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三品是现在什么级别?

 大东村人 2017-12-30

清代的正三品如下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包括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具体来说清朝的文官三品相当于现在很有实权的省部级干部,武职三品则含金量远远不足。文官三品中的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就是现在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监察部副部长、中央纪委的副书记,如果地方官员每年的意思都不够,他们就可以“不好意思”严查。大理寺卿是最高法院院长,也是比较有含金量的官职。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这四个官职的含金量相对较低,是文治京官里比较有清望的官职,说起来好听。正三品文职外官中的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就不用说了,都是地方上的实力派。从三品中的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属于责任重大、表面光鲜的职位,掌管祭祀、皇帝出行等差事,出了差错可不是小事。三品官中最肥的当属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清代税收中五分之一都是盐税收入,这个官职就是专管盐业生产流通的,相当于现在两桶油、移动电信和烟草总公司负责人,是想清廉都难的肥差。

清代各种武官三品官手中掌握的兵力很少超过千人,只有参将手中的兵力可以超过上千人。游击只掌管一营数百人绿营的兵力,八旗中护军、前锋、骁骑参领也一样。由于兵力少,大部分武职三品克扣的军饷也不多,是军官中的相对“清贫”的,他们只是有将军军衔的实营团级干部。


回答这问题,先知道第一个问题,官与吏。古代的官等同于现代公务员。吏就是职员国企员工,职工或临时招聘人员。宋江常说,小等是郓城小吏,因为他是郓城押司属于吏不是官。吏,不属于国家编制人员,是本级军政长官个人雇请工作人员,工资也由长官负责。第二个问题〝不入流〞,入流就是有品级的官,不入流是指没有品级的官,连股级都不是,相当于现在事业编制干部。还有一类叫土官,就是少数民族首领叫土司。参照明清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职如何对位。以清朝为例,叫九品十八从。从九品相当于普通科员,正九品是股级,以此类推八品正科,七品正处。六品到四品比较复杂了,按清制守备只是武官正五品,守备相当于现代旅长(副师,副厅),六品呢也可以看作副厅,只是层级比较低一点,好比有的副厅行政十二级,有的十级可以这样理解。四品可以明确套现在的正厅,曹雪芹父亲,祖父都是江宁织造正四品相当于知府这一级。正三品已跨入省(部,军)职高干了。布政使相当于省长正三品,按察使是纪委书记,检查长一类也是三品。明后期各省出现巡抚,是中央派员相当省委书记,从二品,兼兵部侍郎正二品。总督偏重军事多数又是文官,主要以文抑武,曾国藩,李鸿章就是总督相当于军区司令正二品,兼兵部尚书高配从一品。上面还有正一品和超品,正一品只三公三傅这些虚职或大学士,比如太师,太傅,武英殿大学士这类中央高官,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人数极少。超品按清制是贝孑以上爵位是超品。大体如此,详细以后再探讨。


中央委员,省委书记。一品,政治局常委;二品,政治局委员;三品,中央委员,各省书记;四品,省委常委;五品,州市书记;六品,州市常委;七品,县委书记;八品,县委常委;九品,乡镇书记;十品,乡党委委员;十一品,村书记;十二品,村委委员。


清朝三品是现在什么级别?清朝官员中的三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官员吧!具体还得看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待遇等等,不过这仅仅是类比,并不能一一对应,毕竟古今有别,今天和清朝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清朝三品有正三品、从三品。

正三品有: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外务部左右丞

文职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在清朝是作为总督、巡抚的国衔,也就是给予总督、巡抚的一种荣誉性职位,没有实权。至于相当于今天的什么,一般是省部级吧。

顺天府尹即今天的北京市委书记,正部级了,北京市委书记一般是由政治局委员担任,这样的话顺天府尹就相当于副国级。

按察使是当时主管一省刑狱的,可以类比政法委书记,副省级。一等侍卫即皇宫中最高等级的侍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局成员。


清承明制,明朝采用三权分立的行省制度,理论上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均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巡抚明朝不是常设机构清朝才为常设机构。清朝正三品为省部级干部,同样六部侍郎也为从二品和正三品衔,武将中正三品为绿营都统等同于明朝都指挥使衔,为一省最高统兵将领,等同于省军区司令。补充下巡抚实为中央派出机构他们一般都会身加监察御史或侍郎衔,不能设为正省级干部,应为副部级干部



清朝承袭明朝的官员制度。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即正一品到从九品。一品大员,都是在中央政府里,当然了地方上就只有八大总督也一品或者是从一品。二品官员,一般都是各省的巡抚。布政使多数都是从二品。也有正三品的。三品也分,从三品和正三品的。三品官相当于副省级的官员。在电视剧《李卫当官》里的三品镍台?就相当于省高法的院长,主管一省的司法和刑狱。但是顺天府和奉天府的知府(明朝是应天府)也是从三品起步或者是正三品的官员来担任。



谢谢邀请。清朝的正三品有:

正三品 :(副部级)

文职京官: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市长)、奉天府府君(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七品是县令、县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厅局级干部相当于以前的五品、六品。那么三品最多相当于正省部级,四品最多是副省部级。至于是正四部、从四品的差异还要再具体化。打个比方副省部级中还有进常委,非常委(副省长)之分。


《李卫当官》里面,皇帝问李卫想当什么官,李卫答想当三品镍台(当时李卫不知老者是皇帝)。哪么镍台是什么官呢?镍台就一省分管刑法的官,相当现在分管公检法司的副省长或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记。

换言之,清朝三品就是现在副省级干部。


看什么时候的三品官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三品官是宰相级别的,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当时虽然有一、二品,但大多是荣誉加衔或是王爵,没什么实权。

到了隋、唐、五代,三品官多是宰相等实职官或各卫的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