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青天的三个铡刀真的存在吗?

 长知识书屋 2017-12-29

三口铜铡真的不存在。因为历史上本没有这样 的记载,这只是一个传说。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包拯其人。我们看电视剧,往往一上来就会有包拯的三口铜铡,铡奸邪魍魉,伸张正义。但是翻开史书看看,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描写。史书《宋史 包拯传》给了我们历史的记忆。不过在这篇文章中,却只字未提三口铜铡。事实是:包拯生于999年,死于1062年。活了63岁。他是安徽河肥人跟李鸿章是老乡。他的名声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清廉公正。

他在1027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做监察御史。他还有在户部当官的历史。他还为国家收税收钱,做转运使。后来他到中央做过谏院的领导,专门提意见,给大臣皇上找毛病。有好多的大臣他都弹劾过。后来他还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高级顾问。所以后人叫他包龙图。再到后来,他到瀛州扬州做过地方官。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057年,他当上了开封府府尹。不过这个府尹并不是他的官职,他只是有这个权力。那时叫权知开封府。 我们对他的了解最多的就是他的这一段历史。其实真正做开封府尹的都一些王族显赫人物,在当皇帝之前往往做这个官。比如赵光义宋太宗,赵桓宋钦宗都当过开封府尹,而其实真正办实事的人在官衔前面都挂上”知“,或者”权知“,比如权知开封府的有范仲淹,包拯,蔡襄,蔡京,宗泽等人。

下面我们说正题,三口铜铡怎么回事?原来故事是这样的,有一部小说有叫《三侠五义》,原来这是清朝作家石玉昆写的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里面就首先提到了三口铜铡,怎么提到的呢?原来在宋仁宗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赈灾,包公就向皇帝诉苦,'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诏。'那怎么办呢,宋仁宗于是就”赏了御札三道“也就是相当于圣旨一般,上方宝剑一样,接下来包公回到府里,言说给了公孙策,公孙策灵机一动,就出了个主意,把御札三道,改为了御铡三刀。然后马上就设计好了样式,接下来包拯上朝,奏请仁宗皇帝批准,最终制造完成了那后世流传的三口铜铡。另外,这部书还规定好了,在行刑时,王朝掌刀,马汉卷席捆人,张龙、赵虎抬人入铡。这些自然是小说中的演义,在真实历史中是没有的。陪伴他的既没有张龙赵虎、王超马汉,也没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

史载,包拯在任上刚直有名,连权贵宦官都怕他。他不爱笑,人们说他笑比黄河水清都难。小孩子和妇女们都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那是因为在51岁时他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因为他执法很严,人们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把他比作阎罗,怎么能感情用事呢?

他的故事在他死后就广泛流传了。《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可以说是最早的宋人创作的包拯断案故事,而元杂曲里也有大量包公戏,如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而到了明代有安遇时的《龙图公案》,清代的《三侠五义》时,包拯的形象丰满多了,三口铜铡,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开封师爷公孙策,展昭、白玉堂等人就都出现了。他代表了清正廉洁,人间正义,能为民做主,也许这是人们喜欢他,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好了,关于三口铜铡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关注我们:发现历史,天天一个故事。谢谢大家,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