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冲压人

 GXF360 2017-12-30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生中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辛勤耕耘才能实现;事业上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踏实苦干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铸就。

值“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作为中国锻造与冲压行业领域主流媒体,FM《锻造与冲压》杂志及微信公众号特别在2017年5月、6月刊开辟了“最美冲压人”专栏,通过聚焦“冲压工匠”,诠释“劳动之美”,向冲压行业的所有同仁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硕果累累,不断前行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设备自动化技术团队

一汽轿车冲压设备自动化技术团队成员共有9人,主要负责一汽轿车冲压领域设备的生产准备工作,先后规划并引进4条大型冲压生产线、1条内高压成形生产线以及其他冲压辅助装备,并承担1项国家级项目“大吨位内高压成形装备与工艺”(已进入验收阶段),建立了冲压设备相关系列标准50余项,获得一汽集团多项标准成果奖,拥有国家专利2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如何给出每个制件最优的自动化参数是发挥好自动冲压线生产效率的最主要难题。本团队针对SPEEDBAR、CROSSBAR及夹钳轨等三种形式传输装置的自动化特点,建立了产品评审、模具DL图及结构图会签、自动化曲线设计及模拟仿真、端拾器设计、自动化调试、生产节拍优化等制件生产准备全流程的自动化工作规范,并圆满完成了一汽轿车10余款车型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实现制件高效稳定生产。

当前伺服技术已成为冲压设备的主流技术之一,本团队正在针对伺服生产线柔性化的特点,探索伺服辅助工艺技术,利用伺服自动化的特点,提升制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力争将技术水平提升至冲压自动化技术的最前端。

勇于实践,突破创新

苏州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高志生

2008年至今,高志生致力于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精冲技术研究及精冲产品工艺开发工作。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技术难题,带领精冲研发团队,攻克精冲技术难题,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同时所研究的课题也拓展了精冲技术范围,为公司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了支撑。

为解决生产和产品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建了技术攻关课题组,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开发出纵向连续精冲工艺、精冲挤压翻孔技术、锥齿精冲技术等十余项新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国家标准编制团队的成员,与同行的专家一起历时3年,于2012年年底完成标准送审稿,并于2014年1月通过国家审批。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项:《重量1~2kg复杂零件的冷锻模具和6~10mm中厚复杂零件的精冲模》和《精冲复合工艺与模具试验研究》。课题实施期间开发的厚板无齿圈精冲工艺应用于307法兰板、加强板、锁勾等零件的开发。

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2013年获东风有限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东风有限公司“优秀员工”称号。

我的冲压梦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设备工程师黄少华

我叫黄少华,毕业于南昌大学自动化专业。2009年我像众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步入了钢铁行业,成为了一名设备维护工程师,在一年时间的历练中,自己的专业技术得到了提升。后来由于家人的影响,我接触了江铃汽车,内心充满对汽车行业的激情和好奇。2010年我转职于江铃冲压厂成为一名冲压设备工程师,在冲压行业这几年的工作与学习中,自己从当初对此行业的懵懵懂懂,逐渐蜕变为一名能独挡一面的主管工程师,这过程中饱含了亲人的鼓励、师傅的教导、同事的协作以及自己的汗水。

在冲压行业的几年工作当中,我作为一名设备工程师,在工作中胆大心细,用专业技能解决设备故障,并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维护经验应用于其他设备,先后承担并完成多个大型技改项目,例如1300t压机总线改造、压机双手按钮安全改造、800t压机工作台电缆收线方式改造、C2线立柱从站改造、呼叫系统网络改造、小蓝A6线端拾器横杆开发等等。这当中多次获得合理化提案奖、岗位能手奖,其中A6线端拾器横杆开发项目还获得江铃汽车集团201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荣誉。

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需要的是能力和毅力,而随着冲压行业的不断发展前行,对冲压产品品质、效率需求的不断攀升,作为一名合格的冲压人,更加需要创新和努力。在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冲压行业,我们要以技术扎根当前,以创新求变引领未来。

我深深爱上自己冲压人的身份,劳动使我快乐,工作使我骄傲,为梦想而努力!

用汗水来浇灌自己的梦想之禾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杭州湾分公司吉利制造工程中心鲜光斌

我是鲜光斌,有着执拗的个性。2002年刚刚毕业的时候,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作,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硬是砸碎自己的铁饭碗,转行进入汽车行业,反复辗转,目前在吉利汽车车身外协件开发部冲压科从事模具开发和外协件质量管理工作。

进入吉利汽车公司以后,主要负责改款车型、整车新车型外协厂家的模具开发管理工作,在模具开发周期短、模具费用紧缺的情况下,和模具厂家一道,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模具工序,降低模具成本,保证了冲压件的质量和模具的质量,为项目按期上市创造了条件,得到了项目组的好评。

当时,为了整改好某车型的纵梁,硬是在模具厂驻厂一个礼拜,每天工作16个小时,和模具厂家一道,进行制件检测,分析原因,确认整改方案,验证整改措施,对模具的焊接、加工、研配、反弹量抓取等工序进行跟踪,经过不懈努力,在模具回厂之前,型面符合率达到95%以上。

正是凭着这股狠劲和执着精神,在机舱、地板纵梁等高强度钢板模具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匹配整改经验,在压合模、外观匹配方面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并在《模具工业》、《锻造与冲压》、《汽车工艺与材料》、《模具制造》等多家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并拥有7项发明专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