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学与地质学

 願隨身 2017-12-31


 
  春秋末期,吴国伍子胥向阎闾建议,如果要称霸于诸侯必须「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因而阖闾乃令伍子胥重建姑苏城廓;伍子胥上观天象,下测水文地质,并在原有吴子城的基础上,扩建阖闾大城,亦即现在的苏州城。根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元年,..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也有一段故事:「吴王阖闾元年,既周敬王六年。阖闾访国政于良臣伍子胥说:『吾国僻在东南,险阻卑湿,又有海潮之患,仓库不设,田畴不垦,国无守御,民无固志,无以威示邻国,为之奈何?』;伍员说:『臣闻治民之道,在安居而理;夫霸王之业,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使内有可守,而外可以应敌。』。阖闾说:「好!寡人委命于你,子为寡人图之。」。伍员乃相土形之高卑,尝水味之咸淡,乃与姑苏山东北三十里得善地,造筑大城,既今苏州城址地所。」。
  据明朝.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晋明帝太宁癸未(323年)置郡,初谋城于江北,郭璞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登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郭璞对于温州郡的城建,若是仅按风水原理的话,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然而经过郭璞经由实地墈察,并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后,发现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轻,南岸的土重,遂决定建在南岸。郭璞对于土质实地的比较作为,就是我国古老科学的「土会法」及「土宜法」;以当今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是因为瓯江北岸土壤是流水冲刷沉积下来的江涂泥而成,以建筑的角度而言,基础不够坚实,土地承载力不大。而南岸的土壤是山区冲刷沉积的砂砾土,基础厚实,承载力强,故而郭璞决定温州城建筑在瓯江南岸。
  「尝水相土」是风水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认知之一,这是《诗经.公刘篇》所谓「陟则在巘,复降在原。..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一脉相承的基本风水态度;《葬经》有所谓「五不葬」之说,即童山、断山、石山、独山及过山。童山势因为「土色焦枯,草木不生,山岭光秃之山。」而不葬;断山是因为「山势横断,星峯剥换跌断。」而不葬;石山是因为「峞岩峥嵘,怪石突怒,顽恶之石。」而不葬;过山是因为「其势未止,滔滔而去,挽之不住。」而不葬;独山是因为「无疆护拱持,山水不会,单山独龙,四顾不应。」而不葬;而风水术中也有所谓「十不相」,首先就提到「不相粗顽丑石」,这些风水学的观点,就是地理学的地质学的思维。
  宋朝《地理新书》中,对于建筑前的土质鉴定,并由当时的官方提出了「土壤虚实吉凶」法:「凡建城邑及营,内外宅掘地,方深一尺二寸,出壤土细粉之,余还坑内,勿按抑之,明旦起视土,盈起者吉,减下者凶;又土实一斗秤之,重六七斤凶,八九斤吉,之自如重十斤以上大吉;又法,入地深三尺,取实土方一寸平秤之,重三两者凶,五两七两居之,自如九两以上大吉。」。用现代白话的解释而言,就是在选定后的建筑基地中,先在地基上挖一尺二寸立方的坑洞,再将所挖出的土壤捣细,并加以过筛后,在将该土壤复填于坑内,填平但无需压实,隔日早上在观察期变化,若是该土有拱起的现象,就表示地气旺,则为吉地;《阴阳定论》:「地之吉气涌起,故土亦随之而凸也。」;若是该土为下凹,则是属地气衰弱,不吉。另外一种方法是以重量法检测地质,一样也是在基地之中取出一斗立方的土壤,如果该土壤的重量仅有六七斤的话,则表示重量过轻,不适合建筑,若是重量为八九斤的话,就表示该地基土质的质量不错,可以承载建筑物在上,属吉地;若是该土重达十斤以上者,属大吉。另外一种重量法是在地基中,挖至三尺深之处,取其土壤容积一寸立方,再将该土秤之,若是仅有两三两者,表示土质太松,重量不够,凶;若是土重为五两至七两之间者,次之;若是重量达九两以上者,大吉。古代这种地质称重法,竟然也决定了城镇地名,台湾云林地区的斗六市,是因为当地一斗容量的土方重量大约为六斤而的名。而这种兼顾容积、比重及重量的地质土壤检测方式,以现代地质科学的角度来看,却有其道理;科学证明适宜做建筑用地的土壤为砂土及黏土;而有机土及泥炭土含量过多时,土质必然较为松软,故而比重相对较小,不能做为建筑的地基。尤其是现代建筑发达,建筑物多往高处发展,土地承载力的计算,实为现代建筑科学中,不可或缺的考虑。
  事实上,风水学对于地质的重视,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观念;《尚书.禹贡》就把九州岛土壤划分为白壤、黑坟、白坟、斥、埴坟、涂泥、壤、坟垆、青黎、黄壤等十类;而《管子.地员》更把九州岛的土壤划分为十八类九十种。《周礼.大司徒》也提到我国古人早期的辨土之法:「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专而长津。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骡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瘠丰肉而庳。」;《淮南子.地形训》已出现将地质与人性相关的观察:「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士脉人丑。」。
    而風水學中,對於地質的分辨,通常是以顏色、土性及含水量論吉凶;《葬經》:「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葬經注》:「石山土穴,欲得似石非石之上,細膩豐腴,堅實潤滋,文理如裁肪也。土山石穴,必得似土非土之石,脆嫩鮮明,光澤晶瑩,體質如切玉也。五氣行乎地中,金氣凝則白,木氣凝則青,火赤、土黃皆吉。唯水黑則凶。五行以黃為土色,故亦以純色為吉,又紅黃相兼鮮明者尤美。問白亦佳,青則不宜,多見以近於黑色也。」;《土色辨》:「五土之色,紅黃為上,紫白次之;紋理緊密,顏色鮮明;土之貴,體質頑硬,砂塊松散;土之賤,石穴脆嫩,似石非石,土穴精強,似土非土,蓋精而不粗,生氣之聚也;潤而不枯,真陽之應也;觀其氣,驗其質,察其色,以求其中,則深淺之法,不外是矣。」;《陰陽定論》:「以光潤堅實為生,枯燥鬆散為死;..土色以紅黃為生,青黑為死。..內之土色,紅黃紫白為生,青黑為死。」;《汜說》:「青黑色土,皆不可用;貴在紅黃,細暖潤而不濡,乾而不枯。」。由此可知,風水學中,土質必須是細膩、光潤、堅實及溫暖為佳;顏色則是以紅黃為吉,青黑為凶。
  若是以風水學上四種顏色的土質,用現代地質學的角度來看,紅色土壤包括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燥紅土、棕鈣土等;黃色土壤有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等,紅色土壤通常因為是多含氧化鐵,所以多呈紅色,有機質豐富,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而黃色土壤性質與紅土大致相同,惟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故而土層多呈黃色,而這兩種土質多屬於弱酸性土壤;青色土壤則大致包括有漂灰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鈣層土、灰鈣土等;黑色土壤包括有黑土、黑鈣土、黑壚土、黑色石灰土、草甸土、潛育土等;通常這兩種土質的含量較為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呈黑色為主,呈中性至微鹼性,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以現代建築學的地基考慮而言,土地必須經過承載力,滲水性、含水量等因素的計算,紅黃色的土壤較適合。而青黑色土壤質土,因為屬於有機質土,結構疏鬆,承載力小,房屋易發生沉降塌陷,再而腐殖質過多時,亦不利於人體健康。當然若是以農作物的角度而言,青黑土壤的腐植質即弱鹼性的因素,實比紅黃土壤為佳。至於紫色土通常是由紫色岩風化形成的土壤,由於它保留著母岩的鮮明的紫色,所以顏色呈紫色;而白土則是因為溫帶濕潤或半濕潤地區具有灰白色亞表層的一類土壤而形成的。當然,土質吉凶的因素,從風水學而言,除了要顧及建築基地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外,更重要地是風水學中地質的條件,上有對於陰宅方面上必須考慮其滲水性及透氣性,以便保存先人遺體的完整;從此觀點而言,紅黃色的土壤,卻又比青黑色的土壤為佳,因此,風水學中紅黃色之土壤被認為是比青黑色為吉,卻有其道理。
  「吉地不可無水」,風水學有「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之說。土質是決定水質好壞的最大因素,《管子.地員》:「其水倉,其民彊。..其水白而甘,其民壽。..其泉黃而糗,流徙。..其泉鹹,水流徙。..其水黑而苦。..」;而土質與水質,也是決定人體健康的最大因素,《陽宅十書》:「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惡也,地之美者,則神靈安,子孫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葉茂。..擇之不精,地之不吉,則必有水泉、螻蟻、地風之屬,以賊其內,使其形神不安,而子孫亦有死類絕滅之憂。」;《博山總論》:「尋龍認氣,認氣嘗水。其色碧,其味甘,其色香,主上貴。其色白,其味清,其味溫,主中貴。其色淡、其味辛、其氣烈,主下貴。若酸澀,若發饅,不足論。」;我國有「地靈人傑」及「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說,《雪心賦》:「地靈人傑,氣化形生.」;故而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尋「山明水秀」的地方落居,《堪輿漫興》:「清漣甘美味非常,此謂喜泉龍脈長。春不盈兮秋不涸,於此最好覓佳藏。」;而生活環境中,若是過於潮濕,或是水質臭黃土爛之處,將會會導致人體的關節炎、風濕病、心臟病、皮膚病等疾病,而潮濕腐敗之地也是細菌最容易滋長的地方,更是產生各種疾病的根源;是而水質通常是含有大量的病源,當然不宜飲用,或是作為建築基地。因此,人們與所居住的環境之間的潛移默化,確實決定著人們的健康與性格;《雪心賦》:「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勢使人合,山勢使人離.」,除了上述《淮南子.地形訓》的觀察之外,《青曩海角經》:「山厚人肥,山瘦人饑,山清人貴,山濁人迷,山寧人註,山走人離,山雄人勇,山縮人癡,山順人孝,山逆人虧」;《地理人子須知》也說「嚐觀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座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是水能移人形體性情如此;且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是水之關禍福又如此。」之說,仔細思考下,卻有其道理的存在。
  從當今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直接說明土壤的成分以及水質,與人體的健康確實是不可分割的;根據大陸地質科學院所作的調查,我國甲狀腺腫高發地區,如喜馬拉雅山系、長白山系、大小安嶺、秦嶺、雲貴高原、武陵山系、太行山系等,在這些山系的山區土質,是因為缺乏碘元素之故。從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一直到雲貴高原山系,是一條低硒元素的分佈帶,所以這些地區的居民多是克山病的發病區。而在陝西紫陽和湖北恩施所出現了兩個的高硒環境區,再由高硒石煤風化形成的土壤和滲濾的地下水,以及植被、糧食等,在這種高硒環境生活的人群,因為處在高硒狀態中,是國內外聞名的高硒中毒區。而在我國西北和東南地區,因為微量元素硒、碘、都沒有出現缺乏的現象,所以也未發現因環境缺硒和碘引起的克山病和碘缺乏病。
  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出爐的資料中,幾乎大部份發展中國家,80%的疾病是由於不衛生的水質與惡劣的環境衛生條件造成的。大陸衛生部2006年作一份全國性地飲用水調查結果顯示,當今中國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主要的還是以地下水為主,飲用地下水的人口佔74.87%,飲用地面水人口佔25.13%;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至今飲用水,未達到基本衛生安全的超標率依然超過44.36%;其中地面水超標率為40.44%,地下水超標率為45.94%。另外,據中國醫學的調查也認為大約80%的人類腫瘤都是因為水質的問題而起,水的污染、水環境的惡化是導致癌症發病率高的原因之一;而水質的惡化,是與土壤遭受到汙染有不刻分割的關係。大陸環境保護部也做了一項全國土壤污染的調查,結果令人驚訝的是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已對水資源、生態環境、農業等構成相當大的威脅,而這種土壤或多或少被污染的程度,已經直接或是間接威脅著我國民眾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因為水質遭受污染而引發的腫瘤為例,大陸全國31個省市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飲水水質有關的癌症發病區。例如,淮河流域出現的高發癌症村;河南省沈丘縣某鄉村有大批村民因癌症去世;天津北辰區得癌症患者多達120多人;有些石化工業地區癌症發病率高出周圍地區10多倍;河北、山東有些村莊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已超過半數。而台灣南部的高雄地區,人們至今依然無法放心該區的飲用水;幾年以前,六愚曾訪當地友人對於該區飲水的觀感,該友對於自來水有感而發地嘆道:「早上喝咖啡,下午喝牛奶。」(註:咖啡是因為水管老舊的鏽水,牛奶是雜質及消毒水過重或是因為硬水因為燒開過後所沉澱的雜質。)。事實上,以大陸地區而言,改革開放以前的人們,根本無法想像到當今幾乎家家用戶都要另買桶裝飲用水的下場。雖然當今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只要人們經常喝好水,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增強可以預防腫瘤細胞的發生,甚至對於腫瘤還有修復作用,為不爭的事實;但是,風水學《辨水問答》:「問:『背疽河水致之?』,曰:『泉雜泥濁半黃半黑,流若濃血者致也。』」以及《彙瑣精微.十凶》:「六曰天濕,明堂漸潰,卑污臭穢,龍神不吉,主疾病纏綿。」之所言,似乎早就提醒人們應當愛惜咱們的生活環境了。
 六愚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