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战不同理解的“末日”,看老外是如何准备求生装备的

  平凡的人 2017-12-31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对1000名美国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超过60%的家庭在储备额外的生活用品,包括粮食、饮用水、工具武器等,大部分受访家庭都认为,最近的20年内很可能发生重大灾难,也许是恐怖袭击,极端气候,或是太阳风暴,总之有必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多作事前准备总比事态恶化后再临时设法挽回要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本土的生存狂也越来越多,各个家庭都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做着末日灾害准备。由此可见,老外的危机意识的确强大,更何况他们的末日求生装备咯。以下是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末日生存者》采访的四个典型美国家庭,看他们是如何备战末日的。如果你想知道老外末日求生装备的话,会很有参考价值。

 

第一个家庭:

 

受访的第一个家庭主要担心日冕爆发造成的大规模停电,以及由此引发的长时间次生危机,所以弄了个高科技生物圈工程,将自家的后院的游泳池改造成生态养殖场养殖鸡鸭鱼羊。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它们在游泳池上方搭建养鸡场,鸡粪掉入泳池可以养活鱼和水藻,水藻可以给鸡食用,整个循环圈可以得到鸡,鱼,水藻,蔬菜,鸡蛋,此外还饲养了羊一只,养羊可以得到羊奶。


 

养殖的能源问题则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停电后做饭也依靠太阳能炉灶,为了应对大停电后可能的经济崩溃和货币失效,这个家庭已经开始尝试用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与超市进行物物交换。在饮水方面,男主人根据居住地实际情况,除了家庭储水,还将离家不远的运河作为后备水源,并准备了多种净水方法。

 

整个工程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食物,水,能量。此外,由于这家人附近有一个核电站,一家四口人还针对附近核电站瘫痪的风险进行防化训练,家里4岁的小姑娘都能在6分钟时间内穿好自己的防化服。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家庭还会带上背包帐篷,去野外待上几天,锻炼全家人的野外求生能力。考虑到次生危机时所有的社会资源和服务都已经停止,他们在家中还准备了一间专门的储藏室,存储必要的食品,水,工具,医药,生活用品,燃料等等。

 

第二个家庭:

 

受访的第二个家庭是害怕经济危机,为了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开始悄悄储备粮食。对于类似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危机,至少要储备6个月的物资,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美国超市已经开始提供这样针对个人的大宗批发服务,而且会有专人为你的储备计划提供专业建议。



此外,考虑到经济崩溃时钱币失效,他们还悄悄储备了一部分白银作为硬通货。其他方面,因为她家没法疏散,所以需要考虑安全问题,一家四口人不但练习冷兵器弓箭,每个月还去靶场进行体验射击。

 

第三个家庭:

 

受访的第三个家庭是由几个美国东部典型家庭组成的团体,他们把农场变成要塞,内有三种不同的水源和发电装置,外围还设了潜伏哨和红外监测,建立有线电话指挥网络,家庭每个成员都配有枪支,足以应付小规模的团队盗匪入侵。


 

这个团队的各个家庭平时分散在各处,他们的计划是,灾难发生后,马上开上房车将各自家中的储备拉到农场,农场中已经有了两年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储备,还有燃烧木材的烤箱,自行车改装的人力磨面机,手动水泵,太阳能电池板,各种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自给自足。

 

第四个家庭:

 

受访的第四个家庭与前三个家庭相比,有更加安全可靠的避难地点,此外,他们还拟定紧急情况下疏散路线的规划。在我们居住等等大城市,城市的生态圈运转相当复杂而脆弱,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却非常有限。如果城市遭到核、化学物质沾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储备在大城市里的物资只能弃用,前面三个家庭那种固守的方案就要歇菜。在这种状况下,难免要投亲访友,或者前往处于远郊的安全点,那就需要一条或者若干条安全可靠的路线,并每年对沿途进行考察,甚至预先在某些地方储备补给物资。这一条看似简单,实际上操作难度很大,且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在实际生活中,也要保证家人彼此间离的不远,以便灾难发生时能迅速回合然后撤离。

 

看完以上四个受访的美国家庭,他们分别是对末日灾难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进行对末日求生装备的筹备 。和老外相比,我们不但缺乏真抓实干的投入,更缺乏的是家人朋友的理解认可、社会环境的支持。大多数只能偷偷的储备一些装备,而装备的种类又和个人喜好相关,少有全面的,有计划性的,对于相关的话题,虽然网上参与讨论的人数众多,但能投入实践的少之又少。

 

看了老外的末日求生装备,作为生在中国的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有计划的准备准备,例如从个人末日求生装备起步准备。


贴一张,科幻迷心中理想的末日隐蔽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