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文坛大家悄然走进呈明书店 谈了一个直指人心的话题·······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12-29

关于作家李敬泽,坊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文学青年进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因为李敬泽更为人所知的身份并不是作家,而是著名评论家,曾任“国刊”《人民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在《人民文学》任主编期间,太多的青年作家都曾得到过他的推荐和指导。



虽然祖籍山西,目前生活在北京,但李敬泽与石家庄颇有渊源。1973年,他们全家搬到石家庄,其母在出版社工作。李敬泽上学早,还跳过级,初高中都在石家庄二中度过,16岁参加高考,便拿了个河北省文科状元,顺利进入北大中文系。


这次回到“第二故乡”宣传新书《咏而归》,李敬泽首先提到的,就是没想到石家庄还有这样一个“高大上”的二十四小时书店。28号下午,“李敬泽《咏而归》读书分享会”在温暖舒适的呈明书店悄然进行,李敬泽与河北作家刘建东、评论家金赫楠以及数十位读者一起,度过了一段“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般的舒畅时光。




“闲聊”《咏而归》


《咏而归》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在书中,李敬泽仿佛做了一次春日里的漫游,他以春秋先秦的历史为主,穿过《论语》《诗经》《春秋》等经典,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



据李敬泽介绍,之所以将新书定名为《咏而归》,源自《论语》中一段著名的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话讲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们闲坐,弟子们的志向都很远大。最后,曾点说了他的志向——“现在是暮春时节,我只希望能和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小童子,到沂水沐浴。” 曾点的志向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孔子听后很是高兴。



“焦虑是一种病”


在活动现场,李敬泽老师主要围绕如何读经典、如何处理入世与出世、现代人如何不焦虑等话题,与嘉宾和读者展开互动。他说:


中国人是最爱发牢骚的。“天下皆醉我独醒”,别人都是糊涂虫,只有我是明白的。实际上这个牢骚,或者说这样一种东西,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我觉得是病,也不符合真正儒者的精神。


在孔子看来,“咏而归”就是最好的境界。这样的一种境界里,肯定是不拧巴的,肯定是不焦虑的肯定是一群人行走在山河里,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心是敞亮的,没什么怨气,充满了一种坦荡、温和、宽裕的气息。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这句话,最喜欢曾点的这个说法?他认为生命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其实是我们中国传统儒家特别向往、特别推崇的一个人生境界,也是很难做到的。现代人很容易就变得牢骚满腹、面色凝重,一幅痛不欲生的样子,很难达到“咏而归”的状态。



有时候我早晨起来照照镜子,就觉得镜子里这张脸实在是没有什么春风,一脸的焦虑,一脸的着急。你问我为啥急,我也不知道。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活得太急促,莫名其妙地着急,很多知识分子甚至都是一脸的“秋风”。如果说我们能从传统里学一些东西,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修出这种“春风”来。



“呈明版”《咏而归》


除了对谈、闲聊,当天的读书分享会现场还有配乐朗读、读者互动、签售等环节,呈明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咏而归》的世界,物我两忘——


女声朗读《咏而归》之《独不可以舍我乎


专注倾听


“来张特写”


读者提问


现场签售


与签名留影

如果你也喜欢读经典,如果你也是一个“焦虑的现代人”,不妨与李敬泽老师一起走进《咏而归》的世界,借古人之思,发今人之悟,学习安顿自己,为心灵找到寄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