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列国犬牙相错表札记10

 金色年华554 2017-12-29

浙江省

 

浙江之嚴州(今浙江建德),江南之徽州(今歙縣),兩地均溯新安江而上,兩地謂均屬呉地。由吳地之嘉興去兩地,必然經過杭州,如果认为杭州屬於越國,越國此地豈能孤處孑立于呉地之中。故杭州在春秋時,尚荒僻,為兩國莫居之地,所以越之侵吳則徑直侵入笠澤(太湖南),吳之敗越窮追至㑹稽(紹興南)。因此,杭在吳越之間,無藩籬之限。因此,杭州为边境,兩國兵争蕩為墟莾,杭湖二府春秋時尚未開闢,自越之㑹稽至吳之檇李三四百里曠無人居,不在版圗之內,杭近海,自唐以前尚不宜稼穡。李鄴侯為刺史,開西湖為六井以溉田,民始樂業,况春秋當日乎。

(大凡割據兵争之世,兩國俱各逺斥堠以自保,所以中間多棄地,不止春秋時吳越。魏曹操與吳分境欲徙淮南民,而江淮間十餘萬衆皆驚走入吳,其地遂空,今淮安府之淮隂、射陽、鹽瀆三縣及揚州府所屬諸縣,凡四五百里之地,三國時俱廢不立。至晉平吳混一,太康元二、兩年復置郡縣,曹、孫分境時且然,足知春秋時之吳越矣。)

 

勾踐初歸越,吳封以百里之地,東至“炭瀆”,西至“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葢不得有浙西之地也。後又増其封,東至于“勾甬”,西至于“檇李”,南至于“姑末”,北至于“平原”。越絶書作“武原”。縱横八百餘里。據此則嘉興全境吳皆棄之以予越,而杭湖二府其為越地可知矣。厥後呉越戰争常在太湖,近吳國都之側,豈非以杭湖已屬越,無藩籬之限耶。

 

春秋、國語、越絶諸書“檇李”、“禦兒”、“平原”三者,皆在嘉興一府之地。語兒(又稱“禦兒”):吴越边境。葢自呉越兵争,三江播蕩,地荒而不治,民徙而失業,數百里之間,靡然榛莾,可見春秋當日嘉興實為吳越分界,所以戰争多在夫椒、笠澤(两地均太湖南)。唐人詩所云“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石門:石門鎮為越之禦兒地。國語越地北至于禦兒是也。吳人纍石為門以距越,即其處。盖吳越分界矣。

 

越國國度:今紹興。史記“少康封庶子無餘于㑹稽,以守禹祀,號于越”。越國即㑹稽郡治山隂縣也。

 

檇李:今嘉興縣南,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檇李。吳越春秋:“吳王夫差増越封西至于檇李”,然則與闔閭戰時,越境猶未能至此,檇李當為呉地矣。

武原:也稱平原,在檇李東側,皆在今嘉興。

 

勾甬(甬東):即圖中“鄞”定海縣故海中洲為越“甬東”地,一名“勾章”。哀二十二年越使吳王居甬東。

 

姑蔑:國語“越地西至于姑蔑”即此,哀十三年越伐吳,王孫彌庸見姑蔑之旗。





江西省

豫章:南昌非為呉之豫章地。春秋時豫章未嘗屬吳,且南昌亦並非豫章地。按定四年吳入郢傳“呉舍舟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以為吳地據此。今考闔閭之十一年為定公之六年,在入郢之後,吳始伐楚取番,番在鄱陽湖之東。南昌在鄱陽湖之西。入郢時呉尚未得鄱陽,豈能先取南昌之地。左傳豫章凡六,見其地極廣,均非今日之南昌。

 

番(“鄱陽湖”):鄱陽湖為吳楚邊境。今鄱陽縣為楚之東境,昭王時吳伐楚取番為呉地。

 

餘干(“餘汗”):鄱陽湖南邊。為越之西境。淮南王安獻議曰“越人欲為變。必先田餘汗界中”。葢今餘干縣以東皆越地矣。

 

四川省

巴國:從周武王伐殷,善歌,前歌後舞而入,因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桓九年巴人使韓服告于楚。江水逕其城南,三折如巴字,因名。封境極逺,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至漢中,南至黔涪,地當秦、楚之交。文十六年從楚人、秦人滅庸,始見經。戰國時稱王,為秦所滅。

 

庸國:文十六年楚侵庸,與庸遇,裨、鯈魚人逐之。(魚,庸邑)漢置魚復縣,屬巴郡。公孫述號曰白帝城。先主改為永安。唐改此地為“䕫州”(實際上,真正的䕫子國本遠在湖廣歸州之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