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心宽天地宽,心安处处安

 李涣 2017-12-30

问:每天怎样才能收到这样免费的好文章呢?

宽恕别人,放过自己

这位拿苏轼的性命全然不当回事的人,是苏轼的昔年好友章惇。

苏轼被贬儋州之时,身为宰相的章惇,还下令不许苏轼在官舍居住,苏轼只得借草房栖身,两千多日的凄风苦雨,备受摧残!

东坡在惠州,做诗曰“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京师,章惇嫌老朋友在逆境中仍能快活,就再贬他到昌化。

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章惇把苏轼贬谪到几千里外的蛮荒之地,其实就是要置朋友于死地了。

这样的迫害,无论放在谁身上,只怕也不能释怀吧,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曾经饮酒赋诗,携手同游的好友。

苏轼遇赦北归之时,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而苏轼在回信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这样的迫害,被苏轼一句“更说何益”轻描淡写地带过,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他还给病中的章惇寄去药品,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他把所有的苦难默默忍受,却把宽容与爱留给了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敌人。

他心里是有光的,他不愿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仇恨上,既然已经离开蛮荒之地,若是心中对仇恨念念不忘,那自己遇赦北归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是换一种受苦的方式罢了。

一个人心底宽阔,肯宽容别人,内心自然平和阳光。除了仇恨,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宽恕别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精神归宿,便是有了自己的故乡。无论何种逆境,他都知道自己该立足何处,走向何方。

苏轼自己也曾挣扎彷徨,无论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寂,还是“何时忘却营营”的愤懑,他都熬过来了。

离开了朝堂,他却在田间地头、屋舍学堂,有了更多的领悟,有了更多的牵挂。济世救民不只是在奏表里,也在点滴的行动里。

他把自己的根扎下,救助婴儿,教化百姓,兴修水利,植稻种桑。

但有所爱之处,皆是归宿。但有牵挂之处,都是心灵可以栖息的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