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边缘,有人可能会幻想行走在田野上,或者亲朋好友围坐在身旁。也或许会想象自己走在黑暗的隧道了,前方的亮光就像是熟悉的身影在向你招手,朝着光的方向一直走。当生命走向尽头,无论人们经历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科学家表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脑里一些神奇的力量可能会驱动意识产生幻觉。 在2013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在临床死亡之后,它们的大脑活动非常活跃,意识的电信号要高出他们在清醒时的水平。神经学家Jimo Borjigin博士表示,如果濒死体验来自于大脑活动,那么,即使是在脑供血停止的状态下,意识的神经关联在人类或动物中应该是可识别的。 而这正是他们所发现的情况,麻醉的老鼠在被诱导心脏停搏后的30秒内表现出高度同步的大脑活动。这与人类在高度兴奋的大脑中看到的模式相一致。此前,科学家认为,由于临床死亡导致血液流动停止,大脑活动同时也会变得停滞。 然而,这项研究表明,在心脏停搏期间,氧气和葡萄糖的减少可以刺激大脑活动,这是有意识活动的特征。同时,这也为许多心脏停搏幸存者报告的濒死体验提供了第一个科学框架。 当然,尽管这些发现确实建立了一个新的科学框架来解释濒死体验可能来自哪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和实验鼠一定会有相同的经历。不过,如果我们的大脑以同样的方式而活跃起来,这将有助于解释许多从死亡边缘被救回来的人所感受到的情况。 石溪大学的急救护理研究员Sam Parnia博士也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在2014年研究了大量的濒死体验和离体体验实例。 对超过100位心脏骤停的幸存者进行调查发现,有46%的人记着临死前的画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主题,关于亮光、家人和恐惧。此外,有两名幸存者甚至还能够回想起他们临床死亡之后被急救的事情,而这在传统观点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般认为,心脏停止跳动20-30秒之后,大脑也将完全停止活动。但在这些例子中,幸存者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大脑出现意识还能持续多达3分钟。 不过,这一现象只有2%的患者遇到,而且Parnia本人后来也表示,有可能这只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可能是由神经系统对心脏停搏的生理应激反应引起的。换句话说,这种认知经历可能是在临床死亡之前,而非之后。 尽管如此,关于死亡期间的大脑活动目前尚未完全理解,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