我做两只萝卜白菜风筝,也是图个乐。

但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难忘冬储大白菜还有白薯萝卜的风里雪里。这是我二哥画的一幅钢笔画,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冬储大白菜的场景。我在画上写了首打油诗:风里排长队,身上盖棉被(晚上不能冻着),冬天多靠它,谁品其中味。

米字型硬翅白菜。八十年代初,我曾经买了一本风筝的小册子,作者叫盛锡珊。我的萝卜白菜都是参考这里面的风筝谱做的,但不是很像。

米字型硬翅萝卜。

软翅萝卜。这件萝卜风筝,由四部分插接组成,有些繁琐,也重了点儿,可以改进。用品色画图案,色彩均匀鲜艳,无论是展览还是放飞,效果都还不错。

硬翅小叮当。

设计这件风筝,算是儿时的回馈吧。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多记得孙敬修老师讲故事。小叮当就是这档节目中的人物。遗憾的是,谁也没见过小叮当长什么样。我想了个办法,把当年石小满主演的电影小铃铛里的木偶头像移植过来,按照歌词唱的,橘子皮做红衣裳,柿子椒做灯笼裤,皮鞋是豌豆,鸡蛋皮当帽子,终于完成了这件风筝。

这就是小叮当的歌词。记得小时候经常早早守候在收音机旁,等着这档节目。

最初想做软翅,但失败了。不得已改成米字型硬翅。能飞,性能一般,算是圆了个梦吧。

有位朋友特别喜欢,亲手制作了小喇叭,存储了歌谣,挂在风筝上,飞在空中播放,声音忽近忽远,忽大忽小,飘飘悠悠,陶醉其中啊!

这是我早期的中国象棋风筝,楚河汉界,剑拔弩张。但后来翅膀坏了。前两年拿出来,喜欢这款设计,又做了对翅膀。

偷懒,简化成这样了。不过我还挺喜欢。

下面是一组北京传统风筝:沙燕儿,也有叫扎燕儿的。这种风筝放飞性能好,结构合理,图案丰富多样,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完美之作。我这几件,有的参考了传统图案,有的是自己琢磨的,不够讲究。

取个雅致点的名字:福花盛开。背后还有俗称:蓝锅底。锅底的名称有点怪异呢!听老人讲,过去用锅底上的黑烟灰画一色风筝,放在空中黑白分明,煞是好看,就叫成了黑锅底。后来蓝色的类似图案的也顺着叫蓝锅底了。现在估计没人这么用了,哪找锅底灰去啊。

黑龙燕儿。选取了青铜器上的纹样。这是一只三尺的,以前做过五尺的。

绿福寿燕儿。这算微型风筝中偏大的,有八寸左右。

紫福燕儿。微型,大约七寸。

鱼福燕儿。民间叫金玉(鱼)满堂,图个吉利。微型,七寸。

小型蓝锅底,还可叫它蝶恋花,或蛱蝶寻芳。

蝉福燕儿,四尺,半瘦燕儿。

小型绿福寿燕儿。

小型金鱼燕。

蛙燕儿。三尺,雄赳赳的,像条汉子。蛙的图样是我从一件衣服上抄下来的,觉得好看。后来有人说这是南美的毒蛙,把我吓了一跳。但一次逛东岳庙,正好有个展览介绍五毒,呵呵,就有咱们常见的青蛙。

红折纸燕儿。小时侯用废纸叠纸飞机,叠纸衣服,有乐趣。干脆搬到风筝上吧,当然不能用废纸,大字本的纸好,班级姓名一应俱全,怎么画都行。

绿折纸燕儿。中间爪子下面的腰栓,还画上纸衣服呢。

黄折纸燕儿。这个热闹,不仅有纸飞机,还有纸球纸衣服纸鹤呢!

九福瘦燕儿,或者叫"三多就如"。这种全蓝(其实有不同的蓝色,还有一点点紫色)的,我很少画。不过,这件中间的那只蝠,不同寻常,是从皇家飞到咱们百姓家的。帮助飞出来的就是本人。一次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无意中行至西路配殿,看到殿内顶棚上一圈五福(蝠),全是四个翅膀。那就请出来吧!

虎福燕儿。微型。下面三只类似。这几年画的虎风筝多了些,因为夫人属虎。献殷勤呗。

虎福燕儿,还用了点儿金。没放过,因为老伴儿不允许,现摆放在她的卧室。

五虎上将。这只三尺黑锅底五虎燕儿有点意思,是用我在腾冲买的土法造出来的纸,有些自然旧,也好画,就是不结实,还没放呢就戳了两个洞,但飞得好。

七巧板燕儿。我小时候挺笨的,玩不转七巧板。现在不同了,画在风筝上就不怕脑子不够使了。想法是用七巧板拼接成五只飞翔的红蝙蝠,不知道能不能看出来。

这只也就二尺多一点,还做成插接的,有些繁琐。全是考虑好拿出来放飞,骑车挤公交,稍大一些的很难办,插接的就好带多了。

这是出土的汉代长寿绣图案。后面两件风筝用上了。

米字型硬翅长命锁。早就想做一件长命锁造型的风筝,这是个尝试,不理想。在硬翅上不好表现,不提示看不出是什么。

福寿燕儿。这款做过大中小三只。大的六尺,中的三尺,小的一尺。底色用两色蓝绘出长寿纹样。

这只小型米字型硬翅蓝花蝶,参考了中国古建上的彩绘元素,为我所用。

同上,只是个体有三尺了,还装了转眼。在品色蓝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绿色。我喜欢这样的配色。

这只小型彩蝶,颜色简单,黑底色,红云头,草龙纹样,在空中很醒目。

元素脸谱。早在八十年代,就做过类似的,但飞不起来。这次制作,是受到北京长安大戏院门前的京剧脸谱雕塑的启发。想提炼出脸谱的色彩元素和曲线美,在风筝上表现出来。这件经过了反复修改,画了三次,总算飞起来了。

这就是长安大戏院门前的脸谱。

后来又制作了一只小号的,用无纺布,效果略好些。

小猫钓鱼。小时候看过画书,原意是小猫不听话,钓鱼时三心二意,过去用来教育小孩儿的。我反其意而用之,小猫聚精会神,成了钓鱼高手,还发明了尾巴垂钓。

这是改进后的小猫钓鱼。得到风筝界多位高人指点。

飞起来不仅尾巴飘动,旁边的红鱼乱晃,猫眼旋转,耳朵也可以动,够热闹的。从风筝的角度看,这属于不对称,放飞难度加大了。

多软翅螃蟹,也是北京的传统风筝。我设计的这一大一小螃蟹图案,把荷花荷叶花骨朵全分布在风筝上。

这只骨架是风筝前辈绑扎的,面料坏了,我换了新的面料,重新绘画。这种螃蟹属河蟹,谐音和谐,主旋律来了。

本人正在放螃蟹风筝。这款风筝虽然膀条较软,但受风面积也小,故能够吃大风。

倒飞猫,灵感来了,一气呵成,空中效果很好。双腿乱蹬,尾巴摇晃,颇有动感。后来又做了一只小的。看过的朋友都说是飞虎,没办法,飞虎就飞虎吧。

我设计的车马燕儿。参考了汉画图典一书。

前年迷上了微型风筝。别看小,难度挺大。第一次削断了十几根竹条,才找着点窍门。这几只小蝴蝶画法简单,主要是飞得好,有动态效果。

对蝴蝶在空中的姿态。

蓝牡丹微型蝴蝶。

微型蝴蝶。

调头福寿,软拍子。这只风筝的大部分骨架为碳素片,上下结构完全一样,提线在中间有一小段可滑动。放飞熟练后,可通过手动控制它的上下翻飞。算是趣味性风筝。

本来制作的是钟馗,可友人都叫他达摩,因为拿着剑呢!这个软拍子飞得很好。

这是国宝大熊猫啊!飞在空中,憨态可掬。

这只熊猫风筝造型,源自一次旅行,住在东京民宿,桌上有个便签,一下子吸引了我。

熊猫很成功。二三级风飞得好,五级风也能顶得住。

微型金鱼。

微型金鱼。

放飞小金鱼儿也好玩儿。

侯宝林郭启儒有个名段子,醉酒。这件风筝就是根据这段相声创作的。两位演员是活动的,在风中微微摇晃。

一时高兴,我和老友开说,即兴表演,玩儿得那叫一个乐!

接受友人意见,醉酒风筝改成这样了。突出了北京胡同的色调。

软拍子青蛙。浑身布满绿色蝙蝠,取福娃意。一般软拍子为整体或对折,我这件分五部分组合,中间还可对折,便于携带存放。

空中效果。

女娲补天。去年到潼关放风筝,看到有女娲墓,顿生创意,回来就设计,一次放飞成功。

风神。放风筝,得益于风。一次参观"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展览,有了惊喜的发现,她居然临摹了一幅风神!这正是我要寻找的,立即拿下,移植到风筝上。略有些改造。

本以为带着风神扇子那么一扇,风就来了。可出了一身的汗,还是没风。

绿蜻蜓。个体较大,安装了转眼,鼓肚儿,能吃大风。

微型蜻蜓。薄无纺布面料,颜料用的是彩色墨水。

同上

微型蝉,飞得很好。

知足(竹)常乐风筝。运用民间的谐音,"知"即知了,"足"即竹子,把这两样放在一块儿就出活儿了。不过,一般画竹子多是正面,我走了偏锋,选择了竹筒的截面,中空部位正好安放两只活动的蝉(知了)。

这是第一代产品,两个圆圈像眼睛。友人提议变变角度,有点立体感,前面那张就是改进后的竹筒造型。

瞧我那得意样儿。

没头脑和不高兴,软拍子风筝。源于1962年的一部国产动画片,至今记忆犹新。我从动画片里选了几个场景,一是摩天大楼忘了设计电梯;二是把淋浴错装在一进门的大厅内,进楼的人必须带着雨伞;三是空中剧场上演武松打虎,由于不高兴,变成了老虎打武松。把这几个场景拼凑在一块儿,没头脑和不高兴知道错了,吓得跳降落伞逃跑。

雪夜追星。我把花瓶轮廓,作为中式庭院里的瓶型门。主角没露面,而是用脚印儿表现出来。偷偷地跑出家门,向着星星飞奔,融入浩瀚的夜空。

红福黑锅底。这只风筝的特点,五只红蝠是活动的,用线连接,在风中有点动感。

玩儿到高兴处,有些得意忘形了!

红叶,微型。叶子上的蝉是粘上去的,起到色彩点缀的效果。有朋友说蝉不用摆得正中央,有点道理,可以再活泼些。

绿叶,微型。七星瓢虫点缀。

魔方,软拍子风筝。

软翅猫头鹰。是不是有点像佐罗啊?呵呵。

软翅猫头鹰。

这只鹰的骨架是老一辈绑扎的。我加强了膀条,换了面料。

盘鹰。选了个视觉游戏的画面。好玩儿呗。

绿头鸭。多年前的骨架,重新绘画。

狐假虎威。软拍子风筝。卡通造型。非常感谢老友提出改进意见,明年争取进一步完善。

狐假虎威风筝的空中效果。

这是岁末的最后一只风筝,在病中完成,取个名字:云梯上的娃。

云梯上的娃,受透视限制,太小看不清楚,咱们来个特写小屁孩。哈哈,热爱和平的好娃!

好了,能看到最后一张的,都是有耐心有兴趣的朋友,就此感谢了。哦,又有新的创意在脑海中浮现,忙去了,祝福朋友们,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