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国的基础在于德 126--《...

 生意盎然 2017-12-30

4.德善、德信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十七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三章“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5.无为而治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社会风气,慈俭不争

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约法规章

圣人之道,圣人治国,不是乱作好人,不是自由放任,而是以道治国。

无为就是天道之为,天道之为就需要举低抑高,这就是政府的管理职能。

政府的管理职能必须遵循正道,公平、公正、公开,严格。

(1)德善德信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2)有德司契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符合民意的契约和法律,是社会行为的普遍规范。

社会管理的职能就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抑制豪强,扶助弱者,使大多数百姓都活得下去。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国家的领导人非常重要,老子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路线问题,路线正确就会意见统一,群众拥护。路线错误,群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3)严格执法

对于违反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和人依法治之,对于严重违法者严重处理之。

对于严重违法之人进行严肃处理,就是善待守法群众。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德政,提倡德善、德信,“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只用了少量的篇幅来讲述法令。我们就可以理解老子的以德为主,以法为辅,有德司契的治国思想。

有德之法是为善法,无德之法是为恶法。

善法会导大多数人向善,恶法会逼大多数人造反。

严格执法是在德政的基础上对犯罪分子惩罚,只有在德政的基础上严格执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正常的社会需要法律,有法可依,有刑有杀,但不是滥法枉法。

法律是德政的补充,是德政的辅助手段,是德政的延伸, “有德司契” 才是正道。

不能靠法令滋彰,更不能靠以法治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