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铝板零件的切屑压伤研究

 GXF360 2017-12-30

铝板零件的切屑压伤研究

文/于志鹏·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于志鹏,冲压工艺工程师,主要从事模具开发、调试、冲压生产中模具问题的解决工作。

目前随着汽车轻量化的需求,铝板越来越多使用在车身上面;轻量化的车身对降低油耗有着显著的作用,各个主机厂都开始着手对铝板零件的开发;铝板属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内还没有普遍使用,目前各个主机厂都在探索其使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铝板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切屑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以我公司发动机盖外板为例,从设计、调试、保养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发、使用以及维护模具,研究铝板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切屑问题。

目前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其中燃油消耗对环境污染日益增加,现在各大主机厂都在应用汽车制造轻量化技术来降低汽车的油耗。其中铝板的应用,是轻量化的重要一部分(纯铝的密度接近2700kg/m3,约为铁的密度的35%),作为汽车的外覆盖件,铝板的应用可以降低重量的10%左右。传统的汽车外覆盖件都使用冷轧钢板进行冲压,技术成熟.目前大多数汽车厂都在试验和摸索对铝板的应用,铝的性质与钢板不同,在工艺上有较大不同。

铝板发动机盖的零件分析

发动机盖材质ENAW-6014,料厚1.2mm,抗拉强度280MPa,屈服强度120MPa,采用串联自动化方式生产,共4序模具。铝材料相对于钢材硬度小(铝材料硬度HB25,钢板硬度HB50),材料伸长率差(铝材料延伸率13%,钢板延伸率35%)。所以零件成形较钢板差,切边条件不好,易产生切屑、切屑容易粘连、表面容易压伤。

本零件模具根据压机需求工艺规划如下:

OP10(单动拉延,正装);OP20(修边);OP30(修边+翻边);OP40(翻边侧修边)。

下面从模具设计、现场应用、后续问题处理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避免模具切屑。

模具设计

根据钢板的经验,防止切屑压伤需要避免交刀、减少废料刀、控制切边角度。

根据切边角度的规范,修边的冲压方向要在70~110°之间,为了避免产生问题,工艺设计角度全都控制在85~95°之间,如果不能保证这个角度就采用斜楔进行修边。如图1所示。

为了模具的切边设计合理,为了防止切屑的产生,OP20模具只切掉了零件的前后端,这有效地避免了一次切断的交刀废屑,并且前后端的零件采用了2次切断的工艺,有效地避免了零件的损伤。如图2。

另外在实际的模具中发现,由于铝屑的粘滞性较强,原有交刀的工艺缺口是按照钢板的特性设计的,效果不好。于是我们增大了工艺缺口,深度增加至1mm,长度增加0.5mm,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此项问题;图3所示为钢板与铝板设计工艺缺口形状对比图。其中虚线为钢板设计工艺缺口形状,点线为铝板设计工艺缺口形状,钢板的设计工艺缺口较铝板的大些。

图1 OP20与OP30切边位置图

图2 发动机盖后端采用了2次切断的工艺(红色实线代表废料,红色虚线代表废料刀)

图3 钢板与铝板设计工艺缺口形状对比图

再次由于此零件采用了拉延筋进行拉延控制,拉延筋为半圆形,立壁存在一定的角度,这样会造成零件与修边刀口的平行,即产生立切,这种立切会导致零件的切屑,所以在废料刀的位置,拉延模面进行了平缓处理,使切边刀与零件垂直,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切屑,如图4所示。

图4 普通位置拉延筋断面与废料刀位置断面比较

模具现场应用

模具调试结束后,零件进入量产阶段,切屑压伤的问题造成停线率升高,我们统计了量产后3个月的切屑压伤停线率,平均15%左右,与我们的目标3%相差很多。

停线问题中,其中OP20,OP30,OP40在生产过程中切屑的压伤较频繁,由于铝板材质较软,切屑的压伤必须返修,此零件的一次性合格率(FTT)仅60%左右,40%的零件需要返修,与我们的目标FTT99%相差较远;这两点增加了冲压生产的生产成本,返修成本大幅增加,图5所示为改进前的停线率以及FTT。

图5 改进前的停线率以及FTT

控制零件断口的光亮带大小来控制切屑产生

切边间隙

我公司原有的铝板生产经验并不丰富,切边间隙选择与钢板大致一致,为料厚的8%,但根据铝板较软的特性,8%的间隙使断口的光亮带占比2/3左右,这样就产生部分毛边,这些毛边在翻边过程中极容易被摩擦掉,形成切屑。我们后来查询了国外的标准件手册,优化切边间隙,切边刃口间隙为板料厚度的10%~12%,根据此特性对刀口进行研修,保证所有的间隙一致。为了避免修边结束后再次摩擦断口,我们将刀口垂直度做到-2°,刃口粗糙度达到Ra0~20.4μm。

切边刃入时机

切边刀块刃入时,首先要保证修边刀块刃入时机的一致性,避免零件剪切,因为剪切容易产生铝条,同时刃入,可以保证零件同时被切断从而减少切屑,刃入深度控制在3mm左右,减少刀口与零件的摩擦,从而减少切屑的产生。

刃口形状

切边刀块与修边刃口不能过于锋利,在切边刀块与修边刃口上用锉刀或者油石打磨一下,让刃口有0.2mm左右的圆角,避免刃口太过锋利。如不这样,铝板在切边的过程中有被拉断的趋势,会产生更大的断裂带。

经过以上处理,切边光亮带缩小至1/3左右,切边切屑产生条件基本被阻断,图6为整改后零件断面的示意图。

图6 整改后零件断面的示意图

模具及镶块的热处理

根据参考国外的标准件手册,刀块表面涂覆镀层,可以提高刀块的耐磨程度,增加镶块的光洁度,增加镶块的硬度,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废屑,减少模具的维修。

对于OP10拉延模具,由于为成形工序,材料在型面内流动,由于长时间工作,难免会产生材料脱落,粘滞在拉延筋上,这样也会产生碎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对模具采用了电镀处理,增加模具的光洁度,防止摩擦产生碎屑,另外也增加了模具的硬度,防止拉毛对模具产生损伤。

对于OP20/30/40模具,我们对比传统的电镀以及TD处理,最终采用PVD技术。相对于电镀,PVD的耐磨程度较高。相对于TD处理,PVD的处理温度较低,约240~350℃,这样对于镶块的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模具结构变更

零件的下模为了保证切边不出现塌角,需要下模符型,但是经过分析观察,铝屑较轻,随着零件在压机内高速移动,这些切屑可能会落在下模的凸模上,这样就造成了零件的压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计算了铝板的抗拉强度,发现屈服强度小于钢板,切边力也小于钢板,于是我们减少了模具下模的符型区域。我们将符型区域减少到了20mm。

同样,对于上模,为了避免上表面的切屑压伤,我们将上模的符型区域也进行了缩小,缩小至15mm。这样由于接触面积小了,模具压伤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从OP20/30/40的经验我们总结出铝板的修边模具符型区域可以由40mm缩短至20mm,翻边模具的符型区域可以由60~80mm缩短至30~40mm,如图7所示。

图7 模具实际符型数模与实物对照图

模具的预防性维修(PM)

由于我公司生产量比较大,模具预防性维修也尤为重要,废屑的产生与我们对模具的PM成反比例关系,即PM频次越多越仔细,切屑产生就越少。我们的PM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PM之一,保养

保养的频次是每1000冲次进行一次,内容涵盖刃口的清洁、模具的清洁,在生产结束后我们会对整体进行清洁,擦拭模具上的碎屑,由于铝屑较轻,我们还会在刃口上涂抹黄油,这样漂浮的切屑会被粘在涂有黄油的镶块上。

对于刃口我们还会在保养的过程中对刃口进行擦黑、崩口检查,如果刃口有擦黑、崩口,我们将会在研配压力机上进行间隙检查维修,防止因生产磨损造成的修边间隙不良。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关心废料下滑的情况,如果遇到下滑不良的现象,我们会在下线时进行废料滑道的维修,防止由于卡废料而造成刃口被啃到的现象。

PM之二,点检

点检的频率是每10000冲次进行一次,主要是模具的拆解,包含检查导向部件、检查安装螺栓。如果导向部件间隙改变,螺栓松动,会导致切边镶块活动,这样模具就会不稳定,导致切屑发生,一般对于铝板模具的导向精度是0.03~0.05mm之间。

点检的另外一项工作是给润滑部件加油,防止因为零件疲劳造成的模具不稳定。

对于模具预防性维修,已经建立相应的标准与制度,这些可以有效地保证模具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经过模具这些方面的持续的分阶段改进工作,我公司发动机盖外板因切屑压伤的停线时间下降至3%左右,一次性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冲压生产的成本。图8为整改后的停线率以及FTT趋势图。

铝板模具切屑问题,是目前铝板生产的主要问题,各个主机厂都受其困扰。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跟设计、使用、维护都有关系,但我认为这问题的根源还是设计,如果在设计的阶段就考虑模具结构问题,在机加工的时候就设计好间隙,这样就会大大的减少后期的工作。另外使用维护也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标准,切屑的问题从而就可以得到控制。

图8 整改后的停线率以及FTT趋势图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