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芦苇荡里的夫妻棚

 梦泽赤子 2017-12-30

30


冬季来临,广阔的洞庭湖苇花低垂,寒风阵阵。在芦苇荡深处,随处可见用塑料布和细竹杆搭建而成的临时工棚,那是在洞庭湖区收割芦苇的外来民工的住所。
这些工棚当中,体形相对较小,面积不足六平方,仅能勉强容纳两个人安身的小工棚,人们称之为“夫妻棚”。
夫妻棚里居住的当然是夫妻。听苇场的老人讲,以前的洞庭苇荡里搭建的工棚,大多是能容纳二十多人的大棚。而在离大棚不远处,人们会刻意搭建一个夫妻棚,住在大棚里的夫妻会轮流在夫妻棚里住上几夜。近些年,双双来苇荡收割芦苇的夫妻多了,公用的夫妻棚便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棚所取代。
2015年重阳节刚过,湘西凤凰腊尔山镇科茸村的吴树贵便匆匆带领31名乡亲来到洞庭湖区收割芦苇,他和老婆又住进了早已熟悉的夫妻棚里。
老吴今年51岁,膝下一子两女。女儿早已出嫁,儿子目前在省城长沙打工。近五年来,他和老婆在洞庭苇荡的夫妻棚里每年都得住上两、三个月。他告诉摄影师他家正在建新房,
“都是为了儿子咯。如果家里的房子破破烂烂的,谁家的闺女愿意嫁过来啊”?老吴笑呵呵的说。
家中的田土收入微薄,老吴建房的资金来源全都寄托在一年一度的芦苇收割上了。为了省工钱,除了屋顶盖板时请人帮忙之外,建房所需水电安装、泥工、木匠活全由老吴一人包揽。从2011年至今,老吴在洞庭湖芦苇荡里打了五年工,他家的新房子也断断续续盖了五年。
“没办法,每年年底都得外出砍芦苇挣钱,建房的事就只能停几个月,今年家里的房子应该可以修好了吧”。老吴依旧是一脸笑容。
2015年11月7日,在漉湖芦苇场东湖脑管区一个夫妻棚内,摄影师见到了来自湘西保靖县大妥乡的张世力。
张世力现年30岁,今年经老乡介绍,带着23岁的女友麻静来到漉湖苇场砍芦苇挣钱。张世力的女友是吉首花垣县人,去年俩人经媒人介绍相识。心疼女友的张世力不同意女友去辛苦砍芦苇,只是让她帮忙做做饭,他打算独自挣钱年底把女友娶进门。
芦苇荡里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让第一次来到洞庭湖的张世力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起早贪黑一天下来,作为新手的张世力只收割了不到一亩的芦苇面积,按照每亩100元的工钱价格来计算,张世力一天的收入不足90元。再除去和女友两人一天的开销,每天纯收入只有六十多元,张世力有了返家的打算。
“照这样下去,干到年底我也挣不了多少钱,娶老婆的事只能往后推迟了”。小张有些沮丧。
31岁的吴先成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塘边村人,2014年,吴先成来到湖南省沅江市万子湖芦苇场打工,两个月挣了六千多元。2015年10月,他索性把妻子刘元娇也带到了芦苇荡。
吴先成夫妇有一对女儿,大女儿四岁半,小女儿才一岁半,两个女儿都由奶奶独自在家照顾着。
“砍芦苇是累,但我更想我的女儿”。刘元娇紧紧的拽着丈夫的手。
“做父母的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何况小女儿刚刚断奶不久,可我们不出来打工挣钱,家里的那几分田土实在是养不活一家人”。吴先成说。
“那你们明年还一起出来吗?”摄影师问。
“只要年底能拿到工钱,明年肯定还要来的”。吴先成的回答很肯定。
吴先成的家乡山峦起伏,风景绮丽。可在吴先成的眼里,家乡美丽的山峦美景却比不上这枯黄一片的芦苇荡。面对这一年农事当中最大的挣钱机会,吴先成很难拒绝,也无力拒绝。
在沅江市漉湖芦苇场柴下管区,有个特别的夫妻棚。棚内两张“床”的中间被一块塑料布帘一分为二,里面住着两对夫妻。
刘明强夫妇就住在这个夫妻棚里。刘明强是贵州铜仁印江县人,今年41岁。十多年前曾经来洞庭湖砍过芦苇。2015年10月底,刘明强和妻子李绍群再次来到了这里。
“这里的吃住条件和十多年前没两样,就是洞庭湖湖面好像小了一些”。刘明强说。
近十年来,刘明强一直辗转全国各地打工挣钱,2014年,刘明强夫妇用多年的积蓄,再加上外借的十多万元建起了一幢两层的新楼房。2014年7月的一场泥石流造成山体滑坡,刘明强所在的村寨也受到了牵连。新房成了危房,但十多万元的外债还是要还的。
“慢慢还吧。夫妻俩砍芦苇一年能挣一万多,砍十年,十年应该够还了。”刘明强淡定的说着,眼神中透出坚毅。
位于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南竹脑村对岸的加兴芦苇站,有七千多亩的芦苇面积,每年这里都驻扎着一百多号外来芦苇工,来自湘西腊尔山大教村的龙送明夫妇今年随二哥来到这里收割芦苇。
龙送明现年44岁,有四个儿女, 2014年,龙送明带着老婆和大儿子龙文军在鲁马湖芦苇场砍芦苇,起早贪黑两个多月,一家三口辛苦挣来的两万多元工资却遭到了拖欠,后经多方协助才得以解决。有过这段讨薪的经历,龙送明夫妇终于下定决心把儿子重新送回了学校读书。
“不读书没出息,我希望儿子以后不要像我一样住在这种地方”。
说这话时,龙送明的眼睛始终望向他身后的夫妻棚……

 

  • 第1幅
    封页
    评论

    如果喜欢这张图片,可以收录起来。

    点此看其他人的收录>>>

  • 第2幅
    龙送明,44岁;妻子吴金满,47岁;湘西吉首凤凰腊尔山镇大教村人,生有两男两女,家中人多地少收入低,出来挣钱补贴家用
  • 第3幅
    刘明强,41岁,妻子李绍群,39岁,贵州铜仁印江县杨柳乡人,十多年前来洞庭湖区砍过芦苇,儿子13岁,去年家里建新房,欠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夫妻俩再次来洞庭湖收割芦苇挣钱是为了还债
  • 第4幅
    吴先城,31岁,刘元娇,26岁,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塘边村人,希望砍芦苇挣到钱回家过个好年
  • 第5幅
    吴先红,45岁,妻子龙书芝,45岁,生有两男一女,贵州人,18岁的小儿子在贵州大学读土木工程,一年学费需要8000元,夫妇俩来洞庭湖区砍芦苇主要是为了给儿子挣学费
  • 第6幅
    石洪生,52岁,吴二妹,55岁,湘西吉首凤凰县腊尔山镇大教村人,两个儿子均未成家,想给儿子积攒钱娶儿媳妇
  • 第7幅
    陈绍庚,49岁;妻子李碧英,聋哑人,45岁,籍贯贵州铜仁印江县,生有两男一女,家里一亩多田土,全家每年的种地收入全年不超过5000元。为了送儿子和女儿读书。夫妻俩已连续七年在洞庭湖收割芦苇
  • 第8幅
    李治军,60岁,妻子涂朝辉,46岁,贵州铜仁印江县杨柳乡大路村人,生有三男一女,家里除了宅基地只有三分田土,出来打工是为了生活好一点
  • 第9幅
    张世力,30岁,湘西吉首保靖县人,麻静,23岁,吉首市花垣县人,来洞庭湖收割芦苇是为了挣钱结婚
  • 第10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