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铁血老枪 2017-12-29

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方面超过大多数人,就足以被称为人才。在古代,中国的酒文化比较流行,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朋友之间请客吃饭,甚至是皇帝宴请群臣,都离不开酒。明朝永乐年间,藩属国的一位使臣来朝进贡,明成祖朱棣让一大臣去作陪,就问道:“爱卿酒量如何?”大臣非常淡定:“从来没喝醉过。”皇帝高兴的不行,果断让他去陪酒。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该大臣名叫曾棨,出身于江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非常懂事,帮父母砍柴、喂猪。曾棨聪明好学,二十多岁就考中了举人,十里八村的百姓都说他未来能做大官。公元1404年,也就是永乐二年,曾棨背着几件破衣服和些许干粮,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杀入总决赛,也就是由明成祖亲自担任主考官的殿试。

皇帝看完曾棨的试卷后,深深地被其才华所折服,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就这样,曾棨蟾宫折扣,被钦点为状元。之后,明成祖让大才子解缙负责编纂《永乐大典》,曾棨被任命为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解缙。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作为才华横溢的曾棨,诗文、书法无不精通,而且他有一点与诗仙李白很相似,写诗之前总喜欢痛快地喝酒,半醉半醒之间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词。明朝首辅杨士奇曾这样称赞曾棨的诗文:“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锦绣灿然,可玩可悦。赋咏之体,必律唐人。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

据史书记载,曾棨喝酒的习惯,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熟悉他的亲戚朋友,对他的酒量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给他起了个“酒神”的绰号。入朝做官后,曾棨为了防止喝酒误事,只会在下班后独饮几杯,同僚对他的酒量不甚了解。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有一天,某藩属国的使者前来进贡,此人自称千杯不醉,明成祖朱棣认为他太过嚣张,但又不能直接把他干掉,否则就不符合做大哥的作风了。于是,在给使者安排好住处后,朱棣把文武百官叫来,想找出一个能喝酒的大臣,打压一下使者的威风,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千杯不醉。

大臣们面面相觑,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如果在酒场上被藩属国的使者喝倒了,不仅自己会没面子,而且有损大明的国威,搞不好会被贬官。明成祖看到没有一人主动前往,就愤怒地说道:“你们平日里不都挺能喝吗,现在怎么认怂了?莫非要朕亲自出马?”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就在此时,曾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并保证把那位使者灌倒。由于朱棣对曾棨的酒量不了解,就有些担心地问道:“"卿量几何?”曾棨非常自信地说了三个字:“无论量。”也就是从出生就没有喝醉过的意思。朱棣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立马让曾棨去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使臣。

从中午一直喝到半夜,外国使者醉的不省人事,而曾棨却面不改色。直到第二天中午,使者才醒来,但他仍然不服气,又把曾棨叫来喝酒与他较量。曾棨心想:“昨天我一直让你,今天你居然还敢挑战,就不要怪我了。”这一次,使者比昨天醉的更狠,足足睡了三天三夜,而曾棨依旧没有丝毫的醉意,使者对曾棨的酒量心服口服,再也不敢找他喝酒了。

皇帝问大臣:爱卿酒量如何?大臣:从没喝醉过!皇帝大喜:就你了

上朝的时候,明成祖对曾棨大家赏赐,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赞道:“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子棨(曾棨)亦堪作我朝状元。”从此之后,大臣都知道曾棨太能喝,没有人敢挑战他的酒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