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DS2017教育管理研讨会丨孙子林: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创新与实践

 渐近故乡时 2017-12-29

编者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017年8月11日~13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7年教育管理研讨会在具有“天下文枢”美誉的南京紫金山庄成功举办。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孙子林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的精彩演讲,并接受了《国际糖尿病》的采访。


孙子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孙子林教授专访 来自国际糖尿病 16:48

听音频的时候,可以继续浏览本条微信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开展的初衷


  尽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不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它是重要的特征性微血管并发症。糖网可以通过眼底识别,容易被发现。糖网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失明,失明影响心理健康,从而严重降低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网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危害都是值得重视的。根据目前中国的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30%~40%伴有糖网, 中国1亿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约3000万糖网患者。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主要具体内容及其目前的进展状况


  糖网作为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可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失明。糖网的筛查工作与可防可治性是密切相关的,无筛则无防。目前,中国糖网筛查率较低,约不到糖尿病患者的10%。筛查率低,防治率自然就低。很多患者就医时已经接近将要失明的地步,严重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这种无症状的并发症应进行早期的筛查。


  我们这次工程的目的就是提高筛查率和防治率。筛防工程要具体实施到社区医院和各个医院的内分泌科及眼科,形成网络化合作。基层医院和内分泌科负责筛查以及糖网的一、二级预防,眼科负责糖网的诊断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患有糖尿病但尚无糖网,此类患者要积极进行防治,避免糖网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患有轻微糖网,此类患者要预防其进一步演变为严重性糖网即威胁视力的糖网。威胁视力的糖网有三种:严重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变性。三级预防是指已经患有威胁视力的糖网防止其失明。三级预防要靠眼科去做一些针对性的治疗,例如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术以及雷珠单抗注射,这三种治疗方案均有助于防止患者失明。我们糖网筛防工程希望实现“五个一”:在三甲医院层面建立100家糖网筛防中心, 在这100家筛防中心中间评选10家糖网病筛防示范中心,全国县级医院层面建立1000家糖网筛防示范单位, 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建立10 000家的糖网筛查工作站, 希望在第一年能完成100 000例的筛查。这个工作是借助互联网实施的,内分泌科和基层医院只需要一部眼底照相机和一名培训过的眼底照相人员将相片传递到云端,会自动传回筛查报告,这样能克服眼科医生资源不足的障碍。


  目前已经有100多家的医院能够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第一轮的评选已经选出23家糖网筛防中心,已经完成了47 000例的筛查。关键问题是如何把筛查转换为防治,在已筛查的患者中,糖网患病率大约40%,约有20%需要转到眼科进行治疗。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强调了内分泌科和眼科的分工协作机制。我们这个项目是在内分泌科专家和眼科专家共同合作下进行的,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和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共同发起。该项目特别强调内分泌专家和眼科专家的合作,内分泌科主导筛查与早期预防,眼科主导诊断和治疗,这样明确的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筛查率。过去眼底照相机都放在眼科,内分泌科不一定能够主动把患者介绍到眼科去筛查,等到患者去眼科进行诊疗时一般都为时已晚,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现在内分泌科就可进行眼底照相,可以保证筛查率。第二个创新点是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阅片技术有助于提高筛查率, 而且可以保证读片的标准化,是IT与医疗行业的跨界合作。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