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赋文写作

 昵称413468 2017-12-29


编者按:

12月21日,“汾酒杯·山西赋”赋文学大赛采风团一行来到山西汾酒集团进行为期一天的采风活动。大赛组委会、评委会部分成员、参赛作者代表和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现场观摩与座谈会两部分组成,座谈会上,大赛评委会执行主任徐建宏就当代赋文写作做了发言,并写下了这篇文章。









大赛评委会执行主任徐建宏在座谈会现场

当代赋文写作

一、赋文写作的现实需求

听起来,写古诗做赋文,好像是古人的日常状态,而今天的我们,有的写一些新诗,略等于分行的文字;有的人虽然也写古文题赋,然而大部分都看不下去。而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时地有这方面的需要,比如修史撰志、开业庆典、铭盛记事、生老病死等等,很多场合都需要一种古典雅致的诗文来烘托气氛,点缀悲欢。于是,赋文写作就成了一种现实需求。

赋,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支奇葩,自汉赋成型以来,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汉赋讲究文采和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质,深受人们喜爱。赋文学的传承延续到当代,仍然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文学表达形式。

山西是历史悠久的文学大省,从汉唐到当代,文学大家灿若星辰,数不胜数。在赋文学领域,山西河津人氏初唐四杰的文学家王勃可谓其中之翘楚。

在当今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格局中,如何发扬赋文学的优良传统,使之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挖掘山西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讴歌正在发生的新面貌新气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突出的任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赋文写作才成为了我们今天的一个话题。汾酒集团作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知名企业,才牵头组织举办

了此次山西赋赋文学大赛。

有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就有了这么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参加大赛,并寄来了林林总总的作品。

下面我就从评审委员会的角度,简要地点评一下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本次大赛作品点评

本次大赛启动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便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大赛指定邮箱。从来稿数量看,总量在一千多篇,而符合要求和规范的作品,约有三百多篇,基本上与预期的效果一致。而题材与格式却是千差万别。总而言之,符合征稿要求的稿子约占来稿总量(目前)的四分之一强;而其中可以入选的稿件,又占合格稿件的接近三分之一强。

收到这些稿件后,经过细心的筛选和甄别,目前达到入选标准的稿件大约有接近200篇。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又把其中能够代表参赛作品最高水平的部分赋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外展示和推送,目前已经推送了四次共计24篇。根据来稿情况,预计总推送量将达到60篇。

纵观全部来稿,发现有如下特点:

1)大部分稿件以《山西赋》《汾酒赋》《汾水赋》为标题抒写。这样的赋文又分为三种情形:A、以《山西赋》为标题的作品,在开始阶段基本上没有可用之稿,因为作者没有吃透征稿要求,而且多数是初学者;或者是写作多年而文字功力达不到水准者。当大赛进行到目前阶段时,逐渐发现了一些精品,并进行了推送。总而言之,此一题材很难把控,非大格局者和博学者不可为之。B、以《汾水赋》为标题的作品,多数只能描摹汾水的某一侧面和局部,难以把河流和历史文化以及家国情怀等贯穿起来,所以也少有精品。但是第四次推送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篇质量上乘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但愿以此为标题的作品会源源不断地出现。C、以《汾酒赋》为标题的作品,则佳作较多。无论高手俗手,参赛作者皆对汾酒历史与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外省作者的赋文,文彩飞扬,内涵丰富,由此也可见汾酒这一品牌在全国及海内外的历史和现实影响力。更为意外的是,这个题材的作品,几乎占到了全部参赛作品的一半以上。

(2)以地域或行业为标题内容的赋文,虽然数量不足三分之一,却是精品和高手云集之处。截至目前(12月下旬),有十几位作者显示出了非凡的文字功力(其中有《汾酒赋》作者)。他们的赋文,在国内同类题材的文章中,目力所及,当属一流。

3)与大赛组委会的预期相比,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质量,绝对超出了想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再一次验证了我们日常所说的那句话:学术在乡野,高手在民间!那些从简历上看丝毫没有惊人之处的普通作者,其实际所具备的写作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某些专业作家。由此也早早奠定了这次大赛高水平高品位的基本格局。

再以评委会的目光来看,下一步的评选工作将比较费力和艰难:因为精品不少,有些赋文的差别只是表现在风格和方式上,而不是内涵的深浅和文字的高下上。接近精品的一些赋文,高下只在伯仲之间。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期待并相信,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大赛的征稿邮箱中。

三、赋文写作的七大要素

在阅读古代的经典作品时,我们常常看到一篇篇美不胜收的赋文,比如《古文观止》中的一些篇章《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等等;而在当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读到今人写的赋文,有些很精彩,有些却不怎么样。

那么,一篇好的赋文,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素呢?根据我的阅读体会和写作实践,认为有以下几条:

(一)是题材的把握。

除了主观上有感而发要去撰写的题赋,一般意义上的赋文都是命题作文。这时候,就要认真领会题材的现实要求,需要表现什么,必须表现什么,而不能主观臆断,自以为是,自行其事。有些人包括一些很有名望的作家,平时也不钻研此一题材,而当有人求到名下时,却妄自尊大,毫不含糊地接下了活,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写得不伦不类,毁了一世名节。题材的把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通盘考虑一下整体布局,做一番大体的构思和谋划,严格按照主题所需,厘定所写内容。

(二)是行文的立意。

立意就是意在笔先,要把行文的格调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比如,现实题材的,就要依托已有的素材,根据需要,有个基本的谋划;抽象的、抒情达意的,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的积淀,进行抒写的定位。做好了这些准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三)是词语的质朴。

最好的文章,语言都是质朴无华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文言赋文虽然要求尽可能典雅唯美,但一定要让大多数的人都能看懂看明了。翻开我们的经典古文,即使是一千年前的文章,也是明白如话的;那种雕琢字词而使文章诘屈聱牙的文风,只能证明作文者的内存不足和故弄玄虚。

(四)是修辞的韵脚。

古典诗词讲究平仄韵律,赋文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也有韵脚的要求,通篇一韵,一段一韵,一长段转两韵等等,在传统的教科书上,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定义,全在于我们自己读书品味和悉心体会。很难想象,一篇文采㶷丽的赋文,通篇没有韵脚或者韵脚错乱,只能让人不忍卒读,弃之而后快。韵律的美体现的是结构和文气的美,如同人的身材和步伐,端庄铿锵,不可缺少。许多人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押不押韵无所谓,只要文采华丽就行,这是十分错误的。

(五)是内涵的锤炼。

所谓内涵,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实质。有什么样的个人修养和境界,就会在文章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内涵,文如其人,文如其心,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内涵一定要隐藏在行文的抒写之中,而不能外露和直接抒发。这个道理,在任何文体中都一样。

我们常常看到当代人写的一些文言文,之乎者也地写了一通,却发现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来。这说明他只是十分费力地鼓捣了半天词语和语法,已经没有能力顾及写作的本意和目的了。

文章的内涵就如同一个人的修养,是整体性的、无处不在的,它贯穿始终,浑然一体。

(六)是撰者的格局。

赋文完成之后,读者通过阅读,能感受到作文者的格局,即是否有担当、是否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否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至高点上,等等。而这样的特质,必然是作者一以贯之、日积月累形成的坚硬的内核,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急就和聚集的。文章品位的高下,就在这里体现。古人所说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是文风的拟古。

作古文必须拟同于古文,这是许多人容易忽略的重要节点。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文章,虽然形式上是文言文,而内核却是现代散文,它用非常笨拙的表达,把白话文改编成了文言文。这是一种十分浮躁的写作行为,其根源在于急功近利、自以为是。

要做到文风的拟古,必须经常阅读和使用古文,天长日久,揣摹玩味;浸淫其中,乐此不疲,直到写出的文章一如出自古人之手,文辞,语气,起承转合……基本上融为一体。这样的文章,才能让人读了之后,产生古今同况的唯美感受。

其实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写的赋文,都必须符合以上这些要素。只不过对于古人而言,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习染浸润之既久;而今人则必须主观上加强这样的训练,使之成为下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现代条件下,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2017年12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