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备|伦敦“打字机”,英国司登冲锋枪型谱

 梦想童年594 2017-12-30


司登Mk Ⅰ与Mk Ⅰ*型冲锋枪 


9毫米口径司登MarkⅠ和MarkⅠ*冲锋枪由苏格兰的辛格工业制造公司独家生产(该公司原名为“辛格缝纫机械制造公司”),金属制造行业的一些小公司也会供应部分零件。MarkⅠ型冲锋枪由英国军方1940年评估的原型枪直接发展而来,1941年3月7日被军方正式采纳,第一批量产型于1941年10月20日交付军队。最初设计的司登Mark Ⅰ冲锋枪采用管状外罩内套枪管设计,弹匣插槽焊接在枪身左侧,呈水平凸出,枪口处安装有楔角形消焰器。其机匣前部安装有木质前扶手,并一直延伸至前部末端,与可折叠木质握把相连。枪托由上下两根金属管组成,末端由一块扁平金属片相连,部分MarkⅠ早期型(一些资料也将其称作司登MarkⅠ空军型)的枪托肘腕部设置有短木板,而绝大部分生产的MarkⅠ标准型则取消了这一短木板设计。司登MarkⅠ*冲锋枪是MarkⅠ型的设计简化版,为了便于生产而进行了局部改进,省略了木质扶手和前握把,采用冲压钢组件包裹枪机,消焰器也从设计中消失。战争中总共有30万支MarkⅠ和MarkⅠ*冲锋枪交付部队使用。


上图为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联合干涉部队的英军士兵仍然装备L52型冲锋枪(司登MkⅤ型冲锋枪)


上图为在20世纪50-60年代马来亚危机中,正在盘查一名老汉的英国军官和当兵,这名士兵手持一支L52冲锋枪(司登Mk Ⅴ)进行警戒


司登MkⅠ冲锋枪标准型左右视图,枪口楔形消焰器及可折叠木质前握把是该枪区别与后续型号的鲜明特征


司登MkⅠ冲锋枪早期型左右视图,该枪与MkⅠ标准型的区别在于安装了带短护木板的环形枪托


左上图为手持司登MkⅠ冲锋枪进行射击的英国士兵;上图为司登MkⅠ*型冲锋枪,该枪实为MkⅠ冲锋枪的简化生产型,枪口消焰器被去除,枪身上的木质结构组件同样被去除,其后置枪托进行了加固




司登Mk Ⅱ型冲锋枪

 

早在司登MarkⅠ系列冲锋枪装备英军之前,Mark Ⅱ型冲锋枪的生产合同就下发给了军火生产商。英国人急于批量生产司登MarkⅠ冲锋枪的后续型号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工艺复杂的MarkⅠ型冲锋枪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扩充的需求,MarkⅡ型造价更加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其二,英国人正在组建的空降部队需要装备一款设计更加紧凑的制式冲锋枪,而Mark Ⅱ型恰恰满足了这项要求,还共用了很多已经批量生产的MarkⅠ冲锋枪零部件,如枪机组件和弹匣等。

 

司登Mark Ⅱ型冲锋枪全重约3千克,射速540发/分钟,有效射程大约为180米。该枪与MarkⅠ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可拆卸的枪管和可旋转的枪匣插槽组件,此外Mark Ⅱ型还删除了枪口消焰器。该枪的枪管为冷拔管制造,并没有完全植入枪体,而是采用直径与枪身相同的枪管螺环套管将枪管和枪身固定。螺环套管上带有3排共9个散热孔,射击时辅助枪管散热。在枪身没有安装准星、枪管和螺环套管情况下,弹匣插槽件可以向下旋转至与扳机平行位置,以便节省运输箱空间。Mark Ⅱ冲锋枪枪机装置套件采用与MarkⅠ*相同的冲压金属件制成,并采用一对螺栓与其他部件固定。Mark Ⅱ冲锋枪以及后续生产的司登冲锋枪枪身后部都采用统一样式的枪机保险切口槽,当枪机向后拉动并轻微逆时针旋转机柄时,枪机会被锁住以防走火。为此,枪机侧面制造有小尺寸的球面凹口供分离杆头驳放。这种枪机被命名为MkⅠ*,采用与MkⅠ型枪机完全的材料和工艺制成,其替代型则采用铜铝合金压模工艺制成。战争中,共有260万支司登Mark Ⅱ冲锋枪问世,其制造商遍及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也有超过100家小工厂成为冲锋枪零件的专业供应商。


最初设计采用木质枪托的司登Mk Ⅱ冲锋枪,该枪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早期采用钢制环形枪托的司登Mk Ⅱ型冲锋枪


早期采用钢制T形枪托的司登Mk Ⅱ型冲锋枪




 司登Mk Ⅲ型冲锋枪

 

司登Mark Ⅲ型冲锋枪由莱尼斯兄弟公司位于伦敦的梅尔顿铁制品制造厂独家生产,此前该公司也是司登MarkⅠ以及恩菲尔德步枪的零件供应商。Mark Ⅲ冲锋枪的量产从1942年早期开始,并于当年4月开始交付军方。该冲锋枪的平均生产时间为5.5小时,仅是MarkⅠ冲锋枪工时的一半。Mark Ⅲ冲锋枪主枪身由一块金属板材卷曲后对缝点焊而成,枪体上的所需孔缝事先已经在板材上冲压完成,焊缝前部恰好形成冲锋枪的准星。枪管直接连接到枪身内侧的两个圆片处,并用铆接固定。弹匣插槽组件采用焊接工艺与主枪身连接,枪身前部下侧的一对圆孔起到散热作用。这对圆孔也可以用来固定枪背带末端的金属圆环,但当士兵挎枪行军时,冲锋枪倒置无法满足迅速转入射击姿势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在Mark Ⅲ冲锋枪枪身前部上侧的焊缝打了一个小孔以安装背带环。

 


司登MkⅢ型冲锋枪


第一批司登Mark Ⅲ冲锋枪全部拨发给英国本土警卫队,这支部队原先装备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则全部转给英军突击队使用。在本土警卫队全部换装后,后续生产的Mark Ⅲ冲锋枪全部运往前线装备步兵和空降部队。Mark Ⅲ冲锋枪最终因为质量问题而于1943年9月停产,此时已有90万支冲锋枪下线。该枪的首要问题是枪管不能拆下清洁或替换,因此枪管的寿命直接决定了整枪的服役时间;其次,在持续射击时,枪管会与枪身内侧的圆形片松开,必须旋转进行调整,这无疑会影响准星和照门的瞄准精度;此外,由于Mark Ⅲ冲锋枪的弹匣插槽被焊接到枪身,它不能像其他型号的冲锋枪一样拆卸成小组件进行运输,而且枪身前部无法安装刺刀。





司登Mk Ⅳ型微型冲锋枪

 

司登Mark Ⅳ型冲锋枪原为英军空降部队和SOE下属特种作战分队设计,枪械改良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司登冲锋枪的整体枪身尺寸,便于空降部队携带和特种作战人员隐藏使用。该枪由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设计,先后出现了司登Mark ⅣA、MarkⅣB和Mark ⅣA(S)消音冲锋枪等变型。与司登Mark Ⅱ型相比,司登Mark Ⅳ外形变化较大,Mark ⅣA保留了主枪身,枪管比MarkⅣ大为缩短,配有长70毫米喇叭形的消焰器,折叠枪托的形状也比较奇特。这3种型号冲锋枪增加了小握把,采用了一种新型可折叠的“L”形枪托,但不像德国MP40冲锋枪的枪托那样沿轴向旋转,而是以握把底部为轴心水平旋转。

 

Mark ⅣA的枪托比Mark ⅣB长76.2毫米,机匣和发射机框与Mk Ⅱ相似,在机匣后端装有一木质握把,还配有一个较大的扳机护圈,以便于在严寒条件下戴手套射击。Mk Ⅳ B的握把更靠近枪的重心,这也是该枪与Mark ⅣA型明显的区别。Mark ⅣA与Mark ⅣB两种型号的装填拉柄也略有不同,中部钻有孔,整体结构比以前几种司登冲锋枪更加紧凑一些。

 

左图是司登Mk Ⅳ微型冲锋枪家族,从上至下依次为Mk ⅣA、Mk ⅣA(S)微声冲锋枪和MkⅣB改良握把冲锋枪;右图是司登Mark ⅣA型微型冲锋枪


司登Mark ⅣA仿效司登Mark Ⅱ的做法,在枪管处安装消音器,改装后的冲锋枪被命名为司登Mark ⅣA(S),字母“S”为“特殊用途”一词的缩写。与司登MarkⅣ竞争微型冲锋枪设计的枪型只有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提出的维尔冲锋枪(见“实验型冲锋枪”一节),虽然军方最终选择了司登Mark Ⅳ系列枪型,但也仅停留在实验型阶段,没有投入量产。




司登Mk Ⅴ型冲锋枪

 

二战中期,纳粹德国军队开始在各主要战场节节败退,与此相对应的是盟军士兵作战方式的改变。英军早期装备的冲锋枪往往采用与步枪相同的抵肩射击方式,这种射击方式主要适用于固定防御作战。但英军反攻意大利和西欧时发现,早先的冲锋枪设计并不适合于士兵进行丛林巡逻、逐屋清剿或街道巷战,因为所需要射击的目标稍纵即逝,要求士兵在立姿状态下必须能够快速出枪进行射击,而老式型号需要握住冲锋枪,抵在大腿侧面,夹在腰和臀部位置射击,射击精度很受影响。

 

司登Mark Ⅴ型冲锋枪很好地解决了士兵行进射击的难题,改进的样枪于1943年末期完成,并在1944年1月进行了综合测试,同年2月即被军方采用,迅速投入量产。首批装备司登Mark Ⅴ冲锋枪的英军部队包括第1空降师和第6空降师,直到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之前,Mark Ⅴ冲锋枪的总产量达到50万支。战后,该枪并没有立刻退役,一直在英军中使用到1956年。


安装木枪托和前握把的司登Mk Ⅴ型冲锋枪

 

Mark Ⅴ型冲锋枪的制造工艺较之前的型号更加精细,所以其单位生产时间增加至12小时。所有Mark Ⅴ冲锋枪在出厂前都对枪身金属进行了耐用防腐等化学处理,并刷上硬质黑色漆。可拆卸枪托采用木质材料制作,末端安装了黄铜或金属片。枪托上侧安装有枪背带环,内置空隙可以用来存放清洁杆。冲锋枪的扳机握把和前握柄同样采用木质材料制成,枪机及扳机握把后部的夹紧螺栓用于对接木质枪托,而前握柄安装在前部枪管螺环套管下侧并采用螺栓固定。为此,司登Mark Ⅱ冲锋枪所使用的MarkⅠ式螺环套管被重新设计的MarkⅡ型所取代,这种螺环套管采用前后双排6散热孔设计,并应用到新式Mark Ⅴ型冲锋枪上。

 

司登Mark Ⅴ冲锋枪在使用中暴露出前握把的设计缺陷,并于1945年6月将其删除。一个原因在于前握把在冲锋枪射击时起到了杠杆作用,加快了枪管和螺环套管间固定螺栓的松动脱落,从而影响射击精度。另外,前握把本身与螺环套管的连接并不坚固,射击时容易造成脱离,而修理时拧紧固定螺栓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又会弄断木质握把。

 

图中三人来自英军第6空降师第2营D连,从左至右依次为列兵弗兰克·戈登纳、上尉布里安·普利德和上等兵B·H·兰博利,他们都配备了左轮手枪,中间一人手持安装4号刺刀的司登Mark Ⅴ冲锋枪,三人均于诺曼底战役最初阶段机降抢占飞马桥的突击行动中阵亡


司登Mark Ⅴ冲锋枪采用了Mk Ⅳ型枪管,管身经过机械切削,采用与恩菲尔德4号步枪相同的刺刀卡隼和前准星及其保护器,因此两部枪械可以互换准星及刺刀使用。准星直接安装在枪管而不是枪身上,枪管定位凸缘设计有小切口,用于协调枪管与枪身定位销的安装,同时可以用来进行射击校准。由于Mark Ⅴ冲锋枪分离杆接头比其他型号司登冲锋枪更加前移,枪机侧身的分离杆凹口进行了相应延长,侧壁切削出一个凹面,并重新命名为Mk Ⅱ型枪机,值得注意的是,该枪机可以应用于所有型号的司登冲锋枪。

 

责编:Southla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