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有自我意识吗,你们知道自己是机器人么?” “那我问你,你们人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机器人呢?” “因为我们出局了......” 推上神坛的未来公民01 人类未来总有一天,会向机器人行乞?《纽约客》杂志近期封面毫无征兆地直抒胸臆——不久将来,人类的工作机会或被持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我们终沦为流落街头的幸存者。 钢铁侠们大行其道,连宠物狗都在“翻版”面前败下了阵——闻着都一股从工业革命时期飘过来的焦虑味儿。自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作,人类便无休无止地庸人自扰,生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验成真。 02 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职业分工变化,自然成为媒体方大胆预测与探讨的热门话题。连一向沉稳保守的BBC,也早在数年前就玩出了花: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丢出了一个爆炸性调研报告,分析出365 项具体职业被人工智能(AI)取代的概率。 这远没有结束,BBC甚至做了一个网页,由扁平插画风的动图和输入栏构成,输入职业名称,点击按钮,就可以看到对应职业被取代的风险。其背后简直就是个让全人类颤抖的恐怖故事。 于是,最易被AI淘汰的十大职业,如此浮出大众视线(概率在99.0%-89.7%不等,排名由高到低): 电话推销员 单调、重复、恼人的工种,迟早要消亡。 速记员 语音识别技术普及,已威胁到速记领域。 会计 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令操作更简单便利。再说,比逻辑与精准,谁比得过AI? 保险业务员 无线端自助买保险 私人保险智能管家,售前售后领域全包了。 银行职员 各大银行引进的机器人,可不是用来合影留念的。自助办卡机前的影像生成,也不是在拍大头贴。 政府职员 微信上都能办护照了,还是自动送到家的那种,走流程快到飞起。 接线员 早在十几年前,微软便开发了具有总机接线员功能的智能语音系统。 前台 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 Pepper,已被多数发达国家的医院、银行、电器店等机构,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客服 Siri 诞生了这么多年,在技术上早已能够替代人工客服。 HR 一个名为“Brilent”的机器只用3.2秒便可筛选出合适应聘者;国内一种名为“iHR人力机器人”的一站式自助办公服务,其最基础功能是开具各类证明文件(离职证明、收入证明、公积金证明等)并自助打印。 而AI最无可取代的职业,则包括营养师、医生、护士、艺术家、律师、法官、建筑师、教师、酒店管理者、公关、保姆等。 报告与网页中既有如上的数据呈现,也不乏几分对未来带着科幻风格的推测与演绎,但总体说来,却有着足够理性的预判与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被取代概率在80%-60%,亦属高危替代职业,而他们也是大多数人提到“机器人威胁论”时最先想到的“受害者”。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科技进步带来的悲喜交加,始于19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社会。纺织工人群体多次自发组织对抗工业革命的暴动行径,一场砸毁织布机,以宣泄失业怒意的“卢德主义运动”,就此上演。 ▲ 卢德主义者砸毁织布机 四年前的台湾省爆发了一次现代版本的“卢德运动”。当年,“高速公路局”计划在年底用 ETC 自动收费系统,全面取代近 1000 名高速公路收费员的工作,激发了收费员群体的抗议。 槽点: 多数网友对“最易被AI淘汰的十大职业”排名表示不服,纷纷留言:
03 未来,男人更容易被淘汰? 美国ABC新闻电视台分析发现,那些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更有可能是男性或者低收入工人干的工作。 例如在澳大利亚,大约有200万男性从事的工种,一半以上的工作内容都有可能被机器取代。相比之下,只有75万名女性的工作面临类似风险。 为什么女性的工作更难被取代? 因为机器厉害的是理性逻辑推演、技术操作,人的同情心、情感、共鸣性、想象力,这些软实力,机器永远学不会。 有媒体认为,在未来,机器人智商越高,人类“情商”的重要性就越强!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创新,就来源于人的“感性”思考,而不是一行行代码! 不得不说,劳动力性别划分下的职业被AI淘汰情况,正好与BBC相关结论同频。 04 1995年马云将电商带入中国,无人在意。2003年淘宝上线,到如今互联网思维对各行业大肆的冲击和推动,传统行业被动迎来一场血雨腥风的幸存之战。 此刻,人工智能从科幻小说走到现实:富士康部分工厂实现全机器人化;亚马逊的无人超市已经实现;京东要成为人工智能的最佳实践者和推动者;谷歌AI机器人AlphaGo以3:0打败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无人驾驶的汽车开始投入使用,中国无人机11月亮相迪拜。 ▲ 我国首款高空高速外贸无人机“云影”亮相迪拜航展 特斯拉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表示:人类需要和机器人合并成为各种赛博格(改造人),才能幸存下去。
寻呼小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捷的寻呼机乃身份象征。寻呼业的兴起,使寻呼小姐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职业,直至九十年代末手机的普及...... 电话接线员 60年前的电话没有自动交换设备,需要人工转接。用户摇动电话的发电手柄连接到电话所话务台,接线员根据你需要接通的地方,将线路插向被叫方线路的插孔里,双方才能通上话。后来随着通讯业发展,电话接线员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市区公交车售票员 属于没有投币箱和刷卡机的年代 描图员 见证了人工描图转变为机械化印刷图纸的飞跃。 当然,技术进步带来的“抢你饭碗、断你财路”的形象,在人们头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时刻准备在人类耳边鸣起“恭喜你,你被解雇了”的丧钟,自动解码、循环播放。 工具性的职业替代还不算完,机器人能够形成独立自我意识,甚至能够超出人类现有认知水平,这种可能使得“未来公民”的形象越发高深莫测。 与机器人老板共舞,你准备好了吗?这是美国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名为Handle的机器人,把足 轮式的能力直接拔升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高度。 ▲ 机器人自带了蠢萌属性与舞者魅力 美国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个背后由IBM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虚拟助理,可以同时查阅数万份历史判决,并勾画重点。它能够听懂普通人所说的英文,并给出逻辑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级律师完成的工作,它数分钟内就能够解决。 AI的出现,将是一种彻底的“创造性毁灭”,或将颠覆此前一切的成功,让一切曾经看似天堑的“护城河”变成可以一跃而过的小溪! 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和霍金一再呼吁要警惕人工智能。马斯克说了:“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霍金多次宣称: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当上你的老板,也许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战胜人类的其实是自己的想象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迄今为止我们见过的机器人,好像都只能在YouTube上大显身手”。比起遥远的强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传说,离人更近的还是与家用机器人之间已经发生的互动。在分享至社交平台的言论中,一个尚有很大成长空间的蠢萌形象,被附着在未来公民神像的背面,甚至在用生命演绎什么叫“科技让生活更绝望”。 ▲ 扫地机器人:我承担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重量 把扫地机器人改装成猫坐骑的主人,和机器人比,是谁比较“戏精”呢?反乌托邦题材电影中,能够对人类未来造成巨大威胁的神武形象,瞬间崩塌了。 那些鼓吹30年后机器人智商将达1万的同类,你的想象力还没有发挥到极限。虽然人类创造出比自己还聪明的东西,不过软银CEO孙正义说,人类还有一项优势是机器人永远无法超越的,那就是想像力。毕竟,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想象力迸发的产物。 四条精准建议,“反击”机器人无需发挥想象力,而一切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都被机器所取代的时候,你还能做什么? 避开所有重复性,机械式的劳务工作。因为这类工作往往是可以被一个软件、一套程序所轻松完成,很容易被AI所取代。 提升你的数字化协作能力也很重要。简单地说,就是需要知道如何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比如,工业e站)来与别人一起办公。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这样的技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批判式思维”,不要让自己停留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阶段,有创新能力的工作者才不容易被时代淘汰。 培养终身学习计划,提升职业技能。在未来,需要侧重一些更加符合人类本性、更具有发明创意型的工作岗位,打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技能组合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