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一统天下?——浅析普通、杂交、全雄黄颡鱼之外形特征、生长优势与养殖前景

 玺石气象 2017-12-30



二十年来,黄颡鱼产业横空出世,发展迅猛,前景诱人。普通黄颡鱼率先入世,随后杂交黄颡鱼异军突起,近年全雄黄颡鱼后来居上!群雄四起,大有三国鼎立之势。

普通黄颡鱼,为普通黄颡鱼雌鱼与雄鱼交配繁殖的子代鱼。1996年从八百里洞庭跃起南下,1997—1999年初露头角,但仍鲜为人知,2001年—2005年,似星火燎原,迅速蔓延全国,逐渐形成黄颡鱼产业,跻身淡水养殖的商海之中,2009年—2013年,普通黄颡鱼步入鼎盛时期。四川自产普通苗也纷纷涌入黄颡鱼市场。普通黄颡鱼苗价回落,种质也较杂乱。近年受全雄苗冲击,普通苗养殖量萎缩,大有被全雄苗取代之势。

杂交黄颡鱼,为雌性普通黄颡鱼与雄性瓦氏黄颡鱼杂交繁殖出的子代鱼。最先始于2002年—2004年。长江野生瓦氏黄颡鱼游来广东繁殖子代养成,虽然商品鱼不受市场欢迎,但为繁殖杂交黄颡鱼提供了充足的雄鱼,当时广东各苗场都纷纷批量繁殖杂交黄颡鱼推向市场,经两年时间小试牛刀,料一炮“打卷凿口”——因杂交成鱼肉质肉味欠佳而闯不过广大食客的舌尖,杂交黄颡鱼不被广东食客接受,其命运与其父辈瓦氏黄颡鱼一样,昙花一现即被逐出海鲜市场,还差点成为“陈列品”,幸好外省鱼车伸出援手,将其运往外地销掉。之后,杂交黄颡一蹶不振,直至2013年黄颡鱼消费市场火红,杂交黄颡鱼乘机复苏,首先在四川眉山重新以“新品种”的姿态出现,随后江浙、湖北、湖南等地掀起养殖热潮,2017年杂交黄颡鱼养殖进入鼎盛时期,不断冲击全雄鱼皇位。

全雄黄颡鱼,为雌性普通黄颡鱼与超雄黄颡鱼(YY公鱼,又叫单性公鱼)交配繁殖的子代鱼。由XX母鱼与YY公鱼交配所繁殖的子代,理论上为100%XY公鱼(现实中,优质的YY公,子代雄性率也达到99%100%)。2012年,水生所刘汉勤的百瑞公司最先推出全雄苗,近年广东海大及各地孵化场也纷纷推出全雄黄颡苗,全国养殖全雄鱼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2017年,广东数十个黄颡鱼孵化场及湖南、湖北、浙江部分大型孵化场,基本上都是使用广东海发牌超雄黄颡鱼,大规模生产全雄苗供应全国养殖。全雄黄颡鱼大有取代普通黄颡鱼养殖之势。


男人最怕入错行,女人最怕嫁错郎!养殖户最怕选错养殖品种。选得不好,将影响一年的效益。同是黄颡鱼,三个品系,三种选择,究竟养哪个品种好呢?下面,就三种黄颡鱼的外形特征、生长优势及养殖前景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3种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3种黄颡鱼的外形特征与雌雄比例

普通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

     基因来源野生种源,人工繁殖、饲养;这几年近亲繁殖,种质退化;通过某些生物技术选育而成,与普通黄颡鱼雄鱼的基因一模一样是瓦氏黄颡鱼与普通黄颡鱼杂交的子代,集2种鱼的基因;

头部

扁中微隆,前端圆钝

与普通黄颡鱼的雄鱼一样

较扁平,前端圆而尖长

身形

粗壮结实,尾稍短,须略粗短,尾略短

与普通黄颡鱼的雄鱼一样

身体修长,尾尖长,须细长

肤色

体侧黄,中间黑绿色斑纹,肚纯黄

与普通黄颡鱼的雄鱼一样

体色淡灰青、无斑纹或斑纹不明显

粘液

一般

与普通黄颡鱼的雄鱼一样

粘液较多

雌雄比

1:1

0:1

1:1

     身材雌鱼:体短、肚子大雄鱼:修长、没有肚子雌鱼与雄鱼均较瘦长

雌雄最大个体差异

雌鱼最大可达50-100克;雄鱼最大可达750克

只有雄鱼,比较均匀;只有密度合理,也可达500-750克

雌鱼最大可达150克;雄鱼可达1000克;

肉质

肉质鲜美只有雄鱼,肉质结实肉质较优柔,口感因人而异
繁殖特性雌雄均可繁殖只有雄鱼,不会繁殖雌鱼绝育;不会繁殖

 

二、3种黄颡鱼的生长特点

普通黄颡鱼

普通黄颡鱼雄鱼个体大,长速快,雌鱼个体小而且长速慢,如水花培育至36公分粗规格,过筛将4公分以下筛底苗淘汰,留下筛面苗养成,则长速与全雄苗接近,而且商品鱼存有“炮头”鱼(即超大规格鱼),鱼贩较喜欢收购。普通黄颡鱼因有母鱼存在,影响卖相(母鱼怀卵极易伤残,不耐运输,售价偏低)。另外毛毛鱼及细规格鱼偏多,影响全塘鱼平均售价。整体计,养殖效益偏低。按近两年的趋势看,普通黄颡鱼有被全雄苗取而代之的可能。至于普通黄颡鱼的存在,可以为繁殖场提供母本后备亲鱼。按目前情况看来,的确有这种需求。但随着高科技苗场的成熟,使用细胞工程遗传育种技术,研发的纯系全雌鱼推向市场,普通黄颡鱼雌鱼则没有使用的价值了。

全雄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父本超雄公鱼,是通过高科技手段研发出来的,使用超雄公鱼与普通母鱼交配繁殖出来的子代苗——全雄苗,雄性率高达100%(现实中也达99%100%);同时规避了近亲繁殖的弊端,尤其是海发牌超雄黄颡鱼,其制种的原料鱼——纯系全雌鱼,是选用洞庭湖野生原种,通过细胞工程遗传育种技术,将野生黄颡鱼提纯复壮,在此基础上再研发出超雄黄颡鱼,故其种质特别纯正,抗病抗逆力特强,同时,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鱼快35%以上,而饲料系数也降低20%以上。亩单产量也提高20%以上。商品鱼个体粗而大小均匀,色泽鲜艳,颜色亮丽。色、味、香与优质普通黄颡鱼公鱼毫无差异(只不过是没有雌鱼出现而已)。故其卖相比普通黄颡鱼好,售价也比同规格普通黄颡鱼高。全雄黄颡鱼因其肉质肉味与普通黄颡鱼公鱼无任何差异,深受举国上下消费群体欢迎;整体生长速度与杂交黄颡鱼差不多,耐低氧、低温能力较杂交黄颡鱼强,对小瓜虫病的抗病能力更比杂交黄颡鱼强得多。年生长期也比杂交种长一两个月;但耐运输能力及离塘暂养能力虽和杂交黄颡鱼差不多,但长途运输及暂养时间过长,全雄鱼容易“花身”(也称为“残身”),影响卖相,故鱼贩子喜欢杂交鱼而不太喜欢全雄鱼,但食客喜食全雄鱼。在同等生存条件,如出现缺氧,首先死的全部是杂交鱼。在个体长至三两体重前,杂交比全雄生长速度稍微快些。另外,在普通黄颡鱼母鱼成熟度相同的情况下,用来繁殖全雄苗,受精率、孵化率与成活率均比用来繁殖杂交苗高出2060%。若在早春与盛夏季节,即使杂交种无法繁殖的情况下,全雄苗仍可正常繁殖。

杂交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推向市场,始于2002年,因市场不接受而销声匿迹。时隔十年,黄颡鱼市场火爆,商品鱼供不应求。四川人瞄准商机,让杂交黄颡鱼重出江湖,果然一炮而红!可谓时势出英雄,由于四川、湖北食客喜欢用黄颡鱼打麻辣火锅,一辣夺千味,火锅中的黄颡鱼吃起来与普通、全雄、杂交一个味,加上杂交的优势是三两以内长速较快,外形酷似全雄鱼,且前期疾病少,易捕、易运、易暂养,适宜于流通及饭店水族箱暂养零售。

重出江湖的杂交黄颡鱼在四川作为第一个突破口后,次年又在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杀出,很快红了半边天,2017年杂交黄颡鱼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苗种生产几乎供不应求。明年前景如何?目前还不明朗。因为杂交黄颡鱼抵御细菌性病如“一点红”的能力较强,一般人都认为杂交种百毒不侵,抗病力比全雄种强,怎知杂交种的致命软肋之一,是在冬季前后,每当水温低于24℃而高于15℃期间,为小瓜虫爆发季节,而这个时期,杂交鱼不吃料,体质较弱,小瓜虫入侵鳃部,粘液增加,影响呼吸,鱼病来势汹汹,一两天可置全塘杂交鱼于死地!防不胜防,不可救药。而同塘饲养的全雄黄颡鱼及普通黄颡鱼却基本上安然无恙!另一方面,杂交黄颡鱼个体长到3两上后,越大越不像普通黄颡鱼,卖相变得更差;再一点,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升级,加上广大食客对三个品种黄颡鱼的识别能力的提高,杂交黄颡鱼受肉质肉味欠佳之困,明年前途未卜。

从养殖与流通的角度看3种黄颡鱼的养殖效益

普通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

抗逆性

母鱼肚子大,容易伤残;抗逆性一般由于只有身材修长的雄鱼,抗逆性较强

粘液重,皮毛好,体型瘦长,抗逆性很强

长速

雄鱼比雌鱼快;总体长速较慢

长速比普通黄颡鱼快25%

长速比普通快35%;但仍然存在雄鱼比雌鱼个体大、长速快

 免疫力

   与

  抗病性

近亲等因素,免疫力及抗病性一般无近亲;同时经过强化提纯,免疫力及抗病力强较强
  均匀度

相对较低

条条雄鱼,大而均匀

不太均匀,雌雄大小差异大

耐溶氧

一般

一般

缺氧极易死亡

亩投苗量、苗价

种苗较便宜,但投苗量较大(很多时候要淘汰毛毛鱼才养殖)投苗量减少,繁殖技术成熟,种苗成本更低苗价相当较便宜
  料比雌鱼占比一半,个体小,长速慢,饵料系数较高只有雄鱼,饵料系数较低杂交鱼,虽然吃食凶猛,长速快,但由于也有雌鱼,饵料系数跟全雄比没有明显优势
   起 捕由于黄颡鱼是底层鱼,捕捞较难;通过让鱼轻微缺氧,也可有效捕捞;总体捕捞不太容易广东推网抓鱼模式,配合合理的水位,能快速有效捕捞,而且质量、数量都较有保障容易缺氧,所以用拉网也比较容易捕捞;但要注意操作,缺氧很容易死亡;
 毛毛鱼比例‍‍10-20%2-5%
5-20%
  市场销售渠道成熟
市场比普通黄颡鱼更受欢迎,全国各地都较好卖。
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比较受欢迎;但部分市场(如广东)销量仍然不大

塘口售价

雄性的大骨较少,而雌性的小骨占比大,同时母鱼体型差、抗逆性低等原因,售价相对较低;没有雌鱼,只有雄鱼,规格几乎都是市场受欢迎的大骨,身材皮毛好,市场售价较高
部分地区比全雄要高;但总体与全雄售价持平;但今年广东地区的售价明显比全雄低1-1.5元/斤

养殖效益‍‍

综合以上多方面,普通黄颡鱼的养殖效益相对较差;已逐步被全雄黄颡鱼取代毛毛鱼少,等各方面因素下,养殖全雄黄颡鱼才能获取最高的养殖效益
养殖杂交苗,总体是比普通黄颡鱼优势要大很多。但与全雄黄颡鱼对比,除了抗逆性比较明显故受渔贩子喜好以外,其他优势没有全雄大。养殖的效益也一样,由于杂交黄颡鱼雌雄比例各半,而且毛毛鱼相对较多,养殖效益也不如全雄

 

三、年3种黄颡鱼走向如何?

2018年的市场,三种黄颡鱼养殖前景如何?

苗场、渔贩子、消费者与养殖户怎么看待这3种黄颡鱼?

普通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

苗场

繁殖相当容易,但苗不受市场欢迎,苗价低,所以苗场也渐渐不推广普通苗繁殖全雄苗的YY公价格虽然不菲,但出苗多,市场销量大,苗价好,极具推广价值

前些年,本可作为新品种推出,苗价较高,利润较可观;但今年,繁殖较难,苗价也较低,杂交苗推广空间受限

渔贩子

雌鱼在市场中虽然好卖,但卖价较低,同时雌鱼肚子大,不耐运输,较容易毛,逐渐淡出市场

全雄鱼,大鱼多,售价好;同时身材好,较受市场欢迎。缺点就是高温季节,还是较容易毛,损耗较大,渔贩子为此极为头疼

由于较耐运输、耐暂养,同时部分较地区塘口价较低,故比较受市场青睐。在湖北地区,高温季节就只认杂交鱼。

    消费者

一般不会区分这3种鱼。都只会把它们都叫做“黄颡鱼”

消费者还是会更青睐个体大、身材好、肉质结实的雄鱼。就把它当普通黄颡鱼来吃。在消费端,可没有“杂交黄颡鱼”只说,不管你是什么品种,健康好吃就行。
    养殖户

养殖周期长,饵料系数高,毛毛鱼多,不会养了

全雄鱼,毛毛少,市场稳定,效益高,已经是养殖主流

湖北地区,已经是杂交苗的天下。但在广东,养殖户据闻杂交鱼还不错,部分尝试养殖,效益还可以,毛毛鱼较多,卖价又低点,大部分还是选择观望。

普通黄颡鱼缺乏竞争优势,将快速退出历史舞台;全雄黄颡鱼色、味、香均与普通黄颡鱼公鱼相同无疑,加上海发牌优质超雄YY公向全国推出,破解了制约黄颡鱼发展的瓶颈,全雄苗将以全新的姿势面世。若能解决长时间远途运输及水族箱暂养易“花身”的问题,全雄黄颡鱼有望在“三国战争”中胜出!笔者认为,明年养殖全雄黄颡鱼或者会稳妥一点吧。

杂交黄颡鱼近二十年来一直不为广东市场所接受,其色、味、香欠佳的缺陷,与其易运易暂养的优势,以及长速稍快、前期鱼病较少的强项,不知能否相抵?!“杂交黄颡鱼麻辣火锅”看来余味无穷,不知还可以走多久?当然,流通鱼车及档口经销商,为维护自身的经营效益,极力推崇杂交黄颡鱼,那是确定无疑的事,但最终买单的是广大食客啊!

三国鼎立正在转化为楚汉之争,民以食为天,跃过舌尖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明年究竟养殖全雄黄颡鱼,还是养殖杂交黄颡鱼,请养户经多方探讨,并要结合本地的市场情况作出正确选择,以保证一年的养殖得到应有的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