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世名画 唐代·韩滉《五牛图》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7-12-30

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五牛图》出自唐代宰相韩滉之手,这位宰相偏爱画热衷画牛这等寻常家畜,和当时以画马著称的韩干,合称:“牛马二韩”。这幅出自他之手的《五牛图》自然价值不菲。这幅画能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足、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五牛图》是被画在唐代的麻纸上,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被称为“镇国之宝”。

接下来,让我们从左到右仔细欣赏画中的每一头黄牛。

▲《五牛图》局部

    第一头深黄色的牛,它侧面对着观众,眼睛看着画外,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眼神里透着憨厚与倔强。牛角直勾勾地冲向前方,仿佛在随时防御侵犯。 鼻子上挂着牛环和红色缰绳,沉着稳重得像是一位牛中贵族。它在缓步前行, 似乎正要走向地头,但仿佛又是刚刚耕地归来的样子。尖细劲利的笔触细致描绘了牛眼眶边缘的睫毛,刻画得很是精湛。“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牛的瞳眸炯炯有神,从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五牛图》局部

    第二头浅黄色的牛停下脚步,露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它很活泼可爱地回头张望,并伸出半 截儿牛舌,好像是在召唤后面的伙伴。画家以简洁、有力的线条画出牛的骨骼轮廓,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 的根根细毛,采用的是极细的线条,笔笔入微。

▲《五牛图》局部

    第三头褐色的牛径直朝观众走来。它微微倾斜身体,瞪大眼睛,张着嘴哞哞叫着。这头牛的造型方法是西方绘画中常常用到的“透视”中的“缩短法”。这在中国古代 绘画里是不多见的绘画观察方法。牛角横成一线,牛的臀部画得比较高。用这样高难度的绘画角度来表现,依然画得如此准确,显示出画家很高的造型和透视水平。

▲《五牛图》局部

    第四头牛很温顺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儿像奶牛。这头黑白斑纹的花色牛,正翘首向前行走,仿佛是在撒欢儿, 很调皮、很兴奋,也好像是在回应前面同伴的召唤,开心地甩动着尾巴。花色牛是画面中很生动的一抹色彩,它身上的“点”打破了画中“面”的单调,让整幅画看 起来像跳动的音符一样,既有节奏的起伏,又很和谐。

▲《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画面上除了牛之外,背景仅有这一丛野酸枣刺,竖立在第五头牛的旁边,这就点明 了韩滉画的或许是京兆长安近郊,因为野酸枣是那里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 最后一头牛低头伸脖,像是在慢慢地吃草,也像是在野酸枣刺上蹭痒痒。而野酸枣,这个画面上唯一的背景,画得非常精细、坚韧,很有工笔画的味道。牛脸扭向正 面,陶醉的牛眼、惬意的表情让观众仿佛也能够感受到此刻它的舒适与沉醉。

    《五牛图》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此图问世后,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明时又转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入清以后,此图进入乾隆内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入外国人手中。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高价买回,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多年精心修复才重见天日!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超清图——五牛图及历代名家点评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 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 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韩滉是唐朝时期宰相,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所画《五牛图》被后世人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很高。

  民间流传有韩滉绘制《五牛图》的故事,有点传奇,带点偶然。据说是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很好,韩滉便想着到郊外散心。走到郊外,看见耕牛吃草,牧童在一旁嬉戏,一片闲适安逸,逍遥自得的景象,倒是十分有趣。

  韩滉看着那几头或翘首而奔,或纵趾鸣叫,或回头舐舌,或俯首寻草的耕牛,不禁看得出了神。回到家中之后,白日所看的景象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徘徊,当时内心的触动是无法言表的,于是韩滉决定将当时的景象绘画出来。

  有了这个打算之后,韩滉便开始专心致志的绘画,耗时一个多月,最终完成了这幅传世名画。《五牛图》上面绘制的五头牛状貌各异,肥瘦有别,牛色互 异,形象具体。画上的五头牛,有的旁若无人的样子,有的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 人回味无穷。

  韩滉的这幅图画,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最为精妙的是,观者还能十分清晰的从五头牛的姿势和眼神中,看出他们所带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


    《五牛图》技艺精湛,艺术价值很高,一直到宋代都还被皇家宫廷珍藏。等到了元代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关系流落民间,最终被书法大家赵孟頫收藏。赵孟頫获此珍品喜出望外,为《五牛图》提吧,称赞“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韩滉的画作当然不止《五牛图》一副,但是因为世事无常,历史风云波动,历代战乱不休,只有这幅《五牛图》虽然历经劫难,始终没有遗失。如今这幅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故宫现藏数量极少的唐代绘画杰作之一,为国宝级文物。

  《五牛图》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本身就足以说明此画的价值。它是因为故宫博物院宝物繁多,要是放在其他博物院中绝对是镇馆之宝。因为《五 牛图》的价值,许多人认为这就是韩滉的巅峰之作了。但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五牛图》的确十分出色,但是却并不是韩滉画技的最高代表。

  韩滉不仅是牛畜画的专家,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精深、风格特出而自成一家。而且根据现今存世的历史资料来看,韩滉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很明显要高于牛畜画。

  《宣和画谱》虽称韩滉画牛“落笔绝人”,却将韩滉列入“人物门”,而不是“畜兽门”,说明韩滉的主要作品和艺术成就还在于人物画方面。

  《画谱》所载北宋御府所藏韩滉画迹三十六幅中半数以上(十九幅)是田园风俗,三分之一以上(十三幅)是人物,而牛畜画只有四幅。从这个记录来看,田园风俗和人物才是韩滉的画笔下的主要内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诣很高,全是精品。

  中晚唐画家程修就曾经对韩滉的人物画进行评价,评价很高,认为韩滉的人物画甚至超过了以绘制人物而出名的张萱和周昉。程修称:“周侈伤其峻,张鲜忝其澹,尽之其为韩乎!”邓椿也说:“士夫以谓鞍马愈于韩幹,佛像追吴道玄,山水似李思训,人物似韩滉,非过论也!”

  牛畜花这类,可能只能说是韩滉绘画的一个特色,一个特长,而不是他的专长。韩滉最高的成就,应当还是在人物和田园风俗方面。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 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 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 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 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 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不允许出国。

    韩熙载为唐末进士,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因他无意为官。为了保护字自己,避免李后主李煜的猜疑,故意装成生活中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经常在家里开设夜宴,请好友来嬉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李煜得知便命顾闳中到他家里,暗中窥探韩熙载的一举一动,命令他将所看到的的画下来。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 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 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幅近12米长的画卷是作者王希孟18岁时的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这幅画同样不允许出国。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 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 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