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懒癌、拖延症2017年治愈了吗?这篇时间管理文就能拯救你!

 昵称48898074 2017-12-30



本文大概

4772

读完共需

7

分钟

又到年终总结季,回首2017,发现虽然工作又没有达标,但自己和2016年相比有进步,在时间管理上有进步,没以前那么忙得不可开交! “忙”字拆开就是“心亡“。大家都希望生活能够更加平衡,别那么忙,但往往发现做不到。2017年,我花了些时间学习如何能让自己变得更加高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窍门。




    在职场,你和公司大老板相比,唯一100%一样的,就是你和她,每天都只有1440分钟,一分钟都不多不少。如果你想成为和她一样优秀的人,那么你必须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升自己工作的产出。想想你努力工作是为了挣钱和发展,你永远不会把你的钱包敞开着,你永远不会把你的银行卡和密码给陌生人。虽然时间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资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让他人和没有预料到的事“偷走”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先从三个原则开始。




3个原则

1

 接受现实:时间是永远不够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不要每天带着负罪感回家


小时候学的有些道理,很误导人,典型的就是“一日事一日毕”。长大之后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法一日毕,甚至一个月一年都没法毕。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外资咨询公司,进去后听说有这么个说法,外资投行和咨询公司最喜欢招“highly unsecured high achiever”,说白了就是要招那些又聪明又勤奋、才稍微偷懒一点就担心被老板发现、自己都会不好意思的好员工。每天活不干完不回家,这样的好员工所有老板都喜欢。这些员工慢慢也变成了老板,很拼的小老板和大老板。投行、咨询、律所、IT、服务性企业里面,这样拼的员工和老板比比皆是。年轻时拼一拼可以,年纪上去了,身体有些扛不住了,但意识上没改变,对自己要求依然和从前一样,问题就来了:哪天提早回到家,心里还惦记着没完成的工作,在家也心神不宁,不是上电脑,就是回微信,人依旧放松不下来。这种心态,对自己、对家人、对老板其实都不好。



    成功创业者经常说,“男人对自己要狠一点”,这话我非常认同,要想成就一件大家都想要的事,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只不过,当我们真累了的时候,要学会对自己和伙伴说:“对不起,我今天真的累了,我需要休息和调整一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人为地给自己增加了太多无形的压力,离开了我们,地球的确照样转。陶渊明有句诗:“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要事优先」,找到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优先去完成


    我们没法在有限时间里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只有做取舍。因此,时间管理的核心便是要选择那些对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所谓的MIT(Most Important Task),优先去完成,即“要事优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了第四代时间理论:将事物以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划分为一“重要且紧急”、二“重要但不紧急”、三“不重要且不紧急”、四“不重要但紧急”四个象限,用不同的策略处理不同象限的事物。

 


    我们往往总是被Deadline推着走,被任务在屁股后追赶,消耗大量的精力做“救火队员”,处理那些“重要且紧急”或“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无意间就被无限期搁置。而“要事优先”原则就是提醒我们,要以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为工作重心,每天有计划地安排时间优先完成他们。你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统统会在“要事”的安排里体现。



3

一次只做一件事


“要事优先”指导我们集中精力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而第3个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则能帮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提高效率。


2009年,明尼苏达大学商学教授苏菲·勒鲁瓦(Sophie Leroy)在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提出了「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效应:当你从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无法即时转移,这种注意力的分散会降低对任务B的完成效率。Taka 在《精力管理》中也提出:尽量减少多任务的切换。一旦思路被中断,需要至少15分钟的时间再捡起来。



    因此,一次完成单一困难的任务,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大脑将调动一切关于这项任务的相关信息,保持思维的活跃与逻辑的清晰,从而使注意力残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大提高工作速度和效率。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学生时代准备考试时,大家都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到了职场,到了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现在,要保持这样的习惯需要很强的自律性。你那个拼命工作的老板可能时间管理意识很差,他可能习惯了干不完就加班,他可能习惯了有事就随时来找你:-)。你没法改变他,但可以学习改变自己。当你下次抱怨工作总是做不完时,检查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会时不时和同事聊几句天,接几个电话,回几个微信……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人生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时间管理的快车,习惯决定未来 (We are our habits)


执行方法


    了解了时间管理的三大原则,你是否都等不及想看看具体有哪些干货能帮你早日成为大Boss!国内外专家们收集总结了若干实用的方法,他们都是被多位成功企业家、创业者实践有效的经验之谈。Kevin Kruise在他的高效15法则中提到了一些方法,对我自己就很有启发。我说几个对我自己特别有用的。



1

不要任务清单,要日程表——不在日程表上的工作不去做


    很多人都有列任务清单的习惯,每天的工作都有一条长长的to-do-list。写下这些清单时感觉很好,但当一天结束时,看着那长长的未完成的事项,我们难免身心俱疲。心理学上也有个与之对应的词,叫做蔡格尼克记忆效性,即未完成的目标会让人产生干扰式的、不受控制的想法。


    如何改变?用日程表替代任务清单来管理时间。所有需要完成的事项,把它放到你的日程表上,定好具体去完成的时间。如果你真的很需要打销售电话,但又一直害怕被客户拒绝,而迟迟不采取行动,那么就每天安排出一个“顾客电话”时间。如果你很在乎产品开发,那就每周安排一个“产品开发”的讨论时间。再小的事情,都可以放在日程表上,比如对我来说,早上6:49分和7:07分有特别的重要性。6:49分,我如果在家,需要把孩子叫醒,安排他们吃早饭;7:07分,他们需要吃完早饭,拿起书包,去门口等7:12分到达的校车。如果一件事没有进入你的日程表,要么它还不够重要,要么你太忙了,实在挤不出时间,这些事情大概率就不做了。一句话,避免拖延,所有要做的事都安排到日程表上!





2

任何时候带上一个笔记本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但不马上写下来,这个想法第二天早上可能就会永远消失。随身带一本笔记本,把所有觉得重要的事情都写下来。据说有一次,维珍航空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实在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护照上。很多人参加会议喜欢用电脑记笔记,因为这样归档的确更方便,但研究证明,手记笔记需要听力、认知过程和回忆等一系列技能的共同参与,給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在记录过程中人在不断总结思考,更加容易触发新的想法。用笔记本电脑记笔记的人往往只能机械化地将听到的词记下来,而没有经过自己的处理。在会议当中适当地做一些笔记,既展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又人为减少了大脑记忆的压力,同时因为自己做了总结,如何后续跟进会更加高效。




3

“改变清晨,改变人生”-神圣60分钟


   这是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项!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完全醒来后两小时内效率最高,行动意识也最强烈。如果可能,选择早起,不看邮件也不看微信,这段时间完全属于你自己,不被其他人干扰。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处理最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可以是自我修炼(阅读、冥想),可以是锻炼身体。我多年一直保持早起的习惯,但之前早起后常常觉得很困,虽然起来了,但感觉没醒过来。现在明白了,缺水!人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很缺水,需要及时补充。现在,我每天起床后,喝两大杯热开水,做5-10分钟器械或者放松运动,之后就会进入比较清醒的状态。一旦到了公司,就很难保证有大块的时间属于自己,所以我把每天起床后的时间安排給个人发展。“神圣60分钟”-让自己尽可能做到每天能有60分钟专注地学习和思考,尽量不允许这段时间被别的事情干扰。





4

管控电子邮箱和微信,使用4D原则


    电子邮箱和微信是两大时间杀手,以为是不经意的碎片时间,不小心1-2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我估计我以前每天可能打开微信有160次(16小时*10次/小时),太恐怖了!保持这种无时不在的存在感,让人没法专注工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些方法:


    第一,每天只安排三次(早中晚)时间来集中处理邮件和微信,每次设定一个20分钟的闹钟(这已经占用1个小时时间了!),尝试在20分钟内处理完邮件和微信消息。也许20分钟是不够的,但这帮助你提升紧迫感和信息处理效率。不用太担心没法及时回复的压力,如果有急事,对方会打电话给你的。如果老板问你为什么不回微信,你说:“我在认真处理工作或者会议中”,相信老板不会怪你的!


    第二,马上实行“4个D”原则。每当你打开邮件或微信的时候,必须对于看到的信息作出处理。如果点开后没做任何处理,下次再点开时,你又要消耗时间再读一遍,重新建立相关的思绪。处理的方法,可以遵循“4个D”原则,即办理它(Do)、委派它(Delegate)、推迟它(Defer)或是删除它(Delete)。



5

保证睡眠,学习保持一天持续旺盛的精力


    企业界很多成功人士,如Tesla和SpaceX的CEO Elon Musk、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他们都能够长期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从事他们热爱的事业。有些人天生精力充沛,每天能工作16个小时,这只能羡慕无法复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保证每天8-10个小时持续旺盛的工作状态是合理目标,我们还可以从饮食、睡眠、锻炼、情绪四个方面帮助实行。长话短说:就是一日三餐不漏,保证睡眠,积极运动,保持积极包容心态!


    

    关于睡眠的科学研究举不胜举,对于很多奥林匹克运动员来说,提高运动成绩最好的手段就是睡眠,有时宁愿牺牲训练时间也要保证睡眠,可见睡眠的重要性。不要牺牲睡眠,牺牲睡眠不会让你发挥最佳水平,反而让你生病。



    人类在生理上每90分钟就会自然的由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转变为疲劳状态。每90分钟,可以有意识地喝些水、散步或者吃一些健康的零食让自己休息一下,进入到下一个工作周期里面。



§§

    以下是其他被大量人实践过并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大家可以挑选对自己触动最大的方法,进行尝试。再有效的方法,都离不开开始 坚持 重复

克服拖延:很多情况下我们逃避任务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想成为自己想努力成为的人。去做你想成为的人,这样的话只要你拖延着不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你就会感觉很糟糕,不舒服。


缩短会议:乔布斯喜欢站着或者散步开会,让人合作更融洽;10分钟会议;禁止用手机,安排“无会议工作日”,让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处理最重要的任务。


学会说现在不行: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以及短信不仅增加了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使其他人更容易向我们提出要求,要求见面,吃饭,喝咖啡。每一个“yes”意味着要对另外一件事说“No”。这当中的平衡,需要仔细把握。


“二八原则”;80%的成果源自仅仅20%的行动。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差不多就可以,或者直接不做。发展自己的技能,让自己在几个目标领域出类拔萃,不要试图掌握一切。要知道,你可以通过确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20%的目标和工作来减少工作量,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


凡事只做一次:如果做一件事只需要五分钟,甚至五分钟都不到,建议你立刻去做。只要做这件事不会干扰到已经安排好的工作。一般最好是立刻采取行动,不要等以后再回来处理。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一万小时”理论,如果要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可能需要在这个领域投入5-10年,积累1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碌碌无为的今天,已经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如果你还能够高效用好文章中提到的1-2个方法,比如“神圣60分钟”和“带上笔记本”,不需要熬夜,一年就可以积累200-400个小时高质量的学习和成长时间,5年就是1-2千个小时,这意味着200个8小时的工作日。如果你能坚持做5年,你觉得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还会远吗?



   祝大家新年快乐!祝福2018年,我们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