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孙静(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
2017-12-30 | 阅:  转:  |  分享 
  
孙静(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孙静,字幼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孙坚初
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建安元年(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
孙策在钱塘会面。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钱塘太守王朗,平定会稽。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但孙静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
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的要求。建安四年(200年),孙权执掌大事,就地升任孙静为昭义中郎将。孙静后终老故乡。人物生平
孙坚开始兴兵起义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础队伍,大家都依附于他。孙静像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坚长子孙策击
败刘繇,平定各县,随即进攻会稽,并派人请叔父孙静,孙静带着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当时钱塘太守王朗在固陵抵御孙策,孙策几次渡水作战,
都未能取胜。孙静于是对孙策说:“王朗凭险固守城池,很难马上攻破。从这里向南数十里是查渎,是通向会稽道路的要害之地,应当从那里进入王
朗的后方,这正是兵法上讲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得亲自率领军队作为先锋,一定能将城池攻克。”孙策采纳他的建议,假意命令全军
说:“近日来连雨水浑,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命令赶快备置瓦缸数百口澄清饮水。”到黄昏时分(《资治通鉴》写作夜晚),点燃许多火把,
作为疑兵,来迷惑王朗。然后,派出一支部队从查渎道进袭高迁屯。王朗大惊,派遣前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领军队前来迎战。孙策打败周昕等人,将
周昕斩杀。王朗逃走,虞翻追随,掩护王朗,乘船渡海逃到东冶。孙策追击他们,大败王朗军,王朗只好向孙策投降,孙策于是平定会稽。孙策平
定会稽后,上表任命叔父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孙静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不乐意出外作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答应了
他的要求。?建安四年(公元200年),孙权执掌大事后,孙静被就居地升任为昭义中郎将,后终老故乡。?历史评价陈寿《三国志》:“夫
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故详著云。”史籍记载《三国志·
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资治通鉴·卷六十二》?家族成员父兄父亲:孙钟。长兄:孙羌。次兄:孙坚,官至破虏将军,
其子孙权追谥他为武烈皇帝。儿子长子:孙暠[hào,同“皓”]。次子:孙瑜,官至奋威将军。三子:孙皎,官至护军校尉。四子
:孙奂,官至扬威将军,封沙羡侯。五子:孙谦。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