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杂议(2)把小伎俩奉为大智慧

 阿凡提QP 2017-12-31

“三十六计”杂议(2)

把小伎俩奉为大智慧

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不是邓拓所见的小册子)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已印行161万册,十分畅销。同时它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视系列片,播放后收视率极高。如今《三十六计》一书,成为中国兵书中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孙武。

当今, 孙子兵法最终被三十六计淹没,似乎也是必然:因为我们越来越追求眼前利益,以至于把战术当战略,把小伎俩奉为大智慧,发展到坑蒙拐骗盛行,并自以为得计——“三十六计实在有功焉。

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形态之一为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智(计)谋文化。中国文化中相对独特的智谋文化其内容展示出中国人智慧心理的部分特点与内涵。智谋文化在民间则表征为三十六计厚黑学以及大量相关的民谚。智谋既可以看作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人行为背后的一种目标-手段的逻辑结构。对智谋文化心理的解释有助于从中国本土文化的视角和理解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异常发达的智谋文化传统.起源于战争的智谋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并对法律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反作用。为国人所崇尚的智谋文化传统,对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扭曲与损害,在本质上与法治的精神相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反法治因素。

因此,以“三十六计”为代表的智谋文化影响了国人的做人处事原则,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首先,对自己,有利则图,无利不管,一旦有害,彻底清除,自我中心,唯我独尊。

其次,对别人,虚情假意,勾心斗角,桌面握手、桌底拔刀,只要是拦路虎,坚决除掉,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而则,对社会,影响真诚、仁义这些传统儒家道德思想,具体体现为权谋与诡诈,对和谐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造成长远的、无法挽回的损失,是人类社会自私自利的极致做法。

我们的智谋文化与规则文化相对立,一切都可以运用计谋化解,灵活处置成为常态。我们厌恶“擦边球”、“绕道走”、“特殊性”、“走关系”;我们看不惯“裙带关系”、“权钱交易”、“打击报复”、“假公济私”……而这些都能从“三十六计”中找到运作轨迹。当阴谋与阳谋共存,阴谋成为计谋,权术招摇过市,正义苍白无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法治是很难建立权威,很难夯实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