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弹百遍,其韵自现

 北斗书斋 2017-12-30


云水流觞 - 魏胜宝 来自七弦古琴网 04:5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读的少了,难以理解其中奥妙,只有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忽然有一天,就明白了书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见解,那一刻,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的一个典型例子。没有一定量的堆积,质是很难发生变化,这在练琴的时候尤为突出。


有琴友反映练琴练了很久了,一直没有韵味,很涩很枯,说是“难听”也毫不夸张,这里就很奇怪了。一般而言,琴弹得久了,自然熟能生巧,不说达到什么级别,至少连贯性,旋律节奏什么的就能把握好了,不会出现这样问题的。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位琴友虽然从学琴的时间比较早,但弹琴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不连贯,就是想起来的时候就去弹一会,想不起来就不弹的那种,一个星期可能加起来,弹的时间也就是个把小时,这样的话,确实效果不是太明显,即便弹了几年,可能也并不尽人意。




弹琴的过程中,最怕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全凭心情。高兴了,就弹一会儿,不高兴了,几天都不摸琴,这样,再好的天赋,再好的基础也会荒废的。弹琴,需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每天不管发生什么,至少留一些时间给琴,尽管有时候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但至少保证能摸到琴,接触到琴,弹一小会儿。人的身体是有记忆的,间隔越短,记忆越强,间隔越长,记忆越短,时间太长,往往就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当然,也有很多琴友好高骛远,学会弹一首曲子之后,就立马学习新的曲子,老的曲子还没有弹熟练就追求新曲子,结果往往是贪多嚼不烂,没有一首精通的。




弹琴,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练习的,是需要花大量时间来重复的,一首曲子,需要千百次的弹奏,才能熟练掌握其中奥妙,轻重缓急,吟猱得当,这可不是一遍两遍所能达到的。虽然说这个过程有些枯燥,但却是必需的,就如登山一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上,重复又重复,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才能登上山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重复得多了,感觉就来了。弹琴更是如此,只有弹得多了,弹得久了,韵味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出来。


琴弹百遍,其韵自现,弹过的琴友都知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