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他把镜头对准苏州

 苏迷 2017-12-29

 2017年正值苏州古典园林入选非遗20周年,9月25日上午,在姑苏区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有一位叫陶克明的老伯将自己40年来拍摄、收藏的园林老照片带到社区展出,虽然下着大雨,依旧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观赏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据了解,陶克明保存的这套照片,拍摄年代最早的是上世纪30年代,拍摄时间最近的也是20多年前创作的,总共有近百张,他希望借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把自己精心保存的这批园林影像档案资料捐给苏州市园林局,为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尽一份力。在陶老摄影日常中,清晨4点出门,骑自行车去附近园林采风、拍照,之后再去上班,下班后留在暗房选片,冲印,直到12点。陶老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摄影创作,他的相机也从老式胶片机海鸥4b、珠江350,再到富士、尼康的单反机。

  40年来,陶克明记录了苏州城市各个角落的变迁, 1984年他受邀拍摄能反映苏州建设发展成就的影像素材,将交通发展与苏州元素结合,他选取了“宝带桥”这一代表景观创作了《双龙戏水》。陶克明镜头下的宝带桥,京杭大运河舟楫如梭,两只小轮船拖着长长的船队南来北往,桥北两岸田陌相望,一旁的公路桥上偶见几辆汽车和自行车,远处则是隐约可见的厂房和村舍,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乡苏州的真实写照。如今公路桥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汽车洪流,才更显老照片的史料价值。

  老人也要有梦想。陶克明坚持40年摄影的爱好,最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件事唤起了笔者对老年人梦想的关注。老年人的梦想是容易被忽视的,然而,就像上文的陶克明那样,只要心态不老,只要信念不消,脚步就不会停滞。善小而为积跬步,活得充实。以自己之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中华儿女历经沧桑,如今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老人们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追逐梦想出发,圆梦指日可待。

  陶克明40年镜头下的照片光影,也把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程展现出来。从小镜头看大发展,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话题,党的历史是发展的历史,与近一个世纪里中华民族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的历史熔铸在一起,历经苦难才能成就辉煌。我们也从中看出,我们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今天,中华民族面向全面现代化,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陶克明坚持40年用他的镜头记录不同时代、不同年份苏州人的日常生活,每天一点点的坚持,造就了40年的摄影成果,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40年间,改革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横贯神州大地,40年的光阴让中国变得强大、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陆晨)

(责编:耿雅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