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圣地北武当山——山西方山/列国志

 金色年华554 2017-12-29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 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北武当山小金顶建玄天真武庙,并有壁画、石刻多处。

 


北武当山也叫真武当。相传,净乐王太子玄元14岁时诚心修道,经过42年风风雨雨的磨炼,在湖北武当山修成正果,被封为北方正神,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为北方正神之后,真武大帝就决定在北方寻找一座山作为行宫,为了寻觅这座山,他先后99次游历北方,当他第99次游历北方时,一日他驾祥云来到吕梁地区的关帝山区,发现有一座山雄踞于群峰之间,顿时心中一亮,赞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于是便用两手指捏住顶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顶顿时就升高了99丈,远远高于四周群峰,他高兴地说:“又一武当山兮!”从此北武当山正式得名,并一直延用至今。

 


北武当山主峰四周几乎都是陡壁悬崖,只有一条人造“天梯”可攀。来到山脚下,过五里黄土、五里沙路,便是1450余级就山凿筑的石阶,凡险峻之处,设有铁索扶手。石阶一线叠置,从下仰视,宛如“天梯”。游人攀登,每一步都可听到悠扬顿挫的“石音”,形成独特的“石乐”绝景 。沿着石阶 ,奇松异石、庙宇石刻,掩没在葱郁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间点缀,相映成趣。

 


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相传神龟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战,神龟节节败退,青蛇步步紧逼。其时,恰逢真武大帝返宫,见状,轻轻用手指一点,龟蛇便动弹不得,从此永久停留在这里,成千古一绝——“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令人心悬,所以又称风动石,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

 


最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擎天探海松”,其松立于石阶半道,树身技分两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顶登南天门石阶,旁边陡崖上刻有“乔松”二字,据载为清代道光年间永宁州牧王继贤手迹。现存乔松树桩直径近一米,可以想见其昔日雄姿。

 


北武当山海拔1437米,景区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0%,栗子、苹果、柿子、核桃及橡、槐、漆等树木遍布山野。山中还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材,如何首乌、当归、荆芥、薄荷、山参、红花、枸杞等。呈垂直分布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随季节变化,给北武当山披上了“春粉、夏艳、秋红、冬白”的盛装。登临武当之巅,一览众山,但见远山苍茫,松风扑面,白云飘逸;只闻松涛阵阵,山泉潺潺,鸟语唧唧,似琴弦轻拨;夏秋之季,如晴空万里,金顶之下,丛林景观相间,似七彩织锦;白云远处,群山连绵,犹如万龙翻腾,极为壮观。

 


北武当山不仅自然风光绝妙,而且渊源悠久。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以后随着岁月嬗递,多数庙观都经过多次毁坏和修葺。其中仅明万历年间,就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当时汾州府庆成王尤敬真武祖师,不惜花费巨金将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阶,并将早已圮毁的玄天大殿修复一新,龙王山遂改称北武当山,一时鼎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北武当山古庙会期。其时,玄天殿前,香烟缭绕,风景区内,游人如云。据史载,唐朝时就“朝山进香者年复一年,久盛不衰”。随着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游人更是络绎不绝。北武当山道观现有道人十多个,观内存有泥塑、壁画、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当代文人学者登临此山,无不题词作画。先后有许德珩、启功、周而复、方毅、臧克家、溥杰、冯其庸、王朝闻、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纂述作文,留下千古佳作,更添武当风采。

 

左国城遗址

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境内,古城坦南、北、西环岗而筑,东城坦沿山脊线而建,周围城池均为内外两层。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该城居高临下,可谓城坚地险,从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堪称离石以北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左国城内城西北残存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在城内和夯土层中,曾出土部分先秦掏片、瓦片、青铜器皿等,这些都充分证明该城是春秋战国时所筑。

 


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战国,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于此并就此建都。独特之布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弛名全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都。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珍贵的历史遗产保留至今,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2006年5月25日,左国城遗址由省级文保单位晋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在山西方山通往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时光流逝,历史仍清晰地记录着这位流传千古的清官事迹。目前,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方山县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93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两江直隶总督等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

 

于成龙故里

于成龙在任几十年的日子里,都始终保持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被广大人民群众泛称为“于青天”、“于青菜”、有事例为证,在罗城连任县令六年多,离任时穷得连路费都没有。黄州八年,于成龙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直到后来当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他仍布衣蔬食,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

 


康熙十七年间,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正值清廷为对付治湾郑成功抗清势力而实行“海禁”政策,当时清朝统治不顾连年民祸,民不潦生,常以“通海”罪名被抓入狱,使许多良民受到牵连,出现了一桩又一桩的冤案。于成龙到达此地后,不顾重重阻挠,主张重审,使无辜民众免遭残刑而释放,并发给贫困者回家的路费。于成龙亲民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痛恨贫官污吏,凡所到之处,贫官污吏闻风丧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于青天”。于成龙在离任时,广大群众遮道相送,以泪相别。他死后,江南民众“巷哭罢市,家绘其像以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实天下第一廉吏”。

 

山西省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南阳沟森林公园

森林植被覆盖总面积为57369亩,木材总蓄积量658202立方米,是。树木种类繁多有100多种,其中以油松、杨桦、落叶松、云杉为主,兼有灌木丛为辅。山中野生动物珍禽异兽随处可见,有1000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有金钱豹、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牦牛、狼、狐狸、鹿、狍子、山猪、蛇等。山上野生中药材有1000种,有上百种名贵药材:人参、灵芝草、沙参、鸡头参、党参、猪苓、黄芩、芪、柴胡等,山上一年四季山花烂熳、花开花谢,异彩纷呈。


 

南阳沟森林公园呈东南方向的峡长谷地,两边排列着两座山脉,就象一对夫妇头向东南,脚向西北横卧于此。南阳山庄、塞北五寨(伏虎山寨、任家峪知青山寨、卧龙山寨、南阳山寨、新窑山寨)就象六个婴儿卧在怀中,南阳天池之水终年哗哗地流淌,仿佛为婴儿们啍唱着一曲眠歌。

 

庞泉沟风景区

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关帝山中,位于方山县北十公里处与交城交界。山高林密,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野兽出没。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为全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

 

南村古城遗址

汉代为县治,晋代为左国城。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古城坐落在四周陡峭的黄土原上,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古城形制特殊,为适应自然地埂条件和军事防御措施的需要,城址平面布局在国内实属罕见,城外西南边有北川河及其支流,远眺城周的东、南、西三面被土丘陵环绕,唯古城之北,地势开阔而低平。古城最外围周长为9932米。此外战国的皋狼城遗址位于中部,汉代的皋狼县和晋代的左国城是在战国邑的基础上扩建的。出土文物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双耳平地瓶、杯、石铲,龙山文化的灰陶碗、罐,战国时的铜镞、陶鬲、瓮,汉代陶壶、罐等。


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战国,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于此并就此建都。独特之布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弛名全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都。从考古价值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灵活多变的布局赋予古城严密的攻防能力,远山近山互为一体,进退自如,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技能。二是对于研究刘渊政权之兴衰,深入细致地考证匈奴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佐证。三是作为数代经营之城址,深埋于地下的街道、衙署、民居等蕴育着强烈的历史韵味;不断出土的以仰韶文化彩盆为代表的一批文物,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光芒。

 

大武木楼(观音楼)

位于方山县大武镇街中心,创建于明代景泰四年(1453)。楼高3层,18.5米,三檐十字歇山顶,黑色玻璃瓦剪边,布瓦覆顶,楼体呈四角形,有三间宽敞的木屋相连,二层设平座,四面通彻;一层矗立十六根精雕细刻的木柱,其中四柱通天,四面敞开,成为十字通道。楼檐下斗拱七踩,平座斗拱五踩,单翘双昂、内有塑像十七尊。整个木楼建筑由大小三千二百个木件构成,重170吨,顶部有黑琉璃部件,底层顶部饰有八卦形如意斗拱藻井、木楼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结构严谨,美观大方,是保存完好的明代木建筑。

 

方山抿尖

那个圆圆的架构是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抿尖拍子为铁制或铜制,呈凹形,平面上开密密麻麻排序整齐的小孔眼,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合缝,否则不能操作。

将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边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尖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水锅里,煮熟用漏勺捞在碗里,加土豆条与各种调料食用。

 

方山莜面

莜面和莜面栲栳栳的做法不同,是当地很地道的一种吃法。在光滑的面板上将小莜面搓成一条条的(像圆面条),上蒸笼蒸约10分钟左右,取出,拌入西红柿酱或者再用土豆丝之类的蔬菜配着炒,风味十足。

 

方山枣糕

用黄软米面、红枣、玉米面混合蒸制而成。色泽金黄,绵软香甜,结构严密,不易散热,健胃强身,食后回味无穷。老区人民适逢喜庆的日子,总要准备这样一份寓意节节“糕”升的佳肴。

 

方山油糕

和枣糕原材料一样,都用黄软米面。不同的是,枣糕里包的是红枣,而油糕里包的是红糖。黄金身子、黑红心。吃起来很有韧劲,吃到油糕“肚子”中间,会有甜甜的、健康有益的红糖流出来,小心烫嘴哦!那也是逢年过节,当地人必备的一种食物。还会给亲朋好友互送,寓意“节节高”。

 

方山凉粉

是用土豆淀粉制成的,别具风味的一种小吃。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凉粉的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

 

方山碗团

绝对的当地招牌小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而得名。多冷食,切条、刀扎均可,以蒜泥、辣椒、醋、姜沫、香油为调料,在碗中用刀划成斜四边形,以稠辣椒酱为主,吃起来坚韧、醇香。

 

方山哈楞子

把土豆上锅蒸熟,去皮后压制成土豆泥,加点白面、淀粉,揉成团,再上锅蒸熟,蘸炒西红柿酱、醋,再加一点芝麻粉、香菜、葱,拌起来吃,又软又有韧性,也有佐料的味道提升。我们当地人民把土豆的开发绝对的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